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中生有hz
謝謝網友“阿蓮4299”的邀請。
一提到國畫,人們往往容易往山水風景鳥蟲方面想,如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等等。一提到油畫,人們又多好往裸體畫上想。其實不是這樣的。中國畫也有人體藝術,西方油畫也有山水風景。只不過表現的技巧和風格和側重點不同罷了。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畫作為世界繪畫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東方藝術的創始國之一和集大成者在世界繪畫史上佔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對世界繪畫藝術發展產生過較大的影響。
早在西方油畫出現前500年,中國就已經成為世界繪畫藝術的中心,從漢晉到隋唐,中國畫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世界聞名的敦煌石窟上的近千幅飛天壁畫足以說明這一點。到宋代,中國畫藝術日趨成熟,北宋初期誕生了一批繪畫藝術大師和經典國畫作品,張擇端和他的《清明上河圖》就是這其中的傑出代表。而這時的西方,油畫還沒有出現呢。
公元12世紀,隨著航海造船技術的逐步發展,縮短了東西方的距離。在商貿交往過程中,東西方文化交流也逐漸增多。中國畫藝術這時也傳到了西方,對西方繪畫產生了諸多影響。而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這個時期西方發明了一種用植物油調和顏色用於繪畫的顏料,並由尼德蘭畫家首次償試繪畫,出現了最早的油畫,開創了西方繪畫的新紀元。
十四至十六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產生了一大批油畫繪畫大師和經典油畫作品。以達芬奇為代表的眾多西方油畫畫家將油畫創作推向一個高峰。在這之後,油畫藝術又經過數百年,從古典主義到印象派、抽象派、從寫實主義到超寫實主義等等,西方油畫藝術在發展過程中也不斷吸收東方特別是中國畫藝術元素,創新發展。
同一時期,中國畫秉承傳統的中國文化,吸收西方油畫的精髓,特別是借鑑西方油畫中的構象和色彩運用,取得了新的進步。上個世紀,湧現出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劉海粟等一大批享譽世界的中國畫藝術大師。
中國畫大多注重寫意,追求神似,通過深邃意境傳遞畫家的思想,反映事物的靈魂和精神風貌。油畫大多注重寫實,強調形似,通過直觀感悟畫要表達的思想和內容。
我理解,中國畫有中國畫的特點,底蘊深厚,含蓄深沉。油畫有油畫的特點,形象生動,色彩豔麗。中國畫和油畫都是繪畫藝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畫種,沒有高低之分,也不應厚此薄彼。
誰憐一燈影
國畫和油畫一直是國內主流的繪畫種類,那油畫和國畫有何不同呢?如何評價他們呢。
油畫藝術起源於西方。是用油調和顏料在布面或木板上作畫。顏料粘稠,色彩豐富,層次性強。而國畫是中國民族藝術的瑰寶,國畫用毛筆和水性的國畫顏料在宣紙或絹等織物上作畫。和油畫的不同的是,國畫顏料溶於水,加上造型獨特的毛筆,國畫可以用筆墨在宣紙上製造出千變萬化的豐富效果。
《拿破崙加冕》
局部 大衛
《教皇
英諾森十世》 委拉斯貴支
油畫色彩豐富,幹後不變色,可以畫出更多的色彩的明暗等層次的變化。所以在對強調光影,色彩,質感和空間感的寫實藝術是個很好的選擇。受到崇尚細膩的寫實風格的西方畫家熱捧,以人像和風景見長,在在文藝復興後流傳到全世界。憑藉西方藝術在全世界的推廣的優勢在當今世界具有廣泛的影響力。
冷軍的超寫實主義繪畫
國畫由於其多變的技法和豐富的效果,在注重追求個人審美意趣表達的中國自然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寄託美好寓意和精神追求的花鳥畫和描述人與自然山水天人合一的山水畫在中國最為流行。在近代在吸收西方人物寫實技巧並融匯貫通後,中國人物畫也逐漸再次興起。國畫以其獨特魅力深受國人喜愛並在日韓等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也廣為流傳。
《墨葡萄圖》
徐渭(明)
張大千山水作品
王美芳工筆人物作品
不懂點藝術的歷史愛好者不是個好物理老師,歡迎大家關注我,多多點贊!
