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木蘭花慢》這首詞一連九問,這一問卻問錯了!

辛棄疾《木蘭花慢》這首詞,名為送月,實則問月。詞人一別前人詠月詩成規,連連發問,全詞共九句,九次問月,不但給人無限的想象,而且形成排山倒海般的氣勢,把辛詞沉鬱頓挫的風格發揮到了極致,使得這首詞成為千古絕唱。

辛棄疾《木蘭花慢》這首詞一連九問,這一問卻問錯了!

木蘭花慢 

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

[宋] 辛棄疾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

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

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

飛鏡無根誰系?嫦娥不嫁誰留?

辛棄疾《木蘭花慢》這首詞一連九問,這一問卻問錯了!

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

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

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辛棄疾《木蘭花慢》這首詞一連九問,這一問卻問錯了!

一問,今夕月匆匆將去哪?

二問,月亮西邊落下東邊升起,難道天上別有人間?

三問,太空浩瀚,月亮是藉著風運行的嗎?

四問,月亮像一輪飛鏡,是誰把它繫著的?

五問,月亮中的嫦娥千年不嫁,她要留給誰?

六問,聽說月亮是從海底東昇西落,不知是真是假?

七問,月中玉殿瓊樓,難道不怕被海中萬里縱橫的長鯨撞破嗎?

八問,月中蛤蟆固然會游水,難道玉兔也會?

九問,若要說月亮好好的,為什麼過了今晚漸漸變成銀鉤了呢?

辛棄疾《木蘭花慢》這首詞一連九問,這一問卻問錯了!

前四問和最後一問,都是天文學意義上的疑問。詞人藉助對自然現象細緻入微的體察,並運用美妙的詞句和大膽的想象,把我們帶到了浩瀚縹緲的宇宙勝境當中。

中間四問,詞人藉助神話傳說,展開想象,環環相扣文思縝密。如果說前面幾問,讓我們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和不可思議的自然力,那麼這四問則畫風突轉:天上人間,佳人待字閨中,誰將成為她的如意郎君?讓人不禁有種何日登月能成,到得天宮,一睹嫦娥芳容的衝動!

辛棄疾《木蘭花慢》這首詞一連九問,這一問卻問錯了!

這幾句問得好、問得妙,把我們帶入了浪漫的神話世界中 。可讀到這裡逍遙子突然有個疑問:詞人問,“嫦娥不嫁誰留?”不怕惹惱了后羿?

我們都知道,嫦娥在飛昇月宮之前是后羿的愛妻。嫦娥正是偷吃了,后羿從西王母那裡得來的不死藥,才得道飛昇的。她獨守廣寒宮,后羿或許還能釋然,詞人想讓嫦娥“改嫁”,后羿肯定要跳腳。所以說這一問,詞人是問錯了,“君子成人之美”不能傷人之心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