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給它們當了15年全職保姆,終於把這羣土撥鼠從滅絕邊緣救回來!

我們常常聽到各種各樣,關於人類活動影響了自然環境的報道。

其中最讓人揪心的,往往就是各種由於人類活動,加速滅絕的物種的消息。

不論是在偷獵行為下種群數量變得岌岌可危的非洲犀牛,

還是由於氣候變暖冰川融化生存環境被改變的北極熊,

都讓很多人感到擔憂和愧疚。

科学家给它们当了15年全职保姆,终于把这群土拨鼠从灭绝边缘救回来!

難道除了傷感和難過,人類只能眼睜睜地看著這些物種慢慢從地球上消失了嗎?

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其實除了因為人類的保護干預,從瀕危邊緣成長起來的大熊貓群體,

世界上還有很多瀕危物種,可以通過人類的努力,避免滅亡的命運。

比如在過去十五年裡,一群研究人員憑著堅持不懈的干預和努力,

把原本已經被判定為“必然滅絕”的溫哥華島土撥鼠,

從滅亡邊緣拯救了回來!

科学家给它们当了15年全职保姆,终于把这群土拨鼠从灭绝边缘救回来!

2003年,一群野生動物研究人員,來到了加拿大的溫哥華島,做一年一度的野外調研。

溫哥華島位於加拿大的西南方向,有3.1萬平方公里,也是北美大陸西南海岸最大的島嶼。

島上氣候相當舒適宜人,冬季平均氣溫在零下2度,夏季則約為20度。

這裡,不僅是很多加拿大人退休後的養老好去處,也是很多小動物們的棲息之地。

其中,就有一種很獨特的土撥鼠:

溫哥華島土撥鼠,也被稱為溫哥華島旱獺。

科学家给它们当了15年全职保姆,终于把这群土拨鼠从灭绝边缘救回来!

這種土撥鼠,準確地來說是一種體型較大的松鼠,和家養的貓大小差不多。

它們以巧克力色的皮毛和白色的斑塊,區別於其他的土撥鼠,看上去簡直就像是荒野之中的小泰迪熊,很好辨認。

它們會冬眠,但在每年春季,山間開滿五顏六色的花時,

就會嗅著鮮花的味道,出洞覓食和繁衍。

科学家给它们当了15年全职保姆,终于把这群土拨鼠从灭绝边缘救回来!

另外,這種土撥鼠也是一種會“親吻”的動物:

它們會通過觸碰彼此的鼻子,來歡迎父母和伴侶。

同一窩的兄弟姐妹們,也會在春天的成長時期,一起玩遊戲嬉戲打鬧。

科学家给它们当了15年全职保姆,终于把这群土拨鼠从灭绝边缘救回来!

除了可愛的外表和生活習性,這種土撥鼠也是溫哥華島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們不僅能促進花草種子的傳播,本身也是島上食物鏈的一環:

很多島上的鷹、狼、美洲獅,都會捕食這種土撥鼠。

為了對抗天敵,土撥鼠們會互相照應,讓群體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數量。

科学家给它们当了15年全职保姆,终于把这群土拨鼠从灭绝边缘救回来!

從1979年有確切記錄來,在幾十年間,這種土撥鼠的數量一直在下降。

所以,關心這群土撥鼠命運的人們就組建了基金會,支持這群研究人員每年來溫哥華島調研。

根據之前的調研記錄,在1980年代時,島上至少有300-350只溫哥華島旱獺。

但是進入90年代,也許是因為狼群、鷹群、美洲獅等大型動物的捕獵,又或者是因為島上居民的增加,氣候變化導致它們的棲息地的變化,這種土撥鼠的數量開始急劇下降。

到了2003年時,科學家們帶來的數據,更是讓人吃驚:

島上這次調查統計出的溫哥華島土撥鼠,只有22只了!

科学家给它们当了15年全职保姆,终于把这群土拨鼠从灭绝边缘救回来!

22只溫哥華島土撥鼠,比一個幼兒園班級的孩子數量還少。

土撥鼠恢復基金會的獸醫、飼養員Malcolm McAdie回憶說,

聽到這數字,他們感覺簡直像是有人把心臟從身體裡生生地掏出來....

其餘得到這個數據的科學家們也非常悲觀,甚至有人斷言,

也許在一年之內,溫哥華島土撥鼠就會徹底在野外滅絕。

科学家给它们当了15年全职保姆,终于把这群土拨鼠从灭绝边缘救回来!