朱鐵平
謝謝大家討論這個問題。中國畫與油畫有很多具體的不同。
例如,中國畫是在紙絹上繪畫的,用色彩也是水調和的。
神話故事中的維納斯美神,是西方畫家的普通題材。
油畫是畫在油畫布上的,色彩是用油質的調和劑來調和的。
從繪畫對象來說,中國畫以山水畫為主,油畫以人物為主。
中國畫講究的是意境,油畫注重的是場景和神話故事。
中國繪畫非常注重靈氣和神妙
中國畫講究書法的用筆,油畫注重色彩的表現力和美。
中國畫是中國獨有的國粹和國學,油畫卻是歐洲多國共有的文化創造。
比如說,油畫就有意大利中心,法國中心,英國中心,荷蘭中心德國中心等等。
歐洲的繪畫傳統中心,不斷轉移。
但是中國畫只有中國一箇中心,是中國乃至於世界上最獨特的繪畫中心。
所以,目前來看,中國畫和油畫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東方繪畫體系和西方繪畫體系。
中國畫有悠久的歷史,晉唐時代是一個高峰,宋元時代是領先世界的繪畫高峰。
中國畫注重傳統的繼承與發展
中國繪畫在宋元時代已經進入“現代”繪畫期,創造了偉大的寫意畫美學體系,一直影響到今天的中國畫,乃至於世界的繪畫美學。
西方的油畫,文藝復興以後進入偉大的發展時期,創造了一個探索科學繪畫的美學體系,經過四百年的發展,也逐步受到東方繪畫的影響,進入了現代繪畫。
油畫的變革產生了脫離古典繪畫的印象派。
油畫經歷了古典寫實主義繪畫,浪漫主義繪畫,印象派繪畫和抽象派繪畫的發展歷程。
目前,油畫也和中國畫一樣,古典繪畫與現代繪畫並行不悖。
中國畫也吸收了油畫的精神,產生了新中國畫風格。
而中國畫也保持了傳統的工筆繪畫和寫意繪畫的並行不悖。
這也許就是人類繪畫的殊途同歸:繪畫,絕對不是像不像的問題,而是抒發情感的途徑問題。
我們從油畫反思自己絕對寫實美學來看,也證明繪畫應該回歸人與自然會對話,而不是人必須要聽任自然。
也有脫離印象派畫風的抽象畫。
中國畫從宋代就做到了繪畫與自然的和諧,這個是我們東方的偉大智慧,我們應該有這個自信。
有些人拜倒在西方繪畫逼真描繪的能力面前,其實,大多數情況下,不需要絕對真實。如果以“真實”我目的,要麼是科學,要麼就是繪畫的毀滅。
千千千里馬
這個話題相當宏大,一篇文章難以說清楚,所以,我只能繪畫材料,表現手段等方面簡單論述一下。
國畫與油畫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形式,無論在材料、畫法、構圖、理念等方面,都有各自的一套既定方式。因此,評價它們不能用一套標準來衡量。
先說油畫。
梵高·秋天的楊樹道
油畫是西方人的傳統繪畫形式,必然有一套他們的審美標準。造型、色彩、光影、筆觸,這四點是油畫的核心構成元素。把這四點糅合成一個和諧整體,煥發出一種畫面質感,是評判油畫的主要尺度。
總體來說,油畫以人物肖像畫為主,堅守人文主義思想是他們的核心創作理念。西方油畫經歷了從宗教人物刻畫,到普通人物刻畫的漫長轉化階段。
徐悲鴻《男女人體肖像》
油畫通過刻畫形形色色的人,來表現人性,表現人的酸甜苦辣情感,以及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是油畫的基本格調。
在技法上,在不同時間段,他們既有對造型和光影的痴迷階段,又有對色彩和筆觸的開發階段,也有吸收外來繪畫,豐富了油畫內涵的階段。
再重點談國畫。
何海霞《華嶽清秋》
國畫主要以表達自然萬物為主。毛筆、水、墨、顏料、宣紙,是國畫必不可少的工具。
國畫因為主要畫在宣紙上,宣紙的吃水和漬化作用相當強。給宣紙上面滴一滴水,或滴一滴水墨混合物,或者水彩混合物,它立馬能向周圍散開。
