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覆蓋與間作生態循環效應分析

茶园覆盖与间作生态循环效应分析

茶园覆盖与间作生态循环效应分析

湖北省茶葉綠色生產模式,涵蓋茶葉品種、栽培、土壤、植保、加工、營銷、品牌等領域。秉承以人類為中心的理性生態倫理學思想,為復興國茶產業而努力。

茶园覆盖与间作生态循环效应分析茶园覆盖与间作生态循环效应分析

試驗材料

木屑:木屑來自於茶園周邊木頭加工後留下的鋸末與刨花粉料.

多花黑麥草(Lo l i ummul t i f l o r umLa mk.),為禾本科、黑麥草屬(Lo l i umL.)植物. 一年生,可多次刈割.稈直立,高 80~120c m, 葉片扁平且微粗糙,無毛,穗形總狀花序.

豌豆(Pi s ums at i v um),品種為蔡興利604荷蘭 豆,為豆科、豌豆屬(Pi s um Li nn.)植物,既可作為蔬菜食用,又可作為綠肥. 一年生纏繞草本作物,高100~150c m,植株整體 成綠色,葉狀心形.

蠶豆(Vi c i af ab aLi nn):品種為農家青皮蠶豆, 為豆科、野豌豆屬(Pi s um Li nn.)植物.一年生草本,既可作為糧食與蔬菜食 用,又可作為青飼料和綠肥.高50~180c m,莖 直立,葉片橢圓形,總狀花序.

茶园覆盖与间作生态循环效应分析
茶园覆盖与间作生态循环效应分析

不同處理對雜草的抑制效應

根據不同的地理位置、氣候、季節及土壤狀況,我們發現雜草種類與發生情況也不盡相同.經調查發現此茶園雜草種類繁多,共有26科46種雜草,既有1、2年生,又有多年生,此茶園由於是一年生的幼齡茶園,茶樹幼小,茶行間較空曠,鬱閉程度與覆蓋度低,光照充足,為雜草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2016年11月~2017年1月再生的主要雜草為藿香薊、野茼蒿、小蓬草、廣東菜、積雪草,其中以藿香薊為最主要的惡性雜草,不同處理重複都有其生長.與對照相比,覆蓋木屑、間作黑麥草、蠶豆、豌豆、覆蓋+間作多花黑麥草,都能夠有效的降低雜草發生量,抑制雜草的生長,其中覆蓋+間作多花黑麥草的處理對雜草的抑制效果好於其它處理。

茶园覆盖与间作生态循环效应分析

因為通過間作與覆蓋,能夠有效的降低或完全遮住陽光,減少了溫度波動,優先佔據雜草的生態位,給雜草的生 長增加了機械阻力,同時在養分競爭,生物他感作用等綜合作用下,杜絕了雜草的優勢種群、極顯著減少了雜草的種類、降低了雜草的高度、蓋度和生物量,避免了雜草過多對茶樹生長造成影響。

茶园覆盖与间作生态循环效应分析

不同處理對土壤含水量的影響

覆蓋與間作處理都能夠提高土壤的含水量,與對照相比,差異極顯著(P<0.01),土壤含水量增加的較為明顯,分別增加了31.1%、33.4%;覆蓋+多花間作黑麥草處理比純覆蓋處理土壤含水量低.綜合比較下,發現覆蓋比間作更能提高茶園土壤的含水量,這是因為覆蓋木屑第一能夠減弱雨水對土壤的衝擊,使土壤保持疏鬆的狀態,增加了土壤的容水能力;第二能夠減少地面徑流,雨水能夠滲入到土壤中;第三能夠減少地面水分蒸發,避免土壤水分因蒸發而損失。

茶园覆盖与间作生态循环效应分析

茶園間作蠶豆、豌豆、多花黑麥草一方面可以降低表層土壤的蒸散作用,另一方面由於茶園間作後,能夠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促進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增強了土壤的容水能力,避免了表層土壤水分的流失,從而提高了土壤的含水量。

茶园覆盖与间作生态循环效应分析

不同處理對土壤pH的影響

試驗茶園的土壤 pH 較高,為6.8,通過覆蓋與間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土壤的pH,因為覆蓋木屑能夠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有機質分解過程會產生一些酸性物質,如二氧化碳,有機酸等,間作降低土壤的pH,是因為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根部分泌了一些酸性物質。

茶园覆盖与间作生态循环效应分析

不同處理對土壤肥力的影響

土壤有機質含量差異顯著(P<0.05),覆蓋與間作都能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覆蓋木屑5cm+多花黑麥草、覆蓋木屑10cm+多花黑麥草、間作蠶豆、豌豆與對照相比,提高的較為明顯,分別提高了9.6%、10.6%、13.5%、14%,土壤有效磷、全磷的含量通過間作蠶豆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茶园覆盖与间作生态循环效应分析

