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星:區塊鏈需要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過程

陳偉星:區塊鏈需要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過程

口述 | 陳偉星

採訪整理 | 詩琦

一般,事物的興起會經歷三個過程:被低估、價值發現、泡沫,並分別對應三次浪潮。比特幣們則已經歷多次跌宕:

•比特幣誕生以後,經歷了一波數字貨幣浪潮,並隨著2013年的塞浦路斯國家危機,幣價暴漲,到達頂峰;

•2014年的“門頭溝”(MT.Gox)事件,價格崩盤,比特幣被宣告死亡後,又在2016年因為以太坊智能合約技術捲土重來,一度引發炒幣狂潮;

•2018年上半年,市場頹靡,熊市出現,比特幣跌至6000美元以下,以太幣從最高1000多美元跌破至300美元。非主流幣更是慘不忍睹,史稱“萬幣歸零”。

對此,陳偉星的認知是:區塊鏈遠遠不止“炒幣”,行業需要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機會,需要回歸價值創造。“區塊鏈能讓80%的資本利得,變成80%的勞動利得,這意味著一旦實現,這個世界不會有太多的投機。”

陳偉星:區塊鏈需要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過程

1

區塊鏈三大創業方向,應迴歸價值創造

這一兩年下來,特別是熊市之前,很多人對區塊鏈的認知是發幣、炒幣、一夜暴富。應該說“投機”是人類社會出現以來的客觀存在,但這遠遠不是區塊鏈。熊市的到來其實給了我們一個機會,思考區塊鏈到底能給社會帶來什麼改變。

歷次技術變革,無論是解決一個問題,還是提高效率,都會對社會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動作用。

陳偉星:區塊鏈需要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過程

我自己創業,就經歷過很多次技術變革:

•第一次是早期互聯網,六度分割理論又被重提,同時也有了一些可以非常動態地執行的腳本語言,所以當時出現了像Facebook這樣的公司。

•第二次是碰到了flash這樣讓互聯網應用更豐富的東西,如通過多媒體去實現之前大型客戶端才能實現的新玩意。這一時期我們做了網頁的遊戲。

•第三次是移動互聯網,大家可以隨時隨地上網,可以在有需要的時候通過手機來呼叫服務。那時候所有做移動互聯網的人幾乎都在討論一個問題:移動互聯網的應用怎樣才能比互聯網更有用?總結出的答案是:每個APP要給它一個動詞,而且是最常用的動詞,比如打車、聊天、支付、搭訕……去提升人的行動的效率。

這一次,基於分佈式存儲和獨特記賬方式,區塊鏈的遠大前景已成為互聯網巨頭和行業大佬的共識。

陸奇在履新YC中國的第一個媒體會上,就表示長期看好區塊鏈技術

,因為它能更好的保護產權和數據;可以為創新帶來不同的激勵機制;通過數字化的方式,用戶可以相互傳遞信任度。

陳偉星:區塊鏈需要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過程

區塊鏈改變社會根本機制

從炒幣熊市到陸奇眼中區塊鏈對社會一些根本機制的改變,中間要經歷什麼?能解決什麼問題?

我想,迴歸價值創造是必經階段

,區塊鏈應該跟社會經濟循環的各個角落、環節結合起來,區塊鏈應該讓資源、商品每一次流轉、每一筆交易更有效率,信任成本更低。

在區塊鏈具體的應用當中,我認為會有幾個大方向的創業機會:

▌第一,token(代幣)錨定價值。

現在在某些平臺發一個幣,講一個故事就可以不斷地炒,沒有價值的垃圾幣必然導致市場劇烈波動,主調是投機,泡沫崩潰的時候除了割韭菜的大佬早早退出,絕大多數人虧錢。

未來token的主流,一定是跟實際價值相錨定。每一種有價值的物品(產品、服務、數據、經濟實體等),都可以用區塊鏈的方法去表達。

比如,酒生產出來以後,你可以把它數據化,在區塊鏈上登記下來,它就能變成有價值的token,這就像原來的糧票,買賣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的權益。而怎麼把商品的權益登記上鍊,這是第一大創業機會。

▌第二,“公司”價值的重新分配。

原來一個“公司”的權益由股權來表達,利潤對應著複式記賬法和資產負債表。但是公眾手中的股權到底代表了什麼,公司的一張凳子?一份投票權?每年的分紅權?呵呵……

以前公司是公司,消費者是消費者,但現在產品和用戶是相互促進的,用戶行為產生的數據推高了公司市值,用戶卻沒有從中獲得相應激勵……凡此種種問題。

因此,未來基於股權和資產負債表的經濟模型,一定會產生巨大的變化。率先在用戶和創業者之間實現更好激勵的公司,提供更好激勵模式產品的公司,一定有很大機會。

▌第三,從單幣體系變成多幣體系。

目前的區塊鏈行業已經是多幣共存,多幣共存和互相融通、多幣體系怎麼跟實體經濟結合,需要有怎樣的工具和基礎設施,用怎樣的算法銜接,這是第三大創業機會。

2

區塊鏈算法的終局,可能是最優化

多種經濟制度

理清這些問題,需要有很強的創造力,需要很多人共同思考。假如說區塊鏈給世界帶來巨大改變,一定是因為它解決了根本性的問題。

陳偉星:區塊鏈需要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過程

我之前講過,整個世界金融體系裡,資本利得佔了80%。也就是說,在交易分配過程中,利潤的80%被資本賺走,剩餘20%才是實業賺走的。

比如看國內上市公司2017年的報表,上半年,銀行賺走了7000多億,實業公司是3000多億。我們有很多金融機構是不上市的,所以銀行賺走的錢可能比上市公司報表裡出現的數據還要多。