根據水彩或水墨的濃度不同,立馬會在周邊形成變化多端的墨韻效果,或淋漓肆意,或清雅朦朧,或飽滿鮮亮。
吳昌碩作品
我們的老祖先遠在1400多年前的隋唐時期就發明了宣紙,並且發現了宣紙和水墨相互作用時,產生出的那種神奇效果,讓國畫第一次迎來了飛躍式發展。
由於宣紙具備強烈的吃水和漬化作用,因此,如何表現墨韻效果,讓墨韻形成輕重緩急的節奏變化,構成一種延綿的氣韻,是評判國畫的第一要素。
國畫山水中,若沒有氣韻就談不上意境,沒有意境的山水畫肯定是庸品。
齊白石《採菊圖》
當然,呈現氣韻和意境,就牽扯到筆法。筆法是實現這些審美趣味的前提,同時,筆法能給國畫締造出額外的意境。比如說,雄壯華美,清幽靜謐,寧靜致遠,等等。
筆法從何而來?筆法就是一種正確的用筆方式和習慣,說白了就是書法上的那一套用筆方法和審美標準。
在國畫中,表現出書法骨力,是評判國畫優劣的第二元素。書法是撐起國畫骨架的基礎。
齊白石螃蟹
書法以最基本的點和線條構成,繪畫由點、線、面構成,繪畫中的基本元素就是書法中的基本元素,兩者相通互融,在審美上,也是一致的。
凡是那些國畫大師,其書法水準也很高,僅僅書法水平,就夠的上大師級別。像吳昌碩的花鳥畫潑辣雄強,骨力雄健,就得益於他的金石味濃郁的篆書書法。
黃賓虹焦墨山水
黃賓虹山水渾厚華滋,同樣是對書法有很深研究。齊白石的人物和花鳥畫天真散淡,他的書法同樣具有樸拙的率真氣息。
除過這兩點,國畫的構圖也很重要。
國畫的構圖始終遵循中國人“中和之美”的思想,就是說,構圖不能打破整體和諧,開合有度,呼應自然,同時,還要體現文學上的凝練含蓄美,意思表達到就適當收筆,不一定要全盤畫出或畫滿。
鴻鵠迎罡
應該說,國畫和油畫是東西方最有代表性的兩種繪畫藝術形式。無論是從作畫工具還是繪畫技法、審美取向等諸多方面,國畫和油畫都有著極為明顯的差別。當然,國畫與油畫就藝術高度來說,無所謂誰高誰低。油畫從明代開始傳入中國,清末始有人開始學習畫油畫。經過百餘年地相互借鑑與融合,國畫與油畫在表現手法上有了一些互通的地方。
民國時期,我國第一批赴歐留學的藝術家,諸如徐悲鴻、劉海粟和林風眠等人,大多具備相當不錯的傳統繪畫功底。他們在西方接受了系統而正規的油畫學習,繼而回國後通過藝術教育的模式大力普及。所以,這一時期的油畫藝術家,創作的油畫作品大多揉雜了明顯的傳統繪畫元素,湧現出了《田橫五百士》等非常有個性的古典寫實主義油畫作品。
大家都知道,劉海粟是中國美術史上第一個極力主張開設人體寫生課程的藝術家。雖然最終在過於強大的封建勢力的干預下,人體藝術在中國美術界一度被迫擱淺了。待到重新煥發光彩時,已經是改革開放之後的事了。就繪畫藝術來說,東西方的審美思維雖然有著太多的不同,但是同樣在潛移默化中頻頻發生碰撞,以至於現在很多國畫名家的作品都融合了西方繪畫藝術的表現手法,這也引起了很大爭議,至今爭論不休。
儘管油畫有著古典寫實主義、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等諸多畫風;國畫也有著工筆、小寫意、大寫意和潑墨等不同類型。一般來說,油畫更趨向於用高超的繪畫技法真實地表現對象,以及畫家的藝術思維。國畫也更注重筆墨之間的意境,文化底蘊更為豐富,也更有深度。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中國畫和油畫同是造型藝術,又是不同的藝術體系,兩者有著不同的藝術語言,不同的表現形式,但是,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是繪畫藝術,都有很高的藝術性,但是,所追求的藝術目標是不同的。