蠶豆與豌豆都具有固氮作用,因此土壤水解氮、全氮含量相比其它處理,對土壤的氮含量影響較大,總體水平相對較高.除覆蓋木屑10cm+黑麥草這個處理稍降低土壤有效鉀的含量外,其它處理都能增高土壤有效鉀的含量,與對照相比,間作蠶豆與豌豆能極顯著提高土壤有效鉀的含量。

茶园覆盖与间作生态循环效应分析

綜合比較,間作蠶豆與豌豆能夠顯著提高土壤肥力,覆蓋木屑+間作多花黑麥草比單獨間作多花黑麥草與單獨覆蓋木屑對土壤肥力的改良效果好,覆蓋木屑10cm比覆蓋木屑5cm對土壤的改良效果要好。

茶园覆盖与间作生态循环效应分析

討論與總結

我國茶園多分佈於南方山嶺地區,暖溼潤的氣候為茶園雜草的快速生長和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它們與茶樹爭奪營養和陽光,重影響茶樹的正常生長和高品質茶葉的產出。

茶园覆盖与间作生态循环效应分析

有研究發現在茶園覆蓋稻草與間種豆科綠肥白三葉草後,發現覆蓋與間作能夠有效的改變茶園雜草的群落結構,抑制茶園雜草的生長,徐華勤等研究秸稈覆蓋對雜草的影響,發現不控制草比控制草茶園茶葉減產14.98-19.84%。

茶园覆盖与间作生态循环效应分析

本試驗發現,與對照相比,覆蓋木屑、間作黑麥草、蠶豆、豌豆、覆蓋+間作多花黑麥草,都能夠有效的降低雜草發生量,抑制雜草的生長,其中覆蓋+間作多花黑麥草的處理對雜草的抑制效果好於其它處理。

茶园覆盖与间作生态循环效应分析

土壤中的水氣不僅影響到茶樹的生長和產量,還直接影響到茶葉的品質,當茶園土壤的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額的70-90%時,土壤內的水與氣處於相互協調的適宜狀態.本試驗發現覆蓋與間作處理都能夠提高土壤的含水量,綜合比較下,發現覆蓋比間作更能提高茶園土壤的含水量。

茶园覆盖与间作生态循环效应分析

土壤容重是形容土壤綜合性質的一個重要參考標準,土壤容重會影響包括土壤養分、土壤肥力、土壤水分的流失轉變,在同樣的栽培管理條件下,耕作層土壤容重小,孔隙率高的茶園的生產能力就高.本試驗發現,覆蓋與間作都能有效的降低土壤容重,差異極顯著。

茶园覆盖与间作生态循环效应分析

茶樹是喜酸性植物,只有在酸性土壤中才能較好的生長.林智等研究了不同土壤 pH值對茶樹生長及礦質元素吸收的影響,發現無論是茶樹生長還是對無機營養元素的吸收,都是在 pH5-6時最佳,茶樹生長最適酸鹼度在5.5左右.試驗中茶園土壤的pH較高,通過覆蓋與間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土壤的pH。

茶园覆盖与间作生态循环效应分析

關於茶園施用有機肥的研究中,以草代肥利用各種落葉、雜草及作物秸稈等代替化肥和有機肥進行施肥作業,其中茶園鋪草是最常見的形式.試驗發現,間作蠶豆與豌豆能夠顯著提高土壤肥力,覆蓋木屑+間作多花黑麥草比單獨間作多花黑麥草與單獨覆蓋木屑對土壤肥力的改良效果好,覆蓋木屑10cm比覆蓋木屑5cm對土壤的改良效果要好。

茶园覆盖与间作生态循环效应分析

通過在茶園覆蓋木屑,間作黑麥草、蠶豆、荷蘭豆,覆蓋木屑+間作黑麥草既能有效的防控雜草,又能培肥土壤,可在當前茶園生產實際中大力推廣應用,對茶葉生產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本文僅從茶園覆蓋與間作的方式探討茶園除草與土壤的培肥效果,對養殖除草和土壤培肥的效果沒有涉及,各地在進行茶園防草和培肥土壤過程中應結合種植、養殖、覆蓋等綜合形式展開生態茶園建設,達到維持茶園生態系統平衡的效果。

茶园覆盖与间作生态循环效应分析

安根團隊摘自陳森等《茶園覆蓋木屑與間作作物的生態循環模式效應》

茶园覆盖与间作生态循环效应分析

安根團隊,全力推進茶葉綠色生產模式。20餘位各領域農業專家,提供成熟的土壤修復集成方案、生態修復集成方案、農殘解決集成方案和生態農業社會化服務。垂詢027-87863688;4000-8583-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