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他們的夢想從江油起飛……

「聚焦」他們的夢想從江油起飛……

還記得從2017年秋季起,

那“不遠千里”走出大山

步入江油學校的122名彝族孩子嗎?

一年過去了,

他們現在怎麼樣了呢?

來,我們往下了解——

↓↓↓

「聚焦」他們的夢想從江油起飛……

導讀

每天晚上10點,就讀江油中學的曾慶梅都在教室裡不知疲倦地學習,而遠在家鄉——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的玩伴卻早已進入夢鄉。“我要盡全力考上大學,去更遠、更大的地方看看。”有著一個漢族名字的她,對未來無比堅定自信。

從2017年秋季起,122名彝族孩子“不遠千里”走出大山,步入江油優質學校,開啟了他們新的求學生涯。一年過去了,“到江油好學校”成為了越來越多的布拖孩子的夢想和他們全家、全村的光榮。

自江油接受省委省政府的任務以來,江油以“爭創全省對口幫扶工作一流、爭作對口幫扶深度貧困地區示範”為目標,以“文化的力和效”改變布拖落後的思想觀念,推動實現脫貧奔康的革命。

「聚焦」他們的夢想從江油起飛……

一聲號角

打破命運的枷鎖

“如果沒有江油布拖班,我現在都不知道在那裡”。曾慶梅輕輕一言,道出她曾經所處的艱苦環境。據瞭解,大小涼山彝區從奴隸制社會走向現代社會僅僅60年時間,人們的思想還停留在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當地女孩的受教育程度遠遠低於男孩的受教育程度。

作為家中長女的曾慶梅無疑是幸運的,因為父母的開明,她順利完成了九年義務教。然而,因為歷史地理等客觀因素,導致當地教育質量,與大山外的地區相比顯得極為落後,缺乏競爭力。

「聚焦」他們的夢想從江油起飛……

就在她對未來發呆時,一個旨在打破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舉措正醞釀開啟——從2017年秋季正式開設江油“初、高中布拖班”、“布拖幼教師資班”,其中江油中學49人、江油職中24人、長城實驗學校49人,同時市財政劃撥35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江油布拖班”的建設。

2017年6月,招生大幕拉開。曾慶梅通過層層選拔,以布拖縣最優的成績被江油中學錄取,成為首批“江油布拖班”學生,成為家中第一個走出大涼山的人。

「聚焦」他們的夢想從江油起飛……

一種信念

精心培養的力量

從大山深處的家步行數小時,搭乘過路車出山,再在縣城坐車經西昌、雅安、成都……跨越700多公里,晃晃悠悠歷經近10個小時,曾慶梅與其他121名彝族孩子,於2017年8月28日到達目的地——江油。

迎接曾慶梅的是班主任趙晴霞。趙晴霞剛滿40歲,年富力強,是學校的教學骨幹,有著13年的帶班經驗,加之普通話標準,學校同意她帶第一批“布拖班”。

「聚焦」他們的夢想從江油起飛……

“趙老師就是我的阿莫、阿達(彝語:爸爸媽媽)。”在曾慶梅看來,不只是趙晴霞,所有教布拖班的老師像對待親生子女一樣對待他們。第一次軍訓、第一次歌手比賽、第一次吃火鍋、第一次逛公園、第一次參加公益活動……布拖學生有了許多人生初的體驗。

在江油布拖班,像趙晴霞這樣的老師還有很多。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代號“24365”,意思是手機24小時開機,365天待命。他們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信念:“一個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師,一定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帶頭踐行者和傳播者”。

「聚焦」他們的夢想從江油起飛……

一種執著

努力學習的源泉

“妹妹剛被江油長城實驗學校‘布拖班’錄取,我要告訴她珍惜機會,好好學習。”曾慶梅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在江油的故事講給更多的家鄉人聽。

到布拖班上學的孩子,都是布拖縣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可到了江油,總有一些孩子因為無法跟上教學進度而掉隊。“孩子們很刻苦。我們從基礎補起,只要掌握了方法,提高得就很快。”通過教這些孩子,江油“布拖班”的老師們對布拖教育的情況有了非常直觀的認識。“布拖縣的基礎教育太薄弱了!改變小部分孩子還是不夠,關鍵是通過他們去影響更多的孩子。

根據彝族孩子的語言習慣、學習基礎和認知能力,三所學校都為他們“量身定製”了培養方案:江油高中文理分科後的“跟班學習、統一班級活動”;長城實驗學校的行為習慣引導;江油職中的小老師陪練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聚焦」他們的夢想從江油起飛……

就讀江油職中布拖班的阿歐麼陳英,正流暢地用鋼琴為搭檔伴奏《數鴨子》。和班上的其他23名同學一樣,從未接觸過鋼琴的她,不到一年時間就能彈會唱了。阿歐麼陳英說:“我知道機會來之不易,我希望回家鄉教更多的小孩子。”

一張張學科競賽、藝術節等各種獎狀無聲的述說著布拖孩子“變天換地”的成就;13%的布拖孩子超過江油市A優線,詮釋了“老師,我們會努力學習”的執著追求。

「聚焦」他們的夢想從江油起飛……

一種理想

托起希望的明天

如果說,壯美的山川、燦爛的文化是自然給予布拖的饋贈,那麼,布拖班就是江油給予布拖最珍貴的禮物之一。站在更宏大的視角審視,布拖班的歷史使命是為涼山州布拖縣培養人才,激發脫貧的內生動力。

“在課程設置上,除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培養外,還特意安排活動,讓學生更加明確幼兒教師對改變家鄉的責任和意義。”江油職中副校長王勇說。

“江油布拖班對提升布拖縣群眾對教育的熱情,起到了明顯的作用。”市教體文廣局教育股股長熊代清說,“今年,第二批‘布拖班’計劃錄取310人,這將讓更多的布拖孩子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資源。”

理想信念的教育,讓很多孩子發生了微妙的變化。阿古麼阿超,想要考上醫科大學學習更多的醫學知識;吉克麼沙牛想要練就紮實的教書育人專業本領;劉強想要考上更高一級的學校,成為專業技術人才……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理想:建設布拖、改變布拖。

「聚焦」他們的夢想從江油起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