中國畫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從早期的簡單構圖,到中期的工細全景式構圖,到近代的粗筆寫意,有一個共同的繪畫語言,就是用線造型,無論是工筆重彩還是大寫意,如果脫離了線這個基本元素,中國畫就失去了其根本,在線條的基礎上,中國畫的各種形式得到了不斷的發展進步,而線條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一幅中國畫的藝術水準,決定著線條的質量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書法,因此,有書畫同源的說法,也是為什麼很多大畫家也都是書法家的原因。中國畫有著自身獨立的藝術語言,講究的是畫面的意境,文化氛圍,繪畫藝術是和書法,篆刻,詩詞共通的,這就是所謂的詩中有畫,畫種有詩,每一幅作品都是這些文化元素的綜合體,因此,中國畫不是對事物簡單的再現,而是經過高度提煉的,用中國畫特有的表現形式體現出一種富有意境感,突出一種獨特美感的藝術。
油畫是在文藝復興時期正式出現的,在此之前,有與之相似的色粉畫和蛋彩畫,暫時也歸於油畫,是在科學的造型的基礎上,用色彩表現物像,有人物畫,風景畫,靜物畫,早期的油畫造型準確,刻畫細膩,能高度還原真實的人物和場景,由於是建立在科學的透視,色彩的基礎上的繪畫藝術,所以追求的是極致的真實感,對人物,事物動態的捕捉是油畫家經過長時間訓練的結果,這也是油畫的魅力之所在,到了後期,隨著藝術的進步,出現了印象派,抽象派和各派別的現代藝術油畫,油畫的寫實性被慢慢淡化,其它藝術形式的精華被油畫吸收,所以說,現在的油畫已經是一種百花齊放的造型藝術了,不再是一種突出極致造型能力的工具,而是藝術家釋放藝術靈感的媒介,油畫的藝術性無形中被不斷提高了很多。
隨著時代的進步,繪畫藝術也在進步,中國畫和西洋畫也有一定的借鑑和融合,當代的國畫借鑑了西洋畫中的光影透視方法,畫面更有立體感,真實感。油畫借鑑了中國畫用線造型的方法,在現代藝術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因此,藝術其實是共通的,沒有一成不變的藝術,相互借鑑是進步的動力。
鄞粵強
國畫油畫是同一類型的藝術、都屬於繪畫藝術。
藝術、要看你怎麼使用。使用得當、大眾喜歡。使用不當、乃是垃圾。
我國的國畫油畫、比如祖國江山畫(如圖)、大氣磅礴、掛在客廳、大氣上檔次。比如美女畫(如圖)、做成屏風、做成畫軸、擺放在家裡顯得文雅有層次。
可是裸體油畫算什麼東西(如圖、西方的、國內的)、如果把這些裸體畫擺設在家的客廳裡、將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我始終認為、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大家庭、沒人會把裸體畫擺放設置在自己家的大廳中的。
我的觀點:裸體畫(包括裸體油畫和其它形式的裸體畫)、和淫穢圖片是屬於一個系列的。只不過一種是不堪入目、一種文雅一點點。說白了都是赤裸裸地暴露遮羞的部分。
小芳雜談
油畫作品就其題材劃分,可分為主題畫,風俗畫,風景畫,人物肖像畫與靜物畫等等。不論哪個類別的油畫作品。欣賞一幅油畫作品應該從“構、內、形、色、光、筆、質”等幾個方面來欣賞和鑑別。
“構”即構圖,當一幅油畫作品進入觀眾眼簾的時候,首先看到的是一幅畫的總體佈局和構圖。構圖作為一種最重要的繪畫形式語言之一,對作品的成敗起到關鍵的作用。一幅作品構圖要符合審美要求和哲學原理。在滿足觀眾審美需求的同時,也傳遞著某種思想,欣賞者可以從不同的構圖中得到平靜、穩定、傾斜、壓抑或驚喜之不同感受。
