「今貴州」六盤水鐘山區「借光」爲貧困戶創造「陽光收益」

近年來,隨著光伏產業的發展,六盤水鐘山區逐步推行光伏扶貧項目,光伏項目在該區大灣鎮率先落地生根,實現光伏項目安裝一戶、併網一戶、滿意一家,為脫貧攻堅助力。

太陽能是環保型可再生能源,光伏發電具有清潔、高效、安全、便利等特點,不會對大氣、水體及土壤等造成汙染。

為緩解供電壓力,鐘山區合理開發自然資源,大力發展太陽能發電項目,改善了能源結構,同時太陽能發電項目作為光伏扶貧主要踐行者,在住房屋頂上鋪設太陽能電池板,可達到“自發自用、多餘上網”的良好態勢,村民可以將太陽能電池板收集到的電量賣給國家電網。

走進大灣鎮安樂村,記者看到,村民家房頂上放置著太陽能電池板,而太陽能電池板放置好後,村民們無需做任何事去看護。

“現在國家的政策很好,像這個光伏發電工程給我們安在房頂上,全部都不用管,每年還能拿到錢。”大灣鎮安樂村二組村民錢鵬告訴記者,在自家閒置的屋頂上安裝了光伏板,以每千瓦時1元的價格將電出售給國家電網公司,一年下來收入可達3000元左右。

目前,鐘山區已建成大灣鎮2016年光伏扶貧項目、大灣鎮安樂村20戶光伏發電扶貧項目等分佈式光伏項目,每戶每年可達3千瓦的發電量,總計60千瓦;同時累計建成自然人分佈式光伏發電系統35戶,裝機容量達130.86千瓦。

此外,鐘山區加快光伏併網配套項目工程施工建設,做到電網改造升級和光伏扶貧工程同步建設、同步實施,確保光伏扶貧項目上得快、見效好、早收益,該項目不僅有效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更為社會提供無輻射、無汙染、無噪音的清潔可再生綠色能源,也為農村節能減排做出積極的示範作用。

光伏扶貧項目的實施,讓貧困戶看到了脫貧的希望,讓貧困群眾從中長期收益,生產生活更加方便,同時也鞏固了脫貧成效,具有明顯的產業帶動和社會效益。

“根據我們兩年的數據統計,安樂村每戶是每年可以發電3100度電,按照當時的政策是一塊錢一度電,那現在可以為每戶貧困戶增收3100餘元,山根腳社區的項目從建成到現在已經是差不過每戶每個月能發800度電左右。”鐘山區能源局能源發展中心工程師彭寅說,估計到九月份、十月份的時候,每個月的發電量還會增加一些,因為光照時間、光照強度會變強,為此也準備在鐘山區及北部五鄉鎮條件符合的地方建村級光伏電站。

貴報傳媒全媒體記者 劉定琿

通訊員 樊崇瑤 徐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