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以後,兩性關係經營得好的人,都有一個共性

每個人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如此一來,所有的兩性關係難題都是有解的。

30歲以後,兩性關係經營得好的人,都有一個共性

30歲以後,兩性關係經營得好的人,都有一個共性

昨天,甲同學說有自己的好朋友離婚了,他們的關係從來都是三天兩頭吵架,彼此非要你死我活的。誰都想不到,這對上學期間讓人生羨的情侶會把日子過成這樣子。

的確不敢想,有的人將日子過成詩,而他們卻活成了自己最不想要的樣子。

無獨有偶,頭條上看到一則新聞:

80、90後已經開始結婚離婚,某中東部城市離婚比例佔到21.12%,且多為閃婚閃離、奉子成婚。

離婚率攀升的同時,凸顯出來的社會問題越來越多,尤其是對下一代來說,他會製造出很多問題家庭和問題孩子。

正如電影《失戀33天》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對待婚姻就像冰箱,壞了就反覆地修,總想著把冰箱修好。不像你們現在的年輕人,壞了就總想換掉。

正如如火如茶正在進行的世界盃一樣,超強的個人能力遠不及完美的團隊配合。婚姻是場雙人舞,不是外界的誘惑太多,而是你們總是希望自己的伴侶是完美的,然而,現實根本不存在完美的伴侶?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在《終身成長》一書裡“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兩個概念一語道破天機。

這兩種思維幾乎影響了一個人的婚姻、事業、家庭,直至整個人生狀態。

接下來,你可以對標一下自己是哪一種思維模式。

30歲以後,兩性關係經營得好的人,都有一個共性

30歲以後,兩性關係經營得好的人,都有一個共性

夫妻關係走不下去,其根本原因在於在婚姻裡,兩個人根深蒂固的固定思維如:

(一)一段情感關係需要你為其付出努力與改變,說明它註定不屬於你;

(二)伴侶的小問題意味著他有著與生俱來的性格缺陷,是不可寬恕的。

其實婚姻是需要經營的,當經營不好下去時,我們最擅長的做法就是將罪責推咎給另一方。

因為看到別人的問題太簡單了,對我們來說不費吹灰之力就能羅列很多很多,而關於反思和成長自身,我們則如同一葉障木。

瞭解我們自己是最難的,所有婚姻觸礁往往是一些對於婚姻問題的誤讀判導致的。比如,有的人認為婚姻關係不可改善,只能通過換人處理。

但往往這樣的思維,會將上一段關係中的問題疊加起來,帶到下一段關係中,所以抱有這樣想法的人是很危險的,他們的婚姻出現問題了,他們不知如何面對,缺乏溝通,或者是溝而不通。

但對於那些,具有成長型思維的人,他們在婚前其實就有這樣的預知和預判斷,那就是他們的婚姻,一定會遇到問題、經受考驗,但是彼此相信對方,願意互相理解、共同承擔。

這是因為在成長思維模式者的眼中,婚姻中的自己、伴侶和兩人的感情關係都是可以成長和改變的。

在婚姻經營中,每個人都知道體恤和諒解為何物,他們會一一克服婚姻遇到的各種問題。

100分的婚姻,不是你我各半,誰付出一半見好就收。而是彼此都願意付出90%甚至更多,不計較的付出才能讓彼此感受到這是愛,而不是別的什麼東西。

30歲以後,兩性關係經營得好的人,都有一個共性

30歲以後,兩性關係經營得好的人,都有一個共性

沒有在深夜痛哭過的人不足以談人生,沒有經歷過婚姻危機的婚姻,其實並不是最安全的,因為有一些人他們成功的轉危為安,更具備所有經營好夫妻關係的心得與能力。

相比起那些遇到問題,就放棄婚姻的人。我更羨慕那些,年紀大了還不結婚的人。

他們往往希望自己找到一個彼此相愛,不將就生活、不得過且過,願意走完餘生的人。

有些人迫於壓力和生活,選擇向現實妥協,卻被生活狠狠的一巴 打回原形。其實好多離婚的婚姻,大都是那些在一開始選擇將就外在條件和自己差不多的人。

我記得之前有個讀者是女博士,她告訴我,別說其他適婚女性了,像她這種學歷的人好像更加讓男人望而卻步,加上家人的催促,她特別害怕嫁不出去。

老實說,我覺得挺悲哀的,社會不尊重知識,卻只用結婚戀愛來判別女人的一切。

我覺得這種就是曲高和寡,匹配你的人自然就被學歷篩除了很多。就像玩英雄聯盟的人很多,而王者只有幾個,他們遇見匹配的人就更高更少。

所以,忠於自己的內心,找個勢均力敵的伴侶,千萬不要因為愚蠢社會主流看法阻斷自己的前程。

畢竟,等你遇到個不合適的,你就會覺得,真還不如繼續單著。你的level越高,遇到的人也越高,所以彆著急,先努力經營好自己吧。

在遇到她之前,我不相信愛情會發生在我身上,但我從未違心地選擇一個人喜歡我的人將就。

就算是對愛情絕望,被孤獨折磨,也一直沒有放棄過遇到真愛的可能,直到33歲才遇到同頻共振的她發現一切剛剛好。再早遇到,可能我還沒有找一個人安定下來而錯過她; 再晚遇到,可能我已找到一個人而失去她。

成長得不夠的人就是這樣,像是太早遇到,他還沒學會珍惜;又像是太晚遇到,他又開始總擔心失去。

感謝上蒼讓我在成長到剛剛好時,才遇到了她,一切是那麼輕鬆、美好、足夠。

這世界上,多數人想贏,只有少數人想成長。接下來的一週時間裡,希望我們中的“多數人”都能成長為“少數人”。

THE END

作者:梗兒,北京大學心理學畢業,資深心理諮詢師一枚,專業治癒各種不開心。轉載或預約心理諮詢 請百度斑斕麓心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