“內”即內容,是一幅作品所要表達和傳遞的信息。這也是欣賞者和畫家最直接交流的一條途徑。按照畫面刻畫的是什麼、刻畫得逼真否、畫中形象要傳達什麼寓意等,很容易就能體會到畫家的喜怒哀樂。
“形”就是主體的造型,寫實主義作品尤其注重畫面主體物體的形狀造型。這是寫實油畫的基本功,也是比較難的一個環節。太多的畫家繪畫幾十年,都沒有能夠掌握“形”的基本功。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畫家,就要練好造型的基本功。
“色”就是色彩。由於油畫藝術作品的色彩極具豐富性,故被稱為是“繪畫中的交響樂。所以一幅好油畫對色彩的運用,就像好一首好曲能引起觀眾的共鳴,它能把人帶入一個神秘的境界—或典雅、或莊嚴、或壓抑、或興奮等。尤其印象派油畫大師們更加關注畫面色彩的變化。但所有的變化一定是科學客觀的真實的變化,絕非有些畫家憑自己的任意想象來作畫,結果使得畫面雜亂無章。
“光”就是光線,油畫作品對光線的安排要求較高。一幅好的油畫作品,其畫面中的光線運用,一定有其獨到之處。
“筆”即 筆觸。筆觸述說著畫家的情感和對美學偏好,並能敏銳地顯現著不同時代審美趣味。油畫家的藝術造詣正是體現在油畫的筆觸之中。這是一個長期的積累和修煉過程,不可能一蹶而就。
“質”就是質感,也就是畫面中物體的材質。相同顏色不同材質的物體在同一個畫面中出現時,主要是靠物體的材質來分辨。對於材質的表現,不同的畫家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和繪畫技巧。
綜上所述,油畫不僅僅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在繪畫過程中運用了自然科學和人文學科的原理,如:幾何學、光學、色彩學、人體學、哲學、美學、人文以及社會學等等。油畫藝術作品之所以能夠拍賣出極高的價格,必有其中的道理。
能夠稱得上的藝術品的畫,首先技法要好,其次也是區別於一般作品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藝術家本人賦予作品本身強烈的、獨特的情感和藝術性,能夠反映新的藝術風格、藝術理念,或者折射時代社會的現實,引起人的共鳴。
好的商品畫也可以稱之為藝術品,只不過通常我們認為的商品畫屬於粗糙、快速、不用心的行畫,這類行畫只是畫家用來賺錢謀生的工具,沒有太大的藝術審美價值。
國畫部分就用我朋友曾經寫的一篇文章作答了。。。
中國美術,雖然起手平平,不過從三國魏晉以後,基本沒有走過什麼彎路,一是本身文化裡,就崇尚對自然的專注;二來是對線條的講究深入骨髓。所以短短百年,已經規模恢弘,隋時已看見端倪,到唐朝,則氣象萬千,有不可一世的樣貌了。今天流傳下來的唐畫,已經非常罕見,有也不在華人圈,在華人圈也不在大陸,在大陸也不見得是山水,發掘出了山水壁畫,也未必能好好保護,即使是在大陸發掘出的唐代山水壁畫或流傳有序的唐山水卷軸,還有最要緊的問題,不一定畫得好。倒是一些北宋宮廷組織的,對之前晉唐名跡的摹本,非常珍貴,也體現了很高的水準,比較忠實地呈現出原貌。這個山水,不是西方的風景,老外沒進化好,頂多就就是直面自然去硬幹,不懂得人的眼睛和手,是可以裁剪景物為我所用的道理(心源啊心源)。歷來畫山水都說“宋元宋元”,實際“宋”和“元”,不太一樣,宋畫,尤其是北宋,血脈上直接從唐演進過來,味道氣息,幾無二致,只在精粗上區分。
