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鋼結構房屋在農村住宅市場的應用展望(一)

本文從技術層面簡單介紹中國農村住宅現狀,大家一起來看吧!

國內:

改革開放至今,中國農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賺錢蓋大房子”這個樸實的夢想也在一戶接一戶的實現。一間間土坯房被推倒,代替的是一幢幢空間寬敞的大磚瓦房,講究點又有些實力的人家都蓋起了混凝土住宅。後來到了1997年,我國鋼產量達1億噸,1998年投產軋製H型鋼系列,有關規範標準配套出臺,給鋼結構創造了良好的物質基礎。之後,各種鋼結構建築如雨後春筍般佇立在中國的各個角落。然而在農村卻很少見到鋼結構住宅建築的身影,似乎廣大農民們還是很認可磚瓦房和混凝土房,在翻新或新建自家住宅時,還是首選這兩種,至於鋼結構房屋,大部分人都不瞭解。

輕鋼結構房屋在農村住宅市場的應用展望(一)

方案選用不合理,農村建房一般無建築師參與,往往是隨意擺佈,各家相互抄襲、盲目攀比,其結果是不節能、不節地、不適用、不美觀、不經濟,建築與人們新的生活方式也格格不入。

結構設計不合理,無正規設計圖紙,施工隨意性大。目前,農村建房95%以上無正規施工圖,建房時東抄西仿,僅憑經驗動工,在建造過程中隨意拆拆改改,建築質量沒有保障,抗災能力低。比如基礎的設計不合理,有些農民片面考慮節省開支和方便施工,沒有任何地質資料,忽視了軟弱土和淤泥質地基的危害,基礎埋置過淺,又無加固措施。另外,一些重要構件的佈置不合理,而導致對建築的損壞。許多住宅現澆板根本沒有按照設計和施工規範的要求進行施工,板內配筋和板的厚度嚴重不符合標準。許多出現問題的房屋都是不考慮房屋的開間和進深尺寸,主筋一律用Ø6@200雙向鋼筋網, 連續板上部的負彎矩筋按3根/m放置,而且放置不標準,也沒有按規範要求紮成網片放入,而只是在澆築時隨意放置,板的厚度很不均勻,有的只澆到6 cm~7 cm厚,有的達13 cm~14 cm厚,對板的自重影響較大。所以拆模後不久或拆模後一段時間內屋面就出現不同程度的裂縫,最後造成板面下墜或沿牆、樑上部及屋面四周、牆板交接處出現裂縫,致使屋面多處滲漏。輕則影響使用功能,重則影響整個房屋的結構。

輕鋼結構房屋在農村住宅市場的應用展望(一)

施工人員技術素質低,質量得不到保證。農村建房都是一家一戶,建築規模小,大的施工隊不願承攬,施工隊伍大多是個體瓦工、木匠工等雜牌隊伍拼湊而成,一般都沒有經過正規培訓和專業技術考核,缺乏基本的建築施工知識,技術工藝落後,施工不得要領:他們在配製砂漿、混凝土時不知道何為配合比,粗細骨料也不稱量,憑經驗攪拌,對砌築砂漿或澆築的混凝土要求達到的標號及強度心中無底,砌體質差,灰縫不標準,通縫現象嚴重,砂漿飽滿度不足;預埋的拉結筋隨意放置,長度、方向、間距都不標準,造成縱橫牆接槎 不牢;幹磚上牆,因砂漿嚴重失水而導致砌體強度降低。以上種種做法都降低了房屋結構的安全性、可靠性,使房屋的質量得不到保證。

材料以次充好或偷工減料影響質量,目前社會上的建材市場相當混亂,不合格、不標準、低質量的產品,衝擊整個建材市場。據有關部門統計,整個建築市場的材料抽查合格率不足40% 。

農民質量意識差,

法制觀念淡薄。造成村鎮住宅工程質量隱患嚴重和事故發生的原因很多,但從根本上來說是不重視工程質量,是人的因素。尤其是農民群眾缺乏對建築知識和法律法規的瞭解,有擺脫 不了“親幫親、鄰幫鄰”的建設方式,也讓非法施工隊伍鑽了空子,匆匆簽訂“合同”,不按法律規定辦事;而這些施工隊素質差,大部分根本不懂建築工程施工, 更木能解決工程施工中隨時可能出現的問題,對工程質量抱有僥倖心理,結果房屋倒塌,屢見不鮮。

輕鋼結構房屋在農村住宅市場的應用展望(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