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爲何要求北平的入城儀式必須通過東交民巷?

毛主席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北平入城式是兩年半戰爭的總結;北平解放是全國打出來的,入城式是全部解放軍的入城式。”“是毛主席要求隊伍一定要從東交民巷經過的。”馬句回憶道,“舊中國這裡是帝國主義的天地,中國的軍警都不得進入。而今,北平解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從這裡昂首闊步通過,宣告那段恥辱的歷史結束了。”

毛主席為何要求北平的入城儀式必須通過東交民巷?

北平解放(資料圖)

“是毛主席要求隊伍一定要從東交民巷經過的。”馬句回憶道,“舊中國這裡是帝國主義的天地,中國的軍警都不得進入。而今,北平解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從這裡昂首闊步通過,宣告那段恥辱的歷史結束了。”

接管 和平解放北平 幹部入城接管 62年前,馬句和其他2000多幹部在和平解放北平入城儀式前不久進入北京城開展工作。“我在1949年1月上旬,從市委組織部分派到中共北平市第八區工作委員會,職務是工委委員,分管宣傳。”馬老回憶。

“1月31日晚上,軍管會派了軍用卡車,把我們這批中共北平第八區工作委員會的20多名幹部送進城。”“(車)一直開到前門東珠市口大街原國民黨第八區公所的辦公地點。當天晚上,我們20多人就在區公所辦公室搭了地鋪睡的覺。第二天一早就起來準備進行接管。”

路線 主席要求隊伍 要經東交民巷 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北平入城式是兩年半戰爭的總結;北平解放是全國打出來的,入城式是全部解放軍的入城式。”“是毛主席要求隊伍一定要從東交民巷經過的。”馬句回憶道,“舊中國這裡是帝國主義的天地,中國的軍警都不得進入。而今,北平解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從這裡昂首闊步通過,宣告那段恥辱的歷史結束了。”

毛主席為何要求北平的入城儀式必須通過東交民巷?

日前,一個普通的午後,記者來到位於東交民巷的原美國大使館門前。很難想象,當年入城的隊伍就是從這條現在並不起眼的道路上經過的。

入城式是由當時的平津前線司令部籌劃的,但入城路線則是由東北野戰軍來擬定。根據《炮兵史料》記載,當時野戰軍的幾位團長先在圖上研究選擇入城式的行進路線,並確定先由炮四團團長徐昭、裝甲團團長丁鐵石帶兩臺車進城勘察。

籌備 為防特務破壞 沒有廣泛宣傳 按照計劃,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1個師和特種兵的6個團參加入城式。接到命令後,部隊立即組織炮兵第2指揮所的摩托化炮兵第4、第5、第6團,高炮第1團,坦克團和裝甲車團,開赴南苑機場集中訓練。部隊訓練十多天時間,主要練習入城式隊形。

而在城內,馬句在入城的第二天,即被任命為前門大街入城式維持秩序的負責人。“我兩天沒睡好覺”,時過60多年,馬句回憶入城式前和入城式當天的情況時,對當時的壓力和緊張仍記憶猶新。“北平剛解放兩天就舉行這麼盛大的軍民聯歡活動,我心裡真的沒底。”當時為了防止特務搞破壞,入城式的具體時間和地點並沒有在北平城內廣泛宣傳。

“當時學校和工廠裡的地下黨員們,組織的學生和工人隊伍被安排站在歡迎隊伍的最前面。”馬句擔心入城式過程中出現問題。“其實那天我是帶著槍的,就是防止過程中出現情況。”“整個入城式秩序井然,熱鬧非凡,沒有發生任何事。”馬句說。

盛況 士氣十分高漲 裝備異常精良 1949年2月3日,是農曆正月初六,那一天北風呼嘯,天氣很冷。人民解放軍解放北平入城儀式盛大舉行。

入城部隊分兩路,一路從南苑出發,從永定門入城,經永定門大街、前門大街,過前門,進入東交民巷,再經崇文門內大街、東單、東四、北新橋、太平倉,與另一路從西直門入城的部隊會合,再折向南行,經西四、西單、西長安街、和平門、騾馬市大街,由廣安門出城。另一路則由西北面的西直門入城,會合之後向南走,由西長安街轉和平門,向西出廣安門。

上午10點,4顆信號彈發射升空,入城式開始。入城式遊行隊伍以裝甲車為先導,第一輛車上插著紅色指揮旗,旗子在呼呼的北風中颯颯作響。指揮車引導著裝甲車隊一條線似的列隊前進。在前門大街上,裝甲車隊被歡迎的群眾圍起來。學生們爬上裝甲車貼標語,標語貼完了,就用筆在炮上寫。最後,戰士們的身上也被寫上了標語:“慶祝北平解放!”“歡迎解放軍”、“解放全中國!”

隨後的是高懸毛主席、朱總司令肖像的4輛紅色卡車,滿載著樂隊。銅管樂器金光閃閃,吹奏著進行曲。

前門箭樓還臨時設了檢閱臺。登上前門箭樓檢閱入城式部隊的有平津前線司令部司令員林彪、政治委員羅榮桓和平津衛戍區司令員聶榮臻、中共北平市委書記彭真、北平市長葉劍英,還有北平聯合辦事處全體代表等。

這次入城式,在全國和全世界都引起了強烈反響。一家外國通訊社當天從北平發出的電文稿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入城,規模空前未有,士氣十分高漲,裝備異常精良,實為一支強大的有戰鬥力的部隊。”“中國革命方興未艾,南京當局大勢已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