夏圭 《西湖柳艇圖》立軸,絹本,淺設色 縱107.2釐米,橫59.3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唐畫,從現有資源上來看,主要是氣壯,派頭大,全景式,寬銀幕電影一樣,審美接近《阿凡達》佈景,但是在具體山水細節的表達上,還比較簡單粗暴,勾一勾,填顏色,大點子。北宋對唐朝山水畫的氣象,那是照單全收,但是由於崇尚坐照格致,對自然的精微之處,體察和表現的更為準確動人,具體就在皴法的大量實踐上。李郭董巨和荊關三派巍然,令後人高山仰止,由於具體地貌的不同而藝術上涇渭分明的三家,後繼者雖然曾經在大量的時間內推崇董巨,不過李郭卻是實際上的技術主流,從趙孟頫開始,直到當代陸儼少,山水畫的本格技術流,一定落實在筆意連貫,造型奇詭,趣味蒼茫的李郭一脈上。這是中國山水畫的必然選擇,也是後來山水審美趣味分野的真正主因。
董源 《溪岸圖》 五代,絹本、設色,縱221.5釐米,橫110釐米
根據六百年來通行的說法,山水畫中的文人一脈,盛唐之後有王維,五代北宋有董巨,這算南宗,此說法個人覺得:可疑得很。王維的水墨真跡,非常稀罕,遠遠看到氣息好點的印刷品,也藏在海外,不能親睹。至於有名的長卷雪景,不要說唐,連能否夠到明早期,都是個問題,所以基本沒有佐證。董源現在有兩個權威版本,夏景山口待渡、瀟湘、夏山都在國內,算一個,其中夏山畫得很不好;溪岸算另一個。按照董其昌累累題跋,板上釘釘,肯定前一個是巍巍正宗,但是排除董其昌的雜音,當然也算是偉大的雜音了,是不是更多內行越來越覺得溪岸可能更貼近原本董源繪畫的實質呢。巨然的秋山問道,開門大件流傳有緒,雖然是水墨,不過絹本屏障,全景式構圖,層層積染,樹木奇偉,繁茂蒼潤,分明也受到了李郭一派的影響才有這樣的取向,和他的老師,無論是哪一種面目的董源,都有不小的差距。
巨然 《秋山問道圖》五代,絹本,墨筆,縱165.2釐米,橫77.2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那麼除了技術上的流變傳承以外,其實美術史上所謂的大事件,往往有許多看起來不怎麼起眼的因素來決定。歷史一再的證明,影響繪畫趣味的最大因素,其實不是畫家和藝術風潮,而是材料。唐宋時的造紙技術,和明清迥異,紙張是小橫幅,做工很細,砑得很平整,一般都是用來寫字,畫畫的用的少。買單的主兒人家要富麗堂皇,紙上味道不夠,大效果起不來,無論是誰,徽宗,李公麟,李嵩,傳的那幾張紙上畫,開不開門另說,沒有懸掛的可能,就是手裡面的小玩意兒。直到南宋初,還是一派老風氣,李唐那張萬壑松風,現在看起來黑得像塊王致和,其實原本也是青綠,堅硬如鋼針的黑松林中,今天還是能隱隱看見礦物顏料的痕跡。
趙佶 《臘梅山禽圖》 縱82.8釐米,橫52.8釐米
臺灣故宮博物院藏
中國真正山水畫趣味的改變,要從馬遠夏圭開始。這麼說吧,其實對於這種清淡淋漓的水墨趣味,唐宋早期畫巨幅的大師們,怎麼可能不知道,只是人家沒有把這個當做正經事業來追求,好比面對釋迦牟尼這樣的大神,你跟人家講南北宗,頓悟漸悟前三三後三三,這不是笑話麼。但不可避免的,改變還是到來了,此乃藝術史之必然,也是後來一切奇怪面目的最初緣起:一來尺幅變小,不再追求全景,也不曉得是不是和偏安局面有關,畫畫可能真可以體現時代氣質;二來南宋開始,造型上的嚴謹慢慢讓位於適度簡化,這樣就給了水墨趣味足夠的空間。黃賓虹對國畫皴法的“拖泥帶水”非常反感,認為是很惡俗的事情,其實所有水墨趣味的生髮,無一不是從這四個字得來。
南宋 馬遠 《月下賞梅圖》
初學國畫的時候,老師教授墨法,墨法簡直就是魔法,按照陸儼少先生的說法,一張畫畫完,邊上一杯清水,要依舊碧綠爽清,才叫功夫。具體做法是把筆洗得乾乾淨淨,裹足清水,甩甩幹,筆尖上蘸一點濃墨,一筆下去,左右生髮,把墨由濃到淡畫完了,再重複以上的動作,直到完成。這樣所謂的墨分五色啊,墨彩換爛啊,都可以躊躇滿志的搞定。不過說句三十幾年老油子的內心真實感言,不這麼弄,也能把畫畫好。比方說武林秘籍《避邪劍譜》,第一頁上寫著“欲練神功必先自宮”,等你割完了,第二頁上又寫道“若不自宮,也能成功。”
