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的財富經

猶太裔中國媽媽的傳奇


在曾經,網上曾經流傳了一個單親猶太裔中國媽媽和三個孩子在以色列的故事。

這位媽媽帶著孩子回到以色列,日子過得並不算好。這位母親秉承著中國“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原則,做著合格的中國式媽媽。每天她先把孩子們送去學校,然後開始賣春捲,下午孩子們放學後回到春捲攤,媽媽停止營業。

然而有一天,鄰居過來訓斥孩子:“你已經是大孩子了,應該學會去幫助你的母親,而不是看著你母親忙碌,自己就像廢物一樣。”然後,鄰居轉過頭訓斥這位媽媽:“不要把那種落後的教育帶到這來,別以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親……”

這句話很刺痛這位母親,同時也給了這位母親和這三個孩子很重要的啟發。

猶太人的財富經

第二天開始,最大那個孩子來到了小攤,坐在母親身邊,開始幫著母親卷春捲,打理小攤,到後來,除了早上幫忙母親以外,三個孩子分別提出了帶著做好的春捲去學校售賣。

但是三個孩子的售賣方式完全不同。

老三比較老實,按照老價錢,50雅戈洛一個零售,賺到了400雅戈洛;

老二則使用了批發手段,40雅戈洛一個直接將春捲全部賣給了學校餐廳,儘管只有200雅戈洛的利潤,但他告訴我餐廳同意每天讓他送100個春捲去;

老大的方式比較出人意料,他在學校舉辦了一個"帶你走進中國"的講座,由他主講中國國內的見聞,講座的噱頭就在於可以免費品嚐美味的中國春捲,但是需要買入場券,每人10雅戈洛,每個春捲都被他精心分割成了 10份,他接待了200個聽眾,入場券收入2000雅戈洛,在上繳學校500雅戈洛的場地費用後,利潤1500雅戈洛。

猶太人的財富經

短短數日,每一個以前只會黏著母親撒嬌的小孩搖身一變就成了精明的小猶太商人。

同時,這三個孩子為了更好琢磨新穎的賺錢方法,他們在學業上更加積極的接受並學會自己思考,把授課內容變成實踐,他們發現,學習的樂趣和這個世界運行規則的有趣。

但是,這個案例,看似是三個孩子和金錢的打交道,而事實上,這只是猶太人對孩子財商教育的一個最簡單的表現。猶太人的財商教育,在孩子行為的背後,是對孩子思維和創造力的培養。

他們教導孩子,要懂得創新,不要墨守成規。包括案例裡,老大幫母親賣春捲的方法就是創新的表現,如何培養孩子的創造性的思維,才是猶太人財商教育的精髓。

猶太人的財商教育之道


猶太人善經商,天下人盡皆知,但是說他們善經商,不如說他們善於思考和創造,所以他們書寫了更多的商界傳奇。

猶太人的精明和創新並不是完全來自天分,而是在猶太人的傳統裡,對於孩子的財商教育是從小就進行的,在猶太人的觀念裡,在商業上精明不分年齡,這種商學思維,商業頭腦是一種基本的生活技能,並且能夠靠著這些原理,去幫助孩子更好地指導生活,融入世界。

那猶太人都是培養孩子的財商呢?

· 視點 1 猶太孩子的第一份生日禮物是股票 ·

當孩子滿一歲的時候,很多猶太父母都會把股票當作禮物送給孩子,這是猶太家庭的慣例,也是猶太父母對孩子們獨特的理財教育,猶太人希望孩子從小就能接觸金錢,並正確地認識它。

股票這個東西只是一種意向性的代表,實則是猶太人從小注意培養孩子的認識事物以及判斷價值的能力。

· 視點 2 培養“價值與付出對等”觀念 ·

有了對金錢的初步概念和興趣後,猶太父母的第二階段理財教育是加深“

價值與付出對等”的理財觀念。猶太小孩3歲的時候,他們的父母就開始教他們辨認硬幣和紙幣;5歲的時候,小孩知道錢幣可以購買任何他們想要的東西,並且明白錢是怎樣來的;7歲的時候他們能看懂價格的標籤,初步養成“錢能換物”的理財觀念;

隨著年齡的增長,猶太父母更加註重對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培養,讓他們明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必須付出相應的價值才能換得。這讓孩子逐漸明白,要得到,就必須要靠自己的付出。

