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金如土的「亞洲創投一哥」軟銀,正被中國投資者趕超

挥金如土的“亚洲创投一哥”软银,正被中国投资者赶超

提起亞洲創投,你或許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坐擁千億美金的日本巨人軟銀。它在美國、歐洲、印度等市場揮金如土,影響力之大在出行領域即可窺斑見豹:

全球四大網約車巨頭(印度Ola、中國滴滴、美國Uber、東南亞Grab)都被其納入麾下,並且動輒投資量就以十億美金起算。

但情況正在其變化。

以阿里巴巴和騰訊為代表的科技投資者奮起直追,正在對軟銀“亞洲創投一哥”地位發起挑戰。

挥金如土的“亚洲创投一哥”软银,正被中国投资者赶超

一份來自於科技媒體Tech in Asia的報告顯示,日本的基金和公司在2017年在亞洲創投領域進行了99筆投資,中國投資者則以64筆落後。這一數字與前兩年相比都在持續走高。

挥金如土的“亚洲创投一哥”软银,正被中国投资者赶超

但在投資數額方面,二者之間的差距已經非常小。日本投資者在2017年投出了168億美元,比一年前增加了102億美元。中國以167億美元略微落後,但增長率非常可觀,從2016年的29億美元飆升至此,翻了四倍多。

就2018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來自中國的投資甚至已經遠遠超越了日本。

“排頭兵”軟銀後勁不足?

在所有的日本投資者中,軟銀集團及其千億美元的願景基金扮演了“排頭兵”的角色。

2017年,軟銀分兩次向滴滴出行注入了共計80億美元的鉅額資金,這幾乎佔了整個日本投資者2017年投資額度的一半。軟銀還向滴滴的海外同行——印度的Ola和東南亞的Grab投資了數十億美元。

但總體而言,如此鉅額的支出實屬罕見。

2017年,日本投資者開出的支票有71%小於1000萬美元,而中國小於1000萬美元的投資只有38%——這表明日本投資者更傾向於參與更早期、更小的創業公司

這些交易由樂天(Rakuten)、雅虎日本(Yahoo Japan)和CyberAgent等科技公司推動,它們也都擁有自己的風險投資部門。

另一方面,亞洲的獨角獸們都受到了全球投資者的追捧,有“良禽擇木而棲”的機會,軟銀未必是唯一甚至首要的選擇。

2011年,日本的CyberAgent Ventures向印尼電商Tokopedia投資了接近100萬美元。去年,阿里巴巴集團牽頭為Tokopedia注資11億美元。

新加坡物流初創企業Ninja logistics在最近的幾筆交易中也獲得鉅額融資。它在2016年從雅虎日本(Yahoo Japan)和其他公司那裡籌集了3000萬美元,從歐洲的DPDgroup等投資者那裡獲得了8700萬美元。

與此同時,日本的年輕公司也在尋找海外投資機會。金融科技創業公司Money Forward在今年1月設立了一個項目,投資於潛在的合作伙伴。

該公司表示,作為向亞洲市場擴張的一部分,該公司的目標是從“建立的海外聯繫”中獲益。

“再造”中國獨角獸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是,科技行業以外的企業投資活動更為活躍,風險投資公司不再是創業公司資金的主要提供者。

以汽車行業為例:貿易公司住友商事(Sumitomo Corp.)於2017年參與了對臺灣電動摩托車製造商Gogoro的一輪3億美元融資,而豐田汽車(Toyota Motor)和本田汽車(Honda Motor)則投資了東南亞的打車app公司Grab。

這種趨勢也與中國投資者的習慣不謀而合。目前來看,中國投資者也更願意對能在中國找到對標模式的創業公司投資,在海外市場“再造”中國創業公司。

以阿里巴巴為例,它在東南亞佈局的電商平臺Lazada和菲律賓支付公司Mynt,大額投資所伴隨的都是技術和人才的輸出,“再造一個阿里巴巴”的野心昭然若揭。

在印度,“印度版頭條”、“印度版愛回收”、“印度版知乎”接連獲得中國投資者青睞,高潮迭起。

中國與日本投資者之間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今年上半年,中國的投資者已經向海外市場投資了32億美元,幾乎是日本投資者的兩倍。以阿里巴巴和騰訊控股為首的中國科技巨頭,也已經將腳步踏上了軟銀的老家日本。

相比印度和中國,日本仍面臨著更為嚴格的監管和風險規避文化——在最近的一次公司活動中,軟銀首席執行官孫正義稱,政府禁止大多數共享單車服務是“愚蠢的”。

美國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數據顯示,由企業支持的投資在全球正變得越來越普遍——2017年新增加了180家公司成立的風險投資公司,較上年增長了66%。

這也許可以一瞥日本投資者的焦慮所在:面對迅速老齡化的本土市場,維持在亞洲初創企業中的影響力,可能是決定日本企業未來的關鍵。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