雖然土撥鼠恢復基金會的科學家,已經在努力地人工飼養保護這種土撥鼠。

但是飼養下來的效果,不容樂觀:

2003年放歸野外的4只人工繁育的溫哥華島土撥鼠中,

有三隻都被島上的美洲獅殺死,還有1只可能熬不過冬眠。

之所以會有這樣“人工繁育的土撥鼠也難以存活”,也是因為種群的數量實在太少了:

在野外如何生存、如何躲避天敵、如何存食過冬,

對於這群土撥鼠而言,都需要從群體性生活中慢慢學習,

彼此之間,也需要互相照應,比如天敵來了互相警告躲避等。

人工飼養的土撥鼠,就算是健康強壯的,

但是因為野外的土撥鼠數量下降,它們缺乏一個支撐它們生存的群體“文化”,自然就很難存活。

難道,不管人類如何努力,這種土撥鼠都免不了滅亡的命運了嗎?

土撥鼠恢復基金會不願意放棄努力,在接下來的幾年裡,

他們嘗試了各種辦法,想要挽回土撥鼠們滅絕的命運...

首先,如果被天敵捕食是土撥鼠們死亡的主要原因,那麼人類就來當他們的保護者。

基金會的飼養員們,在野外建了一個人工保護站,

派人24小時不間斷地監視照看著這座島上最後的這一撥土撥鼠,以防止他們被捕食者們吃掉。

這20來只土撥鼠,不僅是現存的這一物種的最後的野外倖存者,

也是將來人工飼養的土撥鼠返回自然的最關鍵的基礎:

如果它們能活下來,能夠繼續繁衍,

那將來放歸自然的土撥鼠,存活率就有希望提高。

科学家给它们当了15年全职保姆,终于把这群土拨鼠从灭绝边缘救回来!

除了保護好已有的野外土撥鼠,科學家們還介入了土撥鼠們的繁育過程中。

每年冬眠的時候,如果雌性和雄性能夠在一起冬眠,那麼來年,它們一般就會繁育後代。

所以科學家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和土撥鼠們玩耍,

甚至是將它們從野外引入人工飼養圈內,引導它們“相親”,和異性一起冬眠。

希望以此能夠提高它們的生育率。

科学家给它们当了15年全职保姆,终于把这群土拨鼠从灭绝边缘救回来!

以上兩種做法最後都被證明是有用的:

現有的土撥鼠數量穩定了下來,並且人工繁育的土撥鼠數量還在上升。

但是,這依然還沒有能改變土撥鼠們瀕危的命運。

要想讓土撥鼠們在自然環境下,恢復種群的生命力,

還需要引導現有的人工飼養的土撥鼠在野外學會生存和適應。

這是保護計劃中最後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科学家给它们当了15年全职保姆,终于把这群土拨鼠从灭绝边缘救回来!

一開始,科學家們飼養的土撥鼠放歸野外的生存率非常低,結果相當糟糕。

科學家們決定“放歸計劃”不能操之過急,要一步步來。

他們改變了放歸策略,將“野外生存計劃”劃分為幾個階段。

第一步,是挑選一些強壯的土撥鼠,放到華盛頓山上的野生土撥鼠圈裡去。

在這之後的一年裡,科學家們會持續觀察和保護它們,確保它們順利融入群體,學會生存。

科学家给它们当了15年全职保姆,终于把这群土拨鼠从灭绝边缘救回来!

第二步,也是影響更加深遠的一步,就是為土撥鼠們尋找更合適的棲息地。

土撥鼠們需要生活在視野開闊的草地上,這樣能夠讓它們對天敵的來臨提前有所預知和察覺。

比如一隻土撥鼠觀察到天上來了一隻獵鷹,那麼它就會發出非常尖銳的尖叫,提醒四周的同伴們趕緊回洞裡避險。

科学家给它们当了15年全职保姆,终于把这群土拨鼠从灭绝边缘救回来!

但是,近些年來由於氣候變暖,溫哥華島上的植被分佈發生了變化。

原有的一些草地,變成了灌木林、樹林。

這讓狼、美洲獅等大型捕獵動物,在捕食土撥鼠的時候,更容易找到掩護,土撥鼠們的數量也因此降低。

當數量持續降低,低到一定程度,這些土撥鼠就會失去代際更替的能力。

這不僅對土撥鼠來說會是滅頂之災,對於那些將土撥鼠當做食物來源的其他動物,也是一場災難。

這就是生態系統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一面:

任何一環上出了問題,都會對其餘部分造成難以預估的影響。

(一隻在放哨警惕的溫哥華島土撥鼠)

科学家给它们当了15年全职保姆,终于把这群土拨鼠从灭绝边缘救回来!

