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存日本5件國寶級茶具,第一件有七彩光,爲啥國內沒有呢?

日本的文物主要分為四個等級,即國寶,重要文化遺產,重要美術品,和一般美術品,共1059件文物被指定為國寶,中國陶瓷部分共有8件,其中3件宋代的建窯曜變茶盞是目前世界上僅存的三件孤品,凡是見到它們的人,都被這曜變的茶盞驚豔到了。

第一件,現存於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的建窯曜變茶盞,被譽為曜變茶盞第一。

僅存日本5件國寶級茶具,第一件有七彩光,為啥國內沒有呢?

動圖:燈光下,茶盞時的反光效果

已保存該茶盞最神奇之處是在光線照射下能發出七彩光芒,且隨著視角的改變色彩變幻莫測,故有“曜變”之稱。“曜”即“耀”,“照耀”之意。

僅存日本5件國寶級茶具,第一件有七彩光,為啥國內沒有呢?

外壁及內底幾乎無曜變斑

這件茶盞造型為束口,深弧壁,瘦底,淺圈足。

僅存日本5件國寶級茶具,第一件有七彩光,為啥國內沒有呢?

內外施黑釉,釉層較厚,外壁施釉不到底。足部露胎,胎呈鐵黑色,胎質較粗。

僅存日本5件國寶級茶具,第一件有七彩光,為啥國內沒有呢?

建窯曜變茶盞 內壁耀斑

內底與內壁交接處有一週耀變斑內壁滿布曜變斑點、或聚或散,分佈不均,或呈梅花形,高溫燒造時,釉層熔融垂流,致使外壁近足處垂積的釉呈滴珠狀。

僅存日本5件國寶級茶具,第一件有七彩光,為啥國內沒有呢?

俯視效果

僅存日本5件國寶級茶具,第一件有七彩光,為啥國內沒有呢?

建窯曜變茶盞

該茶盞是宋代建窯黑釉茶盞中的神奇之作,所有觀看者都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

2、大阪藤田美術館宋代建窯曜變茶盞

僅存日本5件國寶級茶具,第一件有七彩光,為啥國內沒有呢?

大阪藤田美術館宋代建窯曜變茶盞

僅存日本5件國寶級茶具,第一件有七彩光,為啥國內沒有呢?

大阪藤田美術館宋代建窯曜變茶盞 曜變

該盞器施黑釉,外釉不及底足,見聚流釉現象,證明火候較高。內箱蓋上金粉書“御茶碗曜變”,外箱蓋黑漆書“御茶碗 曜變”。

3、京都龍光院宋代建窯曜變茶盞

這件曜變建盞被認為具有“幽玄之美”。

僅存日本5件國寶級茶具,第一件有七彩光,為啥國內沒有呢?

京都龍光院宋代建窯曜變茶盞

僅存日本5件國寶級茶具,第一件有七彩光,為啥國內沒有呢?

弱光下效果

僅存日本5件國寶級茶具,第一件有七彩光,為啥國內沒有呢?

曜變細節

4、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宋代建窯油滴茶盞

僅存日本5件國寶級茶具,第一件有七彩光,為啥國內沒有呢?

宋代建窯油滴茶盞

“油滴”的斑點多為圓形,大小不一,型如沸騰的油滴散落而成。油滴也是一種結晶釉,燒成難度較大,成品率低,傳世或出土很少。該茶盞的油滴就好像是無數的星星點綴在盞中,一顆一顆繁星點綴,在黝黑的天空下化下倒影,五彩繽紛的色彩如星辰般絢爛。

僅存日本5件國寶級茶具,第一件有七彩光,為啥國內沒有呢?

宋代建窯油滴茶盞

為什麼會有油滴效果?

其實,“油滴”的形成其實是鐵氧化物在釉面富集,冷卻後以赤鐵礦和磁鐵礦的形式從中析出晶體所致。

僅存日本5件國寶級茶具,第一件有七彩光,為啥國內沒有呢?

盞底效果

但是,目前國內博物館所藏宋代建窯茶盞中沒有一件完整的油滴盞。

5、萬野美術館宋代吉州窯剪紙貼花團花紋茶盞

僅存日本5件國寶級茶具,第一件有七彩光,為啥國內沒有呢?

茶盞外壁黑釉地上呈玳瑁斑。

盞內剪紙貼花裝飾,每一個團花均由二枝牡丹組成,佈局疏朗,靈動活潑。日本人稱此茶盞為“玳皮團花天目茶碗”,“玳皮”即“玳瑁”。

僅存日本5件國寶級茶具,第一件有七彩光,為啥國內沒有呢?

宋代吉州窯剪紙貼花團花紋茶盞 內壁

這幾件價值連城的國寶陶瓷目前分別收藏在日本的美術館和財團中,被當作鎮館之寶,從不輕易公開展示, 而作為,這幾個瓷器原產地,我們國內已經找不到幾個類似的瓷器了。

為何會如此珍貴的曜變建盞,國內卻基本沒有呢?

第一個,曜變盞燒製難度極高,成品率極低,萬無所得,要從上百萬件、乃至更多的建盞裡才能偶然發現,在宋朝當時的條件下不可複製,完全不能量產,珍稀非凡。

還有個故事。

傳說十三世紀中葉,建窯有位師傅無意間燒出了曜變盞,驚奇之餘,略一沉嚀,沒有立即上報,而是叫他的徒弟趕緊扔進河裡。

小徒弟一臉忙然,問師傅:這麼漂亮的盞可是百年難得一見萬里挑一的精品中的精品啊,為什麼要丟了呢?

然而師傅卻眼睛一瞪,堅持讓徒弟拿去丟掉。

僅存日本5件國寶級茶具,第一件有七彩光,為啥國內沒有呢?

無奈之下,小徒弟只好服從,像寶貝一樣捧著這隻盞,依依不捨、念念叨叨走到河邊,正要往河裡拋的時候,卻意外碰到了一位和尚。和尚看到小徒弟手中的建盞,眼睛一亮,就問他:“這麼漂亮的盞你為什麼要扔到河裡啊?”

小徒弟連忙告訴了和尚事情的緣由。如此精品,丟了實在可惜。就跟小徒弟商量:“與其丟掉,你不如把他送給我吧!”

本來對這個盞就愛不釋手的徒弟心中也是萬分不捨,丟了也是浪費,便把它送給了和尚。他追問和尚,“您說,師傅為什麼要把這隻盞丟掉?”

和尚笑了笑,說:“你的師傅是個非常聰明的人,因為曜變盞燒成的幾率太低,萬一皇帝看見了,肯定會要你們繼續上貢,而你們如果燒不出來,一定會因犯欺君之罪而招惹殺身之禍。所以,師傅們寧可譭棄,也不願意上報朝廷。”

僅存日本5件國寶級茶具,第一件有七彩光,為啥國內沒有呢?

宋代建窯曜變天目茶盞局部,杭州建蘭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流傳至今的曜變建盞之所以少之又少,是因為其異常耀眼的藍色,在審美觀偏於保守、內斂的宋朝人看來,十分不穩重,甚至一度被認為是“妖物”,是次品,均做打碎處理。北宋時期,曾經有一些被進口到朝廷的曜變盞被稱為“異毫盞”,皇家認為其自帶靡靡之音,均被丟棄,並明令禁止入宮。

也許正是審美的差異,才讓日本保留下來這麼珍貴的耀盞吧。

僅存日本5件國寶級茶具,第一件有七彩光,為啥國內沒有呢?


如果喜歡文章,別忘關注我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