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孝」永留人間,百善孝爲先!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本世紀中葉人口老齡化將達到高峰。“孝”文化對於解決家庭養老與老人的社會保障,處理現代子女關係,建立現代家庭倫理;加強思想道德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保持社會穩定,增強民族凝聚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問題均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孝,辭海解釋為:上下結構,會意字,兒子在下孝敬老子。孝者,順也。順,即是孝。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順從老人的心思,達成老人的意願,就是盡孝道。

面對年近古稀、耄耋的老人,我們不要總想改變他們什麼,即使是他們自身的一些性格上的缺憾,也要順其自然。因為你煞費苦心的改造,除了叫老人傷心,幾乎沒有任何意義。

其實,天下老人都一樣,對兒女都不會有更高、更多的要求,甚至是少之又少,極難和“苛求”掛上鉤。只要我們做兒女的多想想他們早年吃過的苦、受過的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與之相處,就會自然而然地順從老人的心意去做。

讓“孝”永留人間,百善孝為先!

古人說“人老返小”。老人的固執、囉嗦、麻煩時常像個“幼稚”的孩子,倘若我們肯拿出對待自己小孩的愛心與耐心去面對老人,老人又何嘗像小孩子一樣“不解人情”呢?說到底,恐怕還是對自己孩子疼愛有加,而對老人的照顧少得可憐!

在嚴寒酷暑、風雷電掣、雨雪交加之際,你首先念及的是出門在外求學、工作抑或打工的孩子此時身居何方,是否及時增減衣服?心裡還默默的唸叨小心感冒、著涼、中暑等,卻常常疏忽了遠在鄉下的爹媽,那怕打個電話叮囑一聲……事實上,孩子常嫌你嘮叨,而老人此時最需要的是--這份難得的“嘮叨”。

為人父母的我們,皆為人兒女。上養老,下育小,此為人到中年之天職,二者不可偏頗。

為人父母,不僅要帶給子女健康的身體,更重要的是賦予給他們一顆健康的心,教孩子會做人做事。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呵護和培養,這種呵護和培養不一定需要多麼豐厚的物質條件,甚至也不需要太多的共處時間,而最需要的是懷有一顆責任心。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大多數父母都不可避免地忙於事業或者為生活奔波,甚至與孩子長期分居,也有很多父母窮困潦倒,但是他們的拳拳愛心依舊通過各種方式傳遞給了孩子,哪怕只是一個關注的眼神、一碗討來的稀粥,一封錯別字的信件、一次愉快的交流,也都在無形之中滲透了父母的深情厚愛。只要你真心為自己的孩子負責,則不論在何種艱難困苦環境下,你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去表達、去盡責,一定不會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愛的空白。

父母的這種言傳身教,讓孩子不但感受到成長的快樂和自信,而且從中學會如何去孝敬父母、感恩別人、回報社會。也是我們為人父母者今天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世界在變,孝心不變!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

世界上無論什麼名譽,

什麼地位,什麼幸福,什麼尊榮,

都比不上待在母親身邊,

即使她一個字也不識。

讓“孝”永留人間,百善孝為先!

人老了,並不只是對物質生活的渴求,而最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中華民族是個孝道的民族,有“百善孝為先”的古訓。可我們周圍不孝子女比比皆是:有自己大吃大喝而捨不得給父母一分錢甚至還時時想著從父母那搗騰點回去的;有為養父母意見不一而惡語相擊說跟不上時世的;有藉口孩子學習緊、住房緊而棄父母於不顧的;有見官躬身屈膝唯恐伺候不周而父母重病在身藉口工作忙脫不開身;有為了老人遺產分割不清的……對已失去了利用價值而只會拖累自己的父母,想出一切招數脫掉對父母的贍養義務。只想著過自己的小日子,忘了父母如何將他們含辛茹苦拉扯成人,被世人所“笑”。

養父母天經地義,雖不可厚待,但做子女的應盡其職責,做到問心無愧!夫妻之間雖不能相敬如賓,但相互溝通諒解,相互支持幫助,給孩子做好榜樣,代代相傳。

史書記載:“子夏問孝,孔子曰:色難。”孝為行,敬為心,把父母接到身邊,早晚伺俸,和顏悅色,言語傳情。或者常回家看看,陪他們說說話,聽他們嘮叨嘮叨,讓他們如沐春風,如飲甘霖。這難道很難嗎?

行孝要趁早,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子欲養而親不待”。等你忙完了,有了成就了,想要孝敬父母了,他們卻不在了。你欲哭無淚,在懺悔中度日如年。

父母在,我們感到自己還是一個孩子,等送走了父母,我們會突然覺得自己成了一個老人。人人都有老的時候,人人都希望兒女孝順,那就從你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讓“孝”永留人間,百善孝為先!

老人生前你多盡一份孝心,老人死後你就少一份愧疚。我最憎恨的就是那種老人生前不孝順,老人死後哭得最響的虛假小人,他們的淚水是世界上最賤的東西。可謂“沒老人誇孝順。”他們無論是哭老人,還是請菩薩、上祖墳,處處體現著自私自利,為了自己發財,求願神靈保護,卻忘了他們的行為已經是人神共憤!

只有你實實在在地盡了孝心,在父母走的時候,你方可面帶微笑,因為你的父母是含笑而走的。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為人子女的責任和應盡的義務。在中國歷史上,以前,孔子把“孝”放在一切道德的首位,視為“立身之首”、“自行之源”。當代不少學家把孝敬父母看作是人生處理人際關係的第一臺階,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關心他人、自覺上進、熱愛祖國等品德形成的基礎。

我們都應該懂得孝順,但我們也不能做“愚孝”的事。我們應該行動起來,讓“孝”印在我們的心上,讓孝永不失傳!

關愛現在的老人就是關愛未來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