這種“價值與付出對等”的思維,讓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更加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和邏輯形成。

· 視點 3 為孩子設計“財商遊戲”·

這是猶太財商教育裡最有趣的一點,猶太父母認為,要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探索發現與金錢相關的細節,才能最好的讓孩子明白社會運作的道理。

比如猜物品的價格。家裡可以準備一個紙箱,紙箱裡放一些日常用品,比如飲料、糖果、書、橡皮、鉛筆、尺子等等,這些孩子們可以接觸到並能找到價格的物品,會讓孩子在平時的生活中就建立起“價值對等”的概念。

· 視點4 培養孩子延後享受的理念 ·

猶太人財商教育最重要的一點,是培養孩子延後享受的理念。所謂延後享受,就是指延期滿足自己的慾望,以追求自己未來更大的回報,這幾乎是猶太人教育的核心,也是猶太人成功的最大秘密。

“如果你喜歡玩,就需要去賺取你的自由時間,這需要良好的教育和學業成績。然後你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賺到很多錢,等賺到錢以後,你可以玩更長的時間,玩更昂貴的玩具。”

猶太人的精明更在於他們對智慧的追求和不斷學習,在猶太人家裡,小孩子稍微懂事,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孩於去吻聖經上的蜂蜜。這儀式的用意是,書本是甜的。

各國培養孩子財商奇招多


除了猶太人,整個西方國家對於孩子財商教育的注重已經逐漸完善並形成體系。

德國:童話打開財商之門

一向以嚴謹著稱的德國,面對孩子卻有生動的一面。向孩子講述理財童話故事的《小狗錢錢》風靡一時。《小狗錢錢》講述了12歲的小姑娘救助了一隻受傷的小狗,取名“錢錢”,而這隻小狗確實一個理財高手,整本書以擬人化的手法,用一隻會理財的小狗的視角,去幫助這小姑娘的日常生活到整個家庭都發生了巨大變化。

德國人用童趣的方式,教會孩子如何像富人那樣思考,如何正確地認識和支配資源並努力創造更大的價值。

富人思考的方式,在於思維的培養。打破常規,懂得資源利用,懂得在現有資源上進行價值創造,這種思維方式的培養和能力的形成,才是財商中的重要一環。

英國:能省的錢不省很愚蠢

提起英國人,給人們的印象是過於保守,這種作風體現在理財教育方面則表現為,英國人更提倡理性消費,鼓勵精打細算。所以,英國人善於在各種規定裡尋找最合適的生活方式。

在英國,從幼兒起就開始理財教育,並針對不同階段提出不同要求:5歲至7歲的兒童要懂得錢的不同來源,並懂得錢可以用於多種目的;7歲至11歲的兒童要學習管理自己的錢,認識到儲蓄對於滿足未來需求的作用。英國人在孩子6歲的時候就為他們個人設置儲蓄賬戶,讓孩子進行自我金錢的儲蓄,支配以及管理。讓孩子從小對於金錢的認知和運作都有明確的瞭解。

英國人教孩子省錢,並不是哭窮或者單純的節省。這裡是培養孩子對“資源”的意識,明白錢是資源,我們要做的是把資源進行合理利用,去創造價值,而不是單純地做資源的消耗者。

日本:管理自己的零用錢

日本人講究家庭教育,他們主張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隨便向別人借錢,主張讓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錢。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陽光和空氣是大自然賜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過勞動獲得。”

許多日本家長都鼓勵孩子長大一點,就利用課餘時間在外打工掙錢。在日本,很多家庭在給孩子買玩具時,都會告訴孩子,玩具只能買一個,如果想要另一個的話就要等到下個月。

獲得資源,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對已有的資源要進行珍惜和合理利用。這樣的思維不僅僅是作用在孩子對金錢的觀念上,更多的,是讓孩子形成得到和付出成正比的思維,而更好地指導他們在社會上立足以及生活。

財商教育,

不僅僅是與金錢打交道的能力,

實則是通過思維培養,

讓孩子更好地和世界相處。


財商教育,實際上是對孩子的整個價值觀的建立,以及相應價值觀下,對於孩子思維和能力的培養,財商教育通過一系列方法工具包括:創新、時間管理、團隊協作、數據分析、風險控制、責任擔當等方面的訓練,讓孩子通過能力的訓練和實踐,達到自我學習,自我發展、自我管理最後到自我價值創造的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