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中國醫師節——張雁靈會長:多途徑關心鄉村醫生!

原國家衛計委於2017年11月20日發佈《國務院關於同意設立“中國醫師節”的批覆》,同意自2018年起,將每年8月19日設立為“中國醫師節”。本月19日,我們將迎來首個“中國醫師節”。

“節日就像一個鬧鐘,提醒人們不要忘記一些重要的事和人,設立中國醫師節,就是提醒全社會有這麼一個節日,讓大家記起這個群體,記起醫生。”2018年8月8日,在中國醫師協會媒體見面會上中國醫師協會會長張雁靈動情地說。

為醫生設立一個專屬於自己的節日,會讓醫生有一種自豪感,讓醫生體會到職業的榮譽感。

為何將醫師節定於8月19日,張雁靈解釋說,2016年8月19日,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明確了衛生與健康工作在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重要位置和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

大會提出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以此為標誌設立“中國醫師節”,體現了黨和國家對1100多萬衛生與健康工作者包括400多萬醫生的關懷和肯定。

我鄉村醫生是中國醫師的重要“家庭成員”

張雁靈會長指出,近140萬的鄉村醫生隊伍,是中國醫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百姓健康的第一個“守門人”,我們應該發動全社會的力量,多途徑表達對鄉村醫生的關愛。

中國醫師協會設立了鄉村醫生分會,開展了一些關愛鄉村醫生的培訓、送技術、送溫暖的公益活動,關心、關愛鄉村醫生,提高他們的診療技術和收入待遇,是我們一直在努力推動的工作。

鄉村醫生是中國醫師隊伍的重要家庭成員,8月19日,首個“中國醫師節”,是包括鄉村醫生在內的所有中國醫師的共同節日,希望所有的醫生都過得開心、快樂,有意義。

希望在這一天,從醫院到社會,從政府到群眾,共同營造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為長期奮鬥在臨床一線的醫生送去關愛、關心和關懷。

記者從會上獲悉,8月19日上午,中國醫師協會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首屆“中國醫師節”慶祝大會暨第11屆“中國醫師獎”頒獎大會,“中國醫師獎”是經國務院審批的醫師行業最高獎,已成功舉辦10屆,第11屆“中國醫師獎”將有80名中國醫生到現場收穫這一殊榮,其中包括來自村衛生室、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9名基層醫生。

名單如下:

吳 浩 北京市豐臺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亓慶良 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源泉中心衛生院

成 勇 重慶市忠縣拔山中心衛生院

李維洲 甘肅省永靖縣李維洲診所

陳 晨 上海市靜安區彭浦新村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鍾 晶 貴州省黔西南州貞豐縣龍場鎮龍河村衛生室

賀星龍 山西省大寧縣徐家垛鄉樂堂衛生所

徐 靜 雲南省曲靖市會澤縣金鐘街道衛生院

彭運華 湖南省保靖縣遷陵鎮昂洞衛生院

首個“中國醫師節”即將到來,醫生們該如何慶祝自己的節日,張雁靈說,醫生的節日,慶祝方式應該尊重醫生的意願,讓他們在快樂和幸福中度過。

“中國的節日往往都跟吃有關係,正月十五吃元宵,八月十五吃月餅,醫師節吃點什麼?我覺得,醫師節不是吃什麼的問題,如今,不管是大醫院的醫生還是基層醫生,他們其中有一些人,幾乎沒有時間能和家人一起吃頓飯,希望醫師節這一天,醫生們能夠在家裡和家人吃三頓團圓飯。”張雁靈說。

在張雁靈看來,設立“中國醫師節”是一件載入中國衛生歷史、醫師歷史的一件大事,也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設立中國醫師節有三方面重要意義。

第一,是對全國醫生的一種尊重。

尊醫不僅僅是尊重醫生的職業,更應體現出來尊重生命,因為人類的生命至高無上。設立醫師節不僅會進一步提升醫生的社會地位,也有利於醫生職業環境、生活待遇、隊伍建設等實際問題得到改善和解決。

第二,是對全國醫生的一種關愛。

近年來,隨著中國廣大民眾對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長,醫生面臨的壓力和負荷越來越大,中國醫生的數量和當前醫療的需求差距還很大。此外,醫生的健康狀況也令人擔憂,應該引起關注。

第三,是對行業自律的一種促進。

醫生是一個特殊的職業群體,具有獨特的精神價值,也形成了獨特的群體人格。醫生的宗旨是服務患者、尊重生命、珍愛生命,因此這個職業需要高度的自律。

醫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職業,他們面對的是鮮活的生命,維護的是人的健康,因此醫生的職業門檻也比較高,成長的週期更長,不僅要求醫生有高超的技術,也要求有高尚的品格。

張雁靈說:“醫師節的設立,體現了對醫生群體的尊重和關愛,同時也告訴醫生,我們應該自重、自省、自律,只有這樣才能不辜負患者性命相托的重大職責。”

我“中國醫師節”設立之後,張雁靈也期望能夠進一步提高醫生的待遇,改善醫生的執業環境

“第一,要提高基層醫生待遇,現在醫生都往大城市、大醫院流動,基層醫療薄弱,主要原因就在於待遇問題;第二,一些特殊崗位的醫生非常辛苦,但是績效工資不高,出現學科人才荒,如兒科、急診科、精神科、全科等,這些學科的待遇要進一步解決;第三,住院醫師規培學員待遇也需要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