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掛患者、不收紅包、愛心助學,這位寧波醫生獲國內行業最高榮譽

2018-08-20 09:56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王波 通訊員 鄭軻

牵挂患者、不收红包、爱心助学,这位宁波医生获国内行业最高荣誉

“能獲得“中國醫師獎”這一醫師最高榮譽,我心裡非常激動,藉此我想表達對各級領導、家人、同事的謝意!”

“二十多年來,從住院醫師到如今的主任醫師和兩科主任,看著一個個重危患者康復,看著一個個年輕醫生的成長,看著科室的綜合建設成為醫院的標杆,即便我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但內心的成就感告訴我所有的汗水都是值得的。”

昨天,對於寧波市第二醫院急危重症醫學科許兆軍主任來說,這一天尤其特別,因為這一天,他在北京獲頒醫師行業最高獎“中國醫師獎”。

據悉,昨天被授予“中國醫師獎”的共有80人,其中浙江省4人,寧波市僅1人。據瞭解,許兆軍是寧波市第9名獲得“中國醫師獎”的醫生。

許兆軍出生於1970年,是土生土長的寧波人。1993年,他畢業於原來的溫州醫學院,隨後到寧波市第二醫院工作,從醫25年一直奮戰在急危重症搶救第一線。

牵挂患者、不收红包、爱心助学,这位宁波医生获国内行业最高荣誉

光頭、白大褂、中等身材、風風火火地穿梭在醫院大樓間。

在二院,大家都知道許兆軍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他常說:“醫生有節假日,但疾病沒有節假日,作為一名醫生不應該有節假日的概念。”

一年365天,無論週末,還是節日,只要他在寧波都會到醫院。不論颳風下雨,不論白天黑夜,病人就是行動指令,隨叫隨到,決不耽誤絲毫。記不清多少次當他帶著一身疲倦從病房回到家裡,剛剛入睡,一個緊急電話,他又立即趕到醫院。

他說:“病人需要我,同事需要我,我希望他們隨時都能找到我,救治傷員必須分秒必爭;雖然身心俱疲,但是當病人恢復健康,痊癒出院的時候,那份幸福感是任何人都無法體會的,用多少金錢也無法換取的。”

“危重病人是守出來的”,這是他經常說的,更是這樣做的。那是2011年春節前一個星期的晚上,許兆軍接到了醫院總值班的電話,一名懷孕38周確診為甲型H1N1流感的高危孕婦病情突然加重,生命攸關,一人兩命,急需會診,討論治療方案。肩負重任的許兆軍顧不上回家,急忙趕回科室,做好迎接病人的準備。手術結束病人被直接送入ICU,許兆軍想都沒想可能會被傳染的危險,帶頭迎上前去,在緊急、危險關頭、關鍵時刻,總是衝在最前面,在他的影響下,醫生、護士也都克服了恐懼心理。從病人到達ICU這一刻起,直到大年初二病人病情好轉轉到普通病房,許兆軍一直守著這個病人,沒有離開過醫院,親自為病人制定治療方案,幾乎每隔2小時就要穿著隔離衣進入負壓病房,觀察治療效果,半夜起來了解血氣及電解質情況,積極尋找脫機拔管的時機,使病人早日康復,避免併發症的出現,攻克一道道難關,最終母女平安,順利康復出院。該患者是寧波市首例也是唯一一例甲流H1N1孕婦搶救成功的病例。

2016年初鄞州醫院收治H7N9患者,2018年舟山醫院收治重症甲流患者,均需使用ECMO進行呼吸替代治療,許兆軍主任帶領ICU的ECMO團隊緊急施援。

2017年底的一個週末,江北突發爆炸事件,有著高度職業敏感的許兆軍立即從家趕往醫院。很快一名十歲左右的女童被送到急診,檢查發現是重症顱腦損傷,加上全身損傷。整個多學科治療團隊經過7個多小時的搶救,終於把這名女孩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牵挂患者、不收红包、爱心助学,这位宁波医生获国内行业最高荣誉

作為一名臨床醫生,也經常有患者給許兆軍送紅包。他先是婉言謝絕。實在謝絕不了,就委託護士長交到患者住院費中,或是上交院紀委。

一次,一位患者入住ICU後,家屬強行將沉甸甸的“萬元紅包”塞到許兆軍手中,他當場拒絕。幾天後,患者病情好轉,從命懸一線到轉危為安,家屬非常高興,再次拿出“萬元紅包”,真誠地表示:“許主任,我們送的不是紅包,是感激,無論如何請您接受我們全家的心意。”但是,許兆軍依舊堅持原則,婉言謝絕。在疾病治癒轉出ICU時,這位家屬發自內心、哽咽地評價說:“許兆軍主任病看得好,他的人品更好!”

在多年的從醫生涯中,許兆軍不計較個人得失,不但不拿紅包、回扣,還經常把本該屬於他的獎金也拿出來捐給科室。如醫院創三甲成功後,發給科室醫生的獎金,他分給了醫生,自己分文沒取;作為ICU主任,請他講課的越來越多,他用講課費為科室添置了電腦、投影儀、專業書……清清白白行醫是他的行為準則和人生追求。

脫下白大褂,在平時生活中,許兆軍也是個熱心腸的人。醫院裡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已經資助3個貧困家庭學生近10年。

手捧“中國醫師獎”這一醫師最高榮譽,許兆軍說,“我將在醫生這個崗位上,繼續追求我熱愛的事業,繼續培養年青一代,繼續服務於廣大患者。”

牵挂患者、不收红包、爱心助学,这位宁波医生获国内行业最高荣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