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芯融資2.5億慘遭扒皮,標榜自主創新卻是套殼谷歌?

紅芯融資2.5億慘遭扒皮,標榜自主創新卻是套殼谷歌?

科技以換殼為本,轟轟烈烈融了2.5億元的紅芯立馬陷入扒皮困擾,紅芯瀏覽器涉嫌藉助開源項目開發瀏覽器而對外宣稱“國產自主可控”,這個讓上市公司乃至政府及明星投資機構站臺的公司如何自居?紅芯聯合創始人高婧對此則表示,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創新”,紅芯依然是自主可控的國產內核。

紅芯融資2.5億慘遭扒皮,標榜自主創新卻是套殼谷歌?

企業融資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8月15日億歐報道的紅芯理應高高興興慶祝公司進入新階段,背後資方也不乏上市公司及政府客戶,還包括了創投圈最負盛名資本方們:科大訊飛、晨興資本、達晨創投、IDG等。但就是這場融資,拉開了紅芯被扒皮的序幕。

在官網介紹中紅芯瀏覽器宣稱全面兼容Windows XP、IE 6以及IE、Chrome等瀏覽器插件,紅芯自己對外宣稱的是“國產自主可控的企業級瀏覽器”,內核代號“Redcore”,其中“紅芯內核基於通用內核架構,結合創新專利技術研發而成”,內置了智能感知渲染引擎及雲融合內核擴展引擎,可以靈活拓展瀏覽器內核能力,通過融合IOT、AI 、AR/VR等新技術場景,搭建統一的企業應用平臺及工作入口,在官方對外介紹中提到,紅芯瀏覽器相比普通瀏覽器有智能身份認證引擎、智能行為學習引擎、智能感知渲染引擎、安全管控引擎、數據加密沙箱等功能。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國產自主創新”在技術圈被人扒皮,有用戶在V2EX發帖詢問“有用過標榜國產內核實際是個chrome內核的紅芯瀏覽器的麼?”,這位名為“torment5524”的用戶在解壓紅芯瀏覽器發現安裝包解壓後全是Chrome文件。

網友通過對安裝包分層解析後發現,安裝包內打包了版本號為49.1.2623.213.manifest的Chrome的文件,而Chrome49版本正是Windows XP上最後一個支持的版本,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紅芯支持微軟已經淘汰多年的Windows XP系統了。

如果按照紅芯的“基於通用內核架構”的說法,“Redcore”似乎也能被冠以自主創新。因為Chrome的開源項目Chromium就是面向廣大技術開發者,開發者可根據定製需要做開發與創新,Chromium包含了正式版瀏覽器絕大部分的核心程序、功能和代碼,對於開發者Chrome要求也只有一個,在開發的軟件里加上原始項目的BSD許可證文書即可,而在進一步挖掘中紅芯Blink赫然顯示“Blink is the rendering engine used by Chromium”,顯然“Redcore”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國產自主創新”。

事實上紅芯原本名為雲適配,公司致力於向各政府、企業提供基於H5(HTML5)的工作管理平臺服務,產品和服務包括產品包括有網站跨屏雲Xcloud、企業瀏覽器Enterplorer、HTML5開源前端開發工具AmazeUI,以及HTML5技術支持和完善的技術培訓。

雲適配希望構建“瀏覽器即服務”的使用習慣,實現政府和企業在移動端下完成辦公需要。

2018年5月,公司對外宣佈改名為紅芯,創始人陳本峰在媒體溝通會上表示,中興事件帶來的啟示讓雲適配十分看重企業安全,特別是對自主創新十分看重,因此公司改名正是希望彰顯紅芯自主創新的精神,而瀏覽器是數據核心關鍵,紅芯希望成為中國創新的自主安全瀏覽器。

在熱點事件之後迅速冠以國產自信的品牌,通過改名而展現自身實力與價值,這本無可厚非,甚至在此之前雲適配還與中科院聯合成立“移動應用與紅芯雲安全聯合實驗室”開發“中國芯”的相關動作來看,紅芯極有可能是真的良心做產品。

但顯然紅芯瀏覽器並未做到完全的“自主創新”,不僅在產品自主開發上涉嫌造假,在強調知識產權的今天,對外下載的產品未標註技術來源,對於開源技術社區也是一種不尊重。

而諷刺的是,創始人陳本峰本身就是技術專家。根據百度百科資料顯示,陳本峰2000年入職師從科大訊飛創始人兼董事長王仁華教授,多年後科大訊飛也成為了雲適配的天使投資方,2003年以全額獎學金考入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系,2006年以微軟跨國人才招聘項目從香港直接入職微軟美國總部,並加入IE瀏覽器核心研發團隊,參與IE多個版本的開發與研發工作;2012年回國創辦雲適配。

回國後的陳本峰獲得榮譽也有很多:企業級HTML5產業聯盟主席、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2016雲計算開源產業聯盟OSCAR尖峰人物獎,還曾獲得微軟“最有價值專家”榮譽、微軟最佳產品貢獻獎等。

對於創新並非要求企業對生產有100%的生產把握,中國自主製造的大飛機也曾被外界誤解認為零部件採購自多家供應商不應該算是“國產創新”,而事實是大飛機核心技術在於整機裝配和製造,相比零配件的進口,機身本身才是技術的關鍵與核心。

對於科技企業創新也是同樣道理,互聯網產業是全球化代表產業之一,開源技術是推動互聯網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大量雲服務開發商都是開源技術項目贊助、供應方,也正是在融洽的技術研發與進步,技術交流成為促進產業發展的動能,尊重知識產權和開發者是互聯網底層技術進步的關鍵,若不能尊重技術開發,國產自主創新就是無稽之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