金融機構能賺走那麼多,是因為整個市場的交易過程中,錢在他手上,能反覆出借產生利息,產生資本利得。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政府、企業,還是消費者,都已經借了無數的錢,然後投往許多沒有產生效率的地方。

陳偉星:區塊鏈需要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過程

金融機構反覆出借,導致全世界都在舉債

於是現在全球經濟深陷債務困局,貿易戰大行其道,到了全世界人民勒緊褲腰帶還債的時候了。

再比如,全球通行的中心化的貨幣發行機制,在從“中心”向“邊緣”傳導過程中會出現失效和公平問題,一方面層層加利,另一方面資源空轉,導致從中心到邊緣的層層盤剝。(詳見我另一篇文章《陳偉星:區塊鏈能拉平貧富差距!》)

結果大家就看到了,許多國家的年輕人都被房價給提前消耗了未來。

迄今為止,沒有一種經濟學理論能預見或解決這些問題。所有的經濟學理論和制度,從最簡單的商品交換、完全自由交易,到最被控制的計劃經濟,都是失敗的,這一點已經被歷史驗證。

但中間過渡階段——部分控制的經濟(就是現在我們所謂的通過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監管措施來讓整個經濟體更有規律)或許是可以更優化的。

陳偉星:區塊鏈需要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過程

假如,我們前面所述的幾大創業方向落地,區塊鏈特性帶來的數字化、產權保護、激勵機制及信任共識體系等滲入經濟生活足夠深,我們或許就來到了一個用算法來調控的社會。

換句話說,在區塊鏈上可以部分地選擇中心化或去中心化的機制、計劃或市場這樣的形態,多種模式優化並存。區塊鏈技術的終局,可能是最優化多種經濟制度

,用部分去中心化的經濟模式,給人類創造最大福祉。

我相信,通過對產權和經濟機制的重新定義,未來區塊鏈能讓80%的資本利得,變成80%的勞動利得。可以想象一下,一旦80%是勞動利得,那這個世界就不會有太多的投機。

所以,無論是做平臺還是做具體的應用,讓投機的比例降下來,讓不投機的價值交換升上去,才是真正符合區塊鏈的精神。

3

創業者的心態:區塊鏈需要一個置之

死地而後生的過程

區塊鏈行業當前的狀況是,炒幣最容易得錢,把區塊鏈真正的價值體現出來,其實沒那麼快賺錢,這使得行業初期很多人傾向於用發幣、喊單、炒幣來牟利。

但割韭菜割到一定程度後,會讓整個行業被外界懷疑、不信任。整個行業一旦失去了信用,就會經歷一個嚴重的熊市:外面的人不敢入場,裡面的人想要離場。

陳偉星:區塊鏈需要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過程

“百倍幣”挑戰人性

這樣的熊市階段有三個好處:

•首先,真正想要解決問題的人,開始有一個比較好的環境,不被外界所誘惑,有更多人去腳踏實地幹事;

•其次,正因為市場的懷疑,才有機會重建整個區塊鏈的架構。這個結構的重建,會使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在區塊鏈上被生產出來,讓所有的創新能建立在這些有價值的東西上;

•最後,有機會重建這個行業從業者的信任體系。原來幣圈所謂的一群大佬,在狂轟亂炸的騙之後,基本都會失去一些信用。在早幾個月,只要是想進幣圈的人,都會想方設法和幣圈大佬扯上點關係,這是必經之路。但整個體系變成信用創世以後,就會給那些真正想做事情的讓路,大家進去以後就可以宣傳自己的想法、理念,而不是一定要遵循別人的理念。

所以,在熊市,真想要去創業、想要做事的人,可以大膽地把自己的猜想實踐出來,也許你才是對的。

區塊鏈需要一個重建的過程,需要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過程,需要更多人圍繞價值去思考,去建設。

陳偉星:區塊鏈需要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過程

行業需要監管,需要置之死地而後生

如果大家對區塊鏈感興趣,應該多組織活動,去探討區塊鏈怎樣去應用,怎樣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去渲染財富效應,炫耀說我這個項目賺了幾個億,我買的幣又漲了多少。

只有這樣,才能祛除行業的浮躁,讓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浮出水面。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有能力的人進來,才能讓政府把正確的監管帶進來,讓整個法律界、金融界制定出優秀的規則,讓這個市場再度起來。

最後強調一點:

如果你想去創造價值,去做一件正確的事情,往往需要有一定的耐心和堅持。而如果你想去賺錢,想把別人的錢放進自己的口袋,這件事情是非常眼前的。

應該學著讓自己沉下來,去研究整個金融體系到底有什麼問題,每個商業體到底能不能出現新的經濟模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趕上區塊鏈的這一波浪潮。

陳偉星:區塊鏈需要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過程

區塊鏈浪潮

我相信,未來90%以上的token都是不具備投機價值的,只有極少部分因為本身應用的高成長性才會有投機價值。所以,如何實現token是真正錨定價值,這應該是區塊鏈接下來的主流。

這些可能不是一天漲十倍的暴富機會,但卻是長久的、三年五年十年的一個創業的機會。創業者,一定是長時間創造價值的人。

文章 ∣ 詩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