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將至》一場被暴雪,幾個眼神,道盡了這十幾年的滄桑

一場被暴雪掩埋的時代悲歌

這片子上映的時間其實挺早,去年的11月份。當時最常聽到的一句就是段奕宏憑藉此片獲得了東京國際電影節的最佳男演員。

其次就是中國版的《殺人回憶》,近幾年網絡漸漸發達,影迷也多了起來,營銷為了宣傳影片看到連環兇殺案就掛上一箇中國版《殺人回憶》,著實也誤導了不少觀眾。

《暴雪將至》一場被暴雪,幾個眼神,道盡了這十幾年的滄桑

請輸入圖片描述

細想下來這個宣傳思路有點像當年的《白日焰火》,廖凡柏林稱帝,一時間該片在國內備受矚目。

後來也確實有不少人將段奕宏這次的表演跟當初廖凡的表演拿來對比。只不過細究下來,那一年的《白日焰火》還拿走了柏林含金量最高的一個獎盃。

這部影片最先觸動我的或許就是埋藏在兇殺案之下的那個時代的悲歌。

《暴雪將至》一場被暴雪,幾個眼神,道盡了這十幾年的滄桑

請輸入圖片描述

工廠時代對於我來說真的是一個既陌生又熟悉的詞語,按理說他們生活的那個年代的我尚不懂事,就如同《八月》中的小雷一般,有些懵懂的看著這個世界的各種變化。

從我們懂事起,那個時代已經進入了尾聲,當地最有名的三大工廠之一的玻璃廠慢慢畫上了最後的句號,並不瞭解其中的細枝末節,只是那個夏天經常聽到一句誰能想到玻璃廠有一天會倒閉。

《暴雪將至》將故事放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之下,那個一直折磨著所有角色的連環殺人案僅僅只能算是一條細線,後面纏繞的是緊緊跟隨在那個時代末端的各種細枝末節,纏繞著以一個個小人物在大時代裡的掙扎。

《暴雪將至》一場被暴雪,幾個眼神,道盡了這十幾年的滄桑

請輸入圖片描述

不免想起了15年那部《黑處有什麼》,同樣的殺人案,隱藏著一個少女在那個壓抑的時代裡,性意識的成長和迷茫。(有趣的是那時候也有不少人稱之為中國版的《殺人回憶》)

說回《暴雪將至》,影片一開始的廣播裡就預告了一場大雪即將到來,然而一場又一場的冬雨始終沒有停止,大雪絲毫沒有跡象,連綿不絕的冬雨也賦予了影片一眾獨特的陰冷之感,與影片的故事背景高度的統一在一起。

《暴雪將至》一場被暴雪,幾個眼神,道盡了這十幾年的滄桑

請輸入圖片描述

那個時代,下崗大潮,一個個曾經的鐵飯碗摔爛在地,影片裡有一個不相關的案件,一個下崗工人因為與妻子的爭執用菜刀砍死了妻子,被抓上警車後,嘴裡一直不停地念叨著:這是我的家,我不想走。

那個時候更多人無法接受這樣的困境,就此在困境裡迷失自己,再也走不出來。

《暴雪將至》一場被暴雪,幾個眼神,道盡了這十幾年的滄桑

請輸入圖片描述

在這樣的背景下,餘國偉這個角色還是比較成功的,他拼命的在那個時代裡掙扎,有自己得意的神探技能,被人追捧拍馬屁,想要進入體制內,想要跟軸承廠的老馬一樣,有一個事業編;他賠進去了徒弟的性命,賠進去了他唯一的愛情燕子,最後發現所有人的追捧背後,是所有人都一起監守自盜,神探技能確實找到了兇手,兇手卻早早就死在自己那次追捕之後,最終為自己換來了數十年的牢獄之災,彷彿在那個時代裡,他就是影片一開始說到的,一個多餘的人。

《暴雪將至》一場被暴雪,幾個眼神,道盡了這十幾年的滄桑

請輸入圖片描述

作為一部導演的處女作,整部影片還是挺不錯的,最可惜的要屬江一燕飾演的燕子這個角色,總讓人覺得差了那麼一點意思。

雖然最後的自殺與那個單純的追夢女孩的人設契合在一起,卻終究讓人感受不到那份夢碎的絕望。

這也是看完整部影片後最失望的一部分,她缺少一些完整的東西,或許是一些比較直觀的情感表達,很多場表演總讓我覺得是她在玩弄餘國偉的感情。

《暴雪將至》一場被暴雪,幾個眼神,道盡了這十幾年的滄桑

請輸入圖片描述

全片看完除了對於整個時代的感嘆外,有幾處前後銜接起來甚是有趣:

第一處:餘國偉帶著徒弟在現場勘察,發表著自己的觀點:人總是回到自己最得意的地方;

第二處:97年,餘國偉終於評上了勞模,作為工廠裡最沒效益的一個部門,能評上勞模是一件很得意的事情,偏偏在他發表感言的時候廠裡的機器壞掉,棉絮飄落而下,如同那場積壓的大雪一般,在一片嘲笑聲中,餘國偉高聲大喊,一定活出自己的精彩;

第三處:出獄後的餘國偉回到工廠的那個領獎臺,跟老工人對話,這裡就是他最得意的地方,然而老工人卻說了一句:1997年,誰還有心思評勞模。

《暴雪將至》一場被暴雪,幾個眼神,道盡了這十幾年的滄桑

對於餘國偉來說,這個領獎臺就是那個年代裡他最得意的地方,出獄後的他又回到這個地方,卻不曾想尚未回味,就被打回了現實,工廠被拆了,坐在大巴里準備離開的時候,那場彷彿壓抑了十幾年的大雪終於落下,卻再一次將他困在了原地。

一連串場景走下來,幾個眼神,道盡了這十幾年的滄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