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全球股災

世界著名的金融危機,對於宏觀經濟的發展有著指導性的意義,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歷史有重演的特性,它會一直持續到教訓被人領悟為止。”無論是從宏觀經濟走向,還是微觀經濟投資,它們都有極大的借鑑意義。今天向大家介紹1987年全球股災。

1987年全球股災

金融的發展,不僅推動社會的發展,也是維護現代社會秩序的必要手段。《貨幣戰爭》中介紹過,世界由金融之手所掌控,是否屬實有待考證,但金融業已經影響到大家生活的方方面面。金融可以創造財富,也可以催生泡沫,一個國家金融泡沫的破滅可以顛覆這個國家甚至世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1987年全球股災。

全球股災發生的過程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華爾街上的紐約股票市場颳起了股票暴跌的風潮,爆發了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崩盤事件。道瓊斯指數一天之內重挫了508.32點,跌幅達22.6%,創下自1941年以來單日跌幅最高紀錄。6.5小時之內,紐約股指損失5000億美元,其價值相當於美國全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8。這次股市暴跌震驚了整個金融世界,並在全世界股票市場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倫敦、法蘭克福、東京、悉尼、香港、新加坡等地股市均受到強烈衝擊,股票跌幅多達10%以上。股市暴跌狂潮再西方各國股民中引起巨大恐慌,許多百萬富翁一夜之間淪為貧民,數以千計的人精神崩潰,跳樓自殺。

這一天被金融界稱為“黑色星期一”,《紐約時報》稱其為“華爾街歷史上最壞的日子”。我們先來看看在這個最壞的日子,紐交所是如何度過的。

1987年全球股災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當天早晨7點半,當紐約證券交易所主席約翰·菲林來到辦公室的時候,市場部值班人員送給他一份電腦自動交易程序中接單的情況報告;數量近億股,基本都是賣單,值班人驚呼“我一生中從來沒見過這麼多的賣單,好像整個世界沒有一個人買!”

經過10月14號及16號的股價大幅度下跌後再收到超量的賣單,這的確有些意外。

交易所9點半正式開盤時,由於買賣嚴重失衡破壞了市場結構,已無法正式開盤了,菲林馬上找人計算了擁有300萬股東的IBM公司的情況,它是市場上最最熱門的股票,往日價格起伏僅在15美分之內,偶爾波動到35美分已經有點異常了,而當時的報價讓人目瞪口呆,一開盤就比上週五下跌了10美元,整個市場的嚴峻形勢由此可見一斑。

菲林當機立斷,要求華爾街最大的十幾家證券公司董事長10點整去開會,徵詢他們對能否堅持開市的意見,當時的形勢是,堅持開市,所有的股價將繼續下跌,專業股票商(即自營商)只能買進無法賣出,很快將沒有資金可週轉;若要停市,則會使人們更加喪失對市場的信心,後果更難以預料。兩害相權擇其輕,董事們一致決定:堅持開市。

10點半,交易所所有的股票全部開盤,報價單顯示,道·瓊斯指數下跌100多點,交易所裡的人都意識到這僅是厄運的開始,沒有人經歷過這種場面,頂多從書本上知道一點1929年股市大崩盤的情況,因此,除了記錄數據外,誰也不知該幹什麼。10點45分,股價掉到接近2000點,這是人們此時的心理支撐點, 11時反彈出現了,指數回升到了2100點,許多人都鬆了一口氣。

剛剛鬆了一口氣,卻有個高官說了句渾話。面對紐約股市的危機,上任不久的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大衛·盧德11點發表講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他委婉地表示:“不排除短暫停市,以處理訂單不平衡的可能性。”

1987年全球股災

他大概沒有想到,當此話通過路透社的電波傳到太空又返回地面的時候,委婉的話語變成了“重磅炸彈”,剛出現一線生機的股市掀起了新一輪狂賣風潮。1點半以後,那些用養老基金、互助基金、保險基金購買股票的機構投資人也加入了拋售的行列,在這種數量巨大的重炮的轟擊下,本來岌岌發發可危的指數一下跌到 1900點。

最後的防線崩潰了,瘋狂的股市如同滾開的油鍋滴進了涼水,整個炸了起來,叫賣的喊聲震耳欲聾。更可怕的是電腦自動報價系統應接不暇,報價顯示比成交時間晚80至100分鐘以上,沒人知道按6億股交易量設計的電腦能不能承受這種衝擊,沒人知道價格會掉到哪裡。

在一天之內,紐約股市跌走了5000億美元,相當美國GDP的1/4。收盤後,經過幾個小時的統計,道·瓊斯指數收盤價從開盤的2247.06點下跌至1738.74點,下跌508.32點,跌22.6%,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羌國股市上最大的一次下跌。這次下跌遠遠超過了1929年10月28日那天12.8%的跌幅。