2015/4/30鬱俊撰於古北宋園
民國畫事
“國畫”顧名思義,是中國人創作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畫,而油畫則是典型的西方藝術。如果說油畫著力於局部的逼真和含義,重心在畫面之美,國畫則意在整體的意境和韻味,追求畫外之美。
國畫不拘泥於物體外表的逼真,更強調錶達作者的主觀情趣,致力“以形寫神”,追求“似與不似之間的美”;不注重焦點透視,不強調環境對於物體明暗的影響; 講究空白的佈置,追求“無聲勝有聲”之效。用齊白石話來說,就是“絕似,媚世。絕不似,欺世。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也”。以此而論,山水畫,尤其是寫意山水最具中國特色,花鳥畫次之,人物畫再次之。
如果說西洋畫是“再現”的藝術,中國畫則是“表現”的藝術,以水為韻,以墨為骨,色彩為輔。中國畫在認識、塑造和表現手法上,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哲學觀念和審美情趣,在對大千世界的認識和再現中,採取以大觀小、小中見大的方法。在一幅畫的構圖中注重虛實對比,講求“疏可走馬”、“密不透風”,要虛中有實,實中有虛。同時,國畫重神似,重意境,強調融化物我,以形寫神,形神兼備。
油畫幾百年來流派紛呈,大體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再現客觀之美為己任的古典繪畫;另一類是以表現主觀認知為宗旨的現代作品。 第一類的代表有古典主義、學院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寫實主義、照相寫實主義、巴洛克、洛克克、印象主義等,這些畫派都是以再現自然和現實為目的。第二類主要包括後印象主義、野獸派、立體主義、未來主義、抽象主義、超現實主義等,他們主要是根據畫家個人的主觀意圖和感受進行自由創作。
油畫據說在15世紀初由尼德蘭畫家愛克兄弟在前人基礎上創造。他們用亞麻油和核桃油作為調和劑作畫,使運筆流暢,顏料乾燥時間適中,而且可以多次覆蓋和修改,形成豐富的層次和光澤,且不易剝落和褪色。他們運用新的油畫材料創作,在當時的畫壇很有影響。油畫技術很快在西歐傳開流行。
傳統油畫如同19世紀寫實主義繪畫創始人庫爾貝所說:“象我所見到的那樣,如實地表現我這個時代的風俗,思想和它的面貌。”但是從19世紀末葉開始,傳統油畫的選題範圍和寫實手法開始受到衝擊和改變。畫家們從東方汲取靈感和技法,開創了斑駁陸離的畫派。 油畫不再以模仿自然、再現自然為宗旨,而是以表現自我,展示各種理念為追求。而這方面中國畫走在了前頭,所以產生了畢加索等西方藝術家對中國畫那種讓中國人不敢相信的認識。
中國畫和油畫的區別,多年前豐子愷曾有過比較實在的總結:東洋藝術重主觀,西洋藝術重客觀。中國畫重神韻,西洋畫重形似。中國畫趣味高遠,西洋畫趣味平易。故為藝術研究,西洋畫不及中國畫的精深。為民眾欣賞,中國畫不及西洋畫的普通。兩者比較起來,有下列五個異點:
(一)中國畫盛用書法線條,西洋畫線條都不顯著。
(二)中國畫不注重透視法,西洋畫極注重透視法。
(三)東洋人物畫不講解剖學,西洋人物畫很重解剖學。
(四)中國畫不重背景,西洋畫很重背景。
(五)東洋畫題材以自然為主,西洋畫題材以人物為主。
