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初期曾肆虐太平洋的日本「零」式戰鬥機,後期爲何衰敗了?

客觀地說,日本海軍航空兵裝備的“零”式戰鬥機是整個太平洋戰爭初期最優秀的戰鬥機,也是人類航空史上第一種性能全面超越同時期陸基戰鬥機的艦載戰鬥機。在珍珠港戰役爆發後的6個月裡,“零”式幾乎統治了整個西太平洋的天空,它超強的空中機動性能和前所未有的續航能力讓盟軍的飛行員吃盡了苦頭,它的總產量甚至超過了1萬架,是二戰中日本生產最多的機種。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兇名遠揚的戰鬥機最終還是和日本法西斯一起走向了失敗的深淵,那它究竟是如何落伍的呢?

二戰初期曾肆虐太平洋的日本“零”式戰鬥機,後期為何衰敗了?

作為太平洋戰爭初期性能最先進的戰鬥機,“零”式完全壓倒了同時期的英美等盟國戰機。首先,“零”式的續航能力超強,它最大航程超過了3000千米,可以從航空母艦起飛掩護轟炸機奔襲重慶、成都等中國內陸城市,要知道不列顛空戰中的英國“噴火”和德國Bf-109戰鬥機的最大航程都不超過2000千米;其次,“零”式的空中機動性能優異,由於它機體很輕,翼載大,所以垂直和平面機動性能極為出色。在空中格鬥中,往往盟軍的飛行員剛剛從背後咬住“零”式,後者一個迅速的轉彎就能擺脫不利,進入攻擊位置;第三,“零”式火力強大,在其他國家戰鬥機還以12.7毫米機槍為主要武器的時候,“零”式就加裝了20毫米機炮。這三大優勢讓“零”式在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初期猖獗一時。

二戰初期曾肆虐太平洋的日本“零”式戰鬥機,後期為何衰敗了?

“零”式的突出表現很快引起了美國軍方的高度重視,軍方迫切希望能得到一兩架“零”式的殘骸,分析出其缺點,以研製出足以壓制“零”式的新型戰鬥機。可當時日軍正處於全面攻勢,想奪取一架“零”式戰鬥機談何容易,美軍情報部門為此頭痛不已,可一次意外卻送給了美軍期望已久的大禮。

1942年6月3日,一名日本飛行員駕駛一架“零”式從阿留申群島附近的“龍驤”號航空母艦上起飛,執行襲擾美軍港口的任務。然而在返航途中,飛行員發現飛機油箱被子彈擊穿,燃料即將耗盡。無奈之下,飛行員選擇在附近的小島上緊急迫降過程中,“零”式戰鬥機不慎倒扣入沼澤,倒黴的飛行員因為頸骨折斷而喪命。

二戰初期曾肆虐太平洋的日本“零”式戰鬥機,後期為何衰敗了?

一個月後,一支美國海軍偵察小隊鬼使神差地來到小島,發現這架珍貴的飛機,立刻拍下照片,彙報給了情報部門。這突如其來的禮物讓美國人欣喜若狂,他們立刻派出人員將整架飛機包裝好用船運往美國本土。此後的一個月中,美國軍方集中大批技術人員對這架“零”式進行分析研究,他們發現“零”式爬升率遠遠超過美軍的F4F和P-40,航程也是盟軍飛機望塵莫及的。此外,“零”式低速時的機動性超強,在低速狀態下與其進行格鬥等同於自殺。

二戰初期曾肆虐太平洋的日本“零”式戰鬥機,後期為何衰敗了?

不久,美國軍方將本土的測試情況通報了美國海軍,這些寶貴的信息讓美國飛行員們逐漸擺脫了對“零”式的擔憂,他們憑藉現有裝備也能和“零”式進行對抗。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強大的工業、科技實力開始發揮威力,P-38“閃電”、P-47“雷電”、F6F“地獄貓”等性能先進的戰鬥機相繼裝備美軍,“零”式的技術優勢已經風光不再。

1944年5月19日,美國海軍第五艦隊和日本聯合艦隊在菲律賓海域展開激戰,裝備了F6F戰鬥機的美軍飛行員一舉擊落了70餘架“零”式戰鬥機,而自身的損失卻微乎其微,這一天也被美軍飛行員戲稱為“馬里亞納獵火雞大賽”。此後,“零”式的地位日益衰敗,只能承擔起自殺攻擊的任務,再也沒有太平洋戰爭初期的肆虐跋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