僅這一天內,美國全國損失股票市值5000億,相當於美國全年GNP值的1/8或法國全年的GNP值。在這一天裡,紐約交易所的各項歷史紀錄均被改寫:交易8億股,是1987年日均交易量的3倍多;接單量47萬次。平均每秒21次,而當年日均量為14.4萬次,平均每秒7次。

當日收市以後,菲林舉行了新聞發佈會,他宣佈明天繼續開市,而這次股災不僅影響美國的股市,其波及到世界所有的主要指數。

1987年全球股災

倫敦《金融時報》指數1987年10月19日下跌183.70點,跌幅為10.1%,亦創一天內的最大跌幅;瑞士信貸銀行指數的跌幅為11.3%;聯邦德國為3.7%;法國為6.1%;荷蘭為7.8%;比利時為10.5%。

在亞洲,日本東京的《日本經濟新聞》股價平均指數在1987年10月19日下跌620點即2.35%後,20日再跌3800點即14.6%;香港恆生指數在19日下跌420.81點,即11.12%,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19日的跌幅為12.15%;澳大利亞所有普通股指數19日跌80.20點,即 3.74%後,20日又下跌24.9%。巴西、墨西哥的股市跌相也在20%以上。

全球金融市場險象環生。股市暴跌,各地政府紛紛採取行動救市,香港立即宣佈關閉股市四天;美國則宣佈限制使用電腦程控交易,同時里根政府宣佈降低銀行優惠利率,聯邦儲備委員會保證向商業銀行提供充足資金,削減財政赤字;法國宣佈降低長期利率等,由於一連串的救市措施,紐約、倫敦等股市普遍反彈回升,其中紐約道·瓊斯工業股票價格指數重上2000點大關。

但是,10月22日海灣戰況傳來,股市又應聲回落。

10月26日,第二個星期一。香港股市重開第一天,恆生指數狂瀉1121點,跌幅達33.3%,創香港歷史最高紀錄,東京日經指數狂瀉1096點,這是東京股市史上第三個日跌幅最大的一天,亞洲股市暴跌反饋到歐美,引起歐美股市再次大幅暴跌。

紐約股市道·瓊斯指數跌至1793.93點,降幅為8%,巴黎下跌7%,蘇黎世下跌10%,法

蘭克福下跌10%,這就是所謂的第二個“黑色星期一”。

整個1987年10月,股災造成了世界主要股市的巨大損失。美國股票市值損失8000億美元,日本損失6000億美元,英國損失1400億美元,臺灣損失320億美元,香港損失300億美元。這次股災共造成世界主要股市損失達17920億美元,相當上第一次世界大戰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3380億美元的5.3倍。

全球股災形成的原因

1987年全球股災,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的必然結果,影響以美元及美元資產為核心所有國家。

1、自1983年起,美國以至整個西方經濟進入了一個持續增長期,同時整個西方國家的股市也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全面牛市之中,1982~1987年,美國道·瓊斯指數上漲了2倍多,意大利、日本、聯邦德國股市也分別上漲了3.56倍、3.51倍和1.6倍。但在1987年,西方國家的經濟已出現了經濟衰退的跡象,它已無法支持股市上漲。

2、美國經濟債臺高築,外貿赤字增加,1986年,美國財政赤字2210億美元,外貿赤字1562億美元,外債更是高達2636億美元。美國已淪為世界最大債務國。

3、經濟全球化導致大量遊資湧入美國,一旦投資者對前景看淡時,曾經造成股市大幅上楊的遊資在經濟衰退時就會撤資離場,從而成了股票狂瀉和美元貶值的動力。

4、西方各國在協調經濟發展中不斷髮生摩擦,這必然會影響世界經濟和股市的穩定。

5、這次全球股災的核心還是美國,由於美國經濟的衰退導致股市暴跌,而股市的暴跌就會影響以外匯儲備為主體國家,將這場災難擴大。當時的中國A股還未建立,倖免於難。

小馬有話說

世界沒有一個國家能夠支撐股市無休止的上漲,當經濟發展無法跟上金融市場的腳步,金融市場的崩盤是必然結果。

小馬這裡大膽的假設一下,美國股市無法在長期內不斷的創出新高,一旦美國經濟開始滑落,又是一場全球性的股災。我國股市在近期借宏觀經濟動態進行市場調整,多數優質公司已跌無可跌。是否能夠理解為金融管理層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如果美國市場崩盤,而我國市場凸顯投資價值時,遊資就會從美股流入A股,為未來國內金融市場打好鋪墊。當然,這只是我的一種想法,是否成立還要看後續宏觀經濟走向。

胡適先生曾經說過,要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對於投資也是一樣,既然市場現在受到宏觀經濟極大的影響,那麼我們也要從宏觀面去假設求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