藝術應該高於生活,因此逼真不是藝術的最高境界,恰如用一種樂器演奏出鳥語或人語的聲音,雖然也不容易,但絕對不算最美樂曲,更不是最高水平。因此,吳冠中說徐悲鴻是“美盲”,因為從他的作品上看,他對美完全不理解。吳對徐的評價實際上代表了中國畫對西方經典油畫的典型認知。栩栩如生是一個層次的藝術,而高於生活才是更高的藝術。所以從純藝術而論,繪畫高於攝影,而好的攝影作品也不是以“真”為追求,而是以創造美為目的。
無中生有hz
只能談一點個人見解。
個人認為,油畫確比國畫有優勢,不過如今這個優勢已經不存在了。
首先,油畫長於寫實,在準確性方面,是中國畫沒法比的。
中國古代也有油畫,基本與西方同步,但唐代起,畫匠視為下等人,被上層知識分子鄙視。比如閻立本,他本是士大夫,因善丹青而名於當時,經常被皇帝叫去畫畫,與普通的畫侍招同列,這讓他深感恥辱,畫完回家,常嘆息今天又被人當畫匠了,所以他不允許自己的孩子學畫畫。
中國古人以不動手為尊,視動手為賤業。
所以唐代繪畫尚還色彩豐富,還有油畫作品,但唐代以後,隨著與西域之間的聯繫被吐蕃等遮斷,中國畫轉向素雅、恬靜、孤芳自賞,重點展現筆墨趣味。以後有了文人畫,更是反匠氣,刻意反對臨摹式的真實。
文人畫當然有很好的地方,但文人畫的缺點在於空間小,彼此重複,創新難。所以中國畫到後期失去發展的動力,成為閒情逸致的寄託,畫家之間比的是所謂境界、筆意,這就玄而又玄。
民國時期,受西方畫影響,中國畫做出了一些改變,張大千、齊白石、黃賓虹等人其實都是專業畫匠,套上傳統文人畫的一些題材、風格,遂名震一時。
可見,繪畫還是需要寫實的,畫不像很容易,畫像很難,當然,由畫像到畫不像更難,那需要哲學上的昇華。
油畫的特點是寫實手段遠超中國畫,其實清末在廣州,有很多當地的民間畫家,他們的油畫水平並不低於西方,此外西洋傳教士郎世寧入宮後,清廷曾挑選八旗子弟跟著他學畫,但他們畫的水平遠不如廣州的蒲呱等人。
其次,油畫也有境界
很多人說中國畫有品格、有境界,這是外行人說的話,西洋畫同樣也有境界、品格,任何藝術,發展到極致,必然要脫離技藝、走向哲學。
同樣是油畫,油畫的調子體現了畫家看世界的角度,油畫並不是畫得像就行,同樣是像,在像的背後還要揭示人性的東西,此外,像也要看哪個瞬間的像、哪個角度的像,這中間也包含了觀察、概括、認識的因素。
中國畫的所謂境界,是相對於自己的文化傳統而言,如果放到西方文化的傳統而言,恐怕中國畫也會顯得沒境界,所以不能用自己文化的境界來衡量其他文化。
其三,油畫基本功訓練比中國畫深,所以從油畫入中國畫比較容易
中國畫有點像京劇,有很多程式化的東西,這些程式化的東西帶有不同的含義,當然,它們可以出新、可以違反,但整體上說,需要較多的記憶,技法上以筆墨為主。
西洋畫特別重視寫生,它有一套比較科學的透視手段,可以套用到不同對象上。西洋畫在畫具體物料時,也講究筆的不同,同樣是素描,畫玻璃和畫石膏就完全不同,畫玻璃要看上去吹彈可破,一把銅壺和一把鐵壺,在素描上也是完全不同的。
西洋油畫的基本功訓練比較嚴格,而且便於教學展開,今天學中國畫也要先學素描,只是基礎不要求那麼強而已,整體來說,油畫入中國畫比較容易,中國畫入油畫很難見到成功案例。
其四,今天這種基本功,歐洲的美術學院也不推行了
傳統油畫訓練時間太長,20年未必能成功,如今歐洲的美術學院基本不推行了,西方美術日漸走向創意設計。因為隨著技術進步,用照相等手段已能實現傳統素描、油畫的效果,甚至更好,則在今天,畫得像意義已不大,美術更迴歸其本質,即創造性。
相比之下,中國依然在強調基本功訓練,很難評價這對還是不對,個人覺得有點太浪費了。素描、油畫可以學一學,學到可以欣賞別人畫的好在哪裡就可以了,沒必要在其中耽誤太多時間。隨著技術進步,今天中國畫與西洋畫已經沒什麼太大區別,只要好看就行,無論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