所以,為了土撥鼠們能夠在這個生死存亡的階段存活下來,

科學家們還在溫哥華島的北部,開闢了一片片草地,用來當放歸野外的人工飼養土撥鼠的棲息地。

甚至將一些伐木工廠補償種植的樹木,移植到別處去,留給土撥鼠們一片草地。

科学家给它们当了15年全职保姆,终于把这群土拨鼠从灭绝边缘救回来!

第三步,也就是放歸的最後一步,

就是在第一階段放歸的土撥鼠,和當地的野外土撥鼠們學習得一些生存技能,知道如何和別的土撥鼠互動,如何挖洞冬眠後,

再把它們遷移到更偏遠的,人們為他們尋找的合適的棲息地去。

(下圖為人工繁育後放歸野外的土撥鼠)

科学家给它们当了15年全职保姆,终于把这群土拨鼠从灭绝边缘救回来!

就這樣,一批批地放,一批批地教,一批批地“畢業”,一批批地找新家。

人工飼養的土撥鼠開始漸漸適應野外的生存環境,併成為了這個種群繁育的野外生力軍!

科学家给它们当了15年全职保姆,终于把这群土拨鼠从灭绝边缘救回来!

這個過程是漫長的。

從2003年開始到現在,在慈善基金會、私人志願者和相關動物園的共同努力下,

這群土撥鼠的數量終於有所回升。

2010年時,島上的野生土撥鼠數量已經達到250至300只。

2013年時,已經達到了400只左右。

每年平均還會有多達50只土撥鼠幼崽出生。

雖然依然還處於瀕危階段,但是這個數字相對於2003年的22只,已經有大幅度回升。

科学家给它们当了15年全职保姆,终于把这群土拨鼠从灭绝边缘救回来!

這種回升的趨勢,對於所有關心島上生態的科學家們而言,都是一個好兆頭。

這個消息,也讓《國家地理》的攝影團隊總監Joel Sartore驚訝不已。

到目前為止的職業生涯裡,Sartore已經拍攝了超過8500種物種。

上一次他拍攝這種溫哥華島旱獺,還是2005年。

當時的他,曾經以為這輩子可能無法再次在野外見到這種小動物了。

科学家给它们当了15年全职保姆,终于把这群土拨鼠从灭绝边缘救回来!

“我從未想到,我會看到這種小動物還活著!

我可能比任何都清楚,所有的物種都有自己的美麗之處,也都有基本的生存權。

想象一下,如果真的如我們所預料的那樣,下個世紀來臨後,世界上的物種將消失一半,

我們的星球,會是多麼的荒蕪和衰敗!”

而溫哥華島土撥鼠們,能從滅絕的邊緣被拯救回來,

給人們的啟示絕不止是“一座島上又有了一群可愛的小動物”。

而是讓在物種加速滅絕的趨勢下揪心的人們,看到了一份希望。

科学家给它们当了15年全职保姆,终于把这群土拨鼠从灭绝边缘救回来!

人類作為這個星球生態圈的一環,從物種的繁榮之中獲益良多,

對物種多樣性的維持,減緩物種滅絕的速度,又何嘗沒有一份不可推卸的責任呢?

是這些科學家和動物保護機構的努力讓其餘人們看到,

不管是否能全盤拯救,不管涉及的範圍多大,

只有行動起來,只要行動起來,總是有用的。

科学家给它们当了15年全职保姆,终于把这群土拨鼠从灭绝边缘救回来!

目前,土撥鼠恢復基金會還在努力。

他們的目標是在將來,能夠促進島上的土撥鼠種群,

每年能夠自行繁育150只幼崽,能自行維持種群數量的穩定。

要達到這個目標,或許他們還需要像過去的15年這樣,不間斷地繼續努力下去。

直到一天,社會不再需要這個“土撥鼠恢復基金會”。

Ref:

https://www.nationalgeographic.com/animals/2018/08/vancouver-island-marmots-endangered-extinction-new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ancouver_Island_marmot

--------------------------------------

沉焉Cx_:分享圖片

科学家给它们当了15年全职保姆,终于把这群土拨鼠从灭绝边缘救回来!

胖小豬-米小可:謝謝你們非常謝謝

微笑sissi:他們野化這種小動物的過程,和我們國家放歸大熊貓差不多啊~~都是一點點慢慢引導野化,然後長時間的觀察保護。

_William_Liu_:果然評論裡全……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裝俠:土撥鼠是疫原動物,野外看到不要去餵食撫摸

一個捲餅:看到那隻放哨的土撥鼠,我的眼淚突然就下來了

…………………………

事兒君有品,

專為大家準備英國的各種值得推薦的好產品~

英國直郵,包郵包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