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给减少、水位下降 中国第二大淡水湖玛旁雍措会变成咸水湖么?


在中国西藏的阿里地区,有这样一个美丽的湖泊: 湖泊位于冈底斯山脉人气最旺的冈仁波齐峰和喜马拉雅山脉的纳木那尼峰之间;有着“世界江河之母”的美誉;唐朝高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称它为“西天瑶池”;同时,它也是中国蓄水量第二大的天然淡水湖、湖水透明度最大的淡水湖。 这个湖泊就是玛旁雍措。

玛旁雍措,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神山岗仁波齐东南30公里处。 浩翰、宁静、清澈的玛旁雍错,是藏地三大“圣湖”之一,同时被中国西藏雍仲苯教、佛教、印度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圣湖。 印度人认为,在冈仁波齐转山能消除罪孽免受地狱之苦,在玛旁雍措沐浴能能洗掉人们心灵的“五毒”。 据说,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的骨灰就撒入了玛旁雍错。

每到夏秋季节,都有许多印度人不远千里,前来“朝圣”。 按印度教习俗,信徒朝拜冈仁波齐、玛旁雍措时,首先要在玛旁雍措湖中洗浴净身、着新衣,再到冈仁波齐祈祷。 因此,每年七八月间,许多印度人会赤身冲入玛旁雍措,以希望圣水能够洗掉人们身上的污秽。 他们还将还将旧衣服扔在冈仁波齐神山西侧的天葬台上,象征告别过去的自己。


藏传佛教、苯教信徒在圣湖玛旁朝圣,只是取一些圣水喝,并抹在头顶上、眼睛上。 他们认为,饮玛旁雍措圣湖水,可祛除百病强身健体。 玛旁雍措周长83公里,徒步要走4-5天,朝圣者只是步行或磕长头,并不下水。 临走时,朝圣者会用塑料桶将圣湖的水小心翼翼地装好,千里迢迢带回家,当作珍贵的礼品,馈赠亲友。 亲友们喝了圣湖的水,就等于也来过圣湖了。

圣湖玛旁雍措为何被称为“世界江河之母”呢? 那是因为玛旁雍措四面有四水之源之说,玛旁雍措东面是马泉河,北而是狮泉河,西而是象泉河,南而是孔雀河。 以天国中的马、狮、象、孔雀四种神物命名的这四条河,分别又是南亚著名的恒河、印度河、萨特累季河和雅鲁藏布江的源头。

玛旁雍措,湖泊呈“鸭梨”形,北宽南窄,湖面海拔4588米,平均水深46米,最大水深72.6米,透明度14米,面积412平方公里,蓄水量约200亿立方米,是淡水湖,湖水可以直接饮用。 据考证,圣湖玛旁雍措曾与鬼湖拉昂措相通,是一个大型的外流湖。 自第四纪以来气候变迁造成湖面下降,湖水退缩最终使两湖分离,从而形成目前的两个湖泊。 后又因冈底斯山前洪水和冰水堆积堵塞了河谷,形成分水垭口,才演变为内陆湖。


1907 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曾测得玛旁雍错最大水深81.8米。 2010年7月,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湖泊考察人员,测得玛旁雍错最深处为72.6米,湖面至少下降了9.2米。 玛旁雍错以冰川融水、雨水补给为主,也有部分泉水补给,湖水变浅说明与1907 年相比湖泊补给减少了。

1976年中科院考察时,玛旁雍错湖水矿化度约为405.8mg/l,而到了2010年7月,矿化度上升为455.7mg/l。 这反映了玛旁雍错湖水位正在慢慢变咸,水位下降和水量的减少都是湖水变咸的直接原因。

1976年不同测点的湖水表层pH值为8.0-8.4,而2010年7月,玛旁雍错上层水的pH值已高达9.6。 若不考虑不同仪器所带来的差异,则玛旁雍错湖水的pH值在过去30多年来具有明显的增加,也反映了湖水的咸化过程。 虽为内流湖,但玛旁雍错超过200亿立方米的庞大水体,缓解了咸化过程,水质依然清冽甘甜。

倘若玛旁雍错补给继续减少,水面继续下降,水质继续咸化,那么终将有一天,玛旁雍错也会象一堤之隔的鬼湖拉昂错一样,变成咸水湖。 我希望,永远没有那样的一天。

2005年,由湿地公约组织,批准玛旁雍错为国际重要湿地。 2017年7月,玛旁雍错正式晋升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玛旁雍错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主要包括以玛旁雍错-拉昂错为中心的向心状内流水系的主体部分,总面积达9.9万公顷,其中湖泊面积约6.9万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8.98%。

目前,保护区共设立6个管理站和3个管理点,共90名管护人员负责日常管理和巡查工作。通过保护区以及农牧民的保护,玛旁雍错湿地依然保持着原生态。 每到夏季,成群的黑颈鹤、斑头雁来此栖息,它们优美的舞姿把玛旁雍错点缀得生机勃勃。 文/图 纳兰小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