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中國將主導下一代製造業?強政府和強市場

18世紀60年代,率先發起和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英國成了世界的霸主,在隨後的一個多世紀裡,所向無敵。

到了19世紀 60年代,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美、德、法、日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崛起,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進入20世紀中葉,以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的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在美國興起,進一步強化了美國的霸主地位。

為什麼中國將主導下一代製造業?強政府和強市場

以史明鑑,工業革命是一個國家由弱變強、由強變更強的契機,隨著是以人工智能,清潔能源,機器人技術,量子信息技術,虛擬現實以及生物技術為主的新技術的發明和應用,第四次工業革命悄然到來。在過去200多年世界工業化、現代化的歷史上,我們曾先後失去過三次工業革命的機會。在前兩次工業革命過程中,中國都是邊緣化者、落伍者,急劇地衰落,由於錯失工業革命機會,中國GDP佔世界總量比重,由1820年的1/3下降至1950年不足1/20,落後就要捱打,這也是近代中國飽受欺凌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這一次發動和創新第四次綠色工業革命,中國和發達國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早在2015年我國便發佈了“中國製造2025”製造強國戰略,我們不僅要是第四次工業的革命的參與者,更是發起者和推動者,即便是前有強敵,後有追兵。

為什麼中國將主導下一代製造業?強政府和強市場

一方面一些勢頭強勁的發展中國家也積極謀劃佈局,在經歷30年的 經濟高速增長後,勞動力、能源等成本的上漲,東南亞、非洲等國更具優勢;另一方面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鼓勵製造業迴流 ,美國更是向中國發起了貿易戰,試圖遏制中國的崛起。

《華盛頓郵報》曾刊發了一篇文章《為什麼中國擁有不了下一代製造業》,作者瓦德瓦寫道:“但不管花多少錢,中國根本無法贏得下一代製造業。中國的機器人質量差,效率不可能比美國的機器人高。而最重要的是,中國的勞動力缺乏技能,無法在先進製造業的環境中完成工作”。

為什麼中國將主導下一代製造業?強政府和強市場

中國缺的的確缺不是錢,而是對技術的尊重與信仰,對創新的衝動 。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的基礎,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了虛擬經濟繁榮,資本是聰明的,它會流向利潤最豐厚的地方,然而 ,當整個產業鏈的資金流脫實向虛,越來越多的企業把投資重點轉移到銀行理財、信託投資、股權投資及不動產等領域;大量的技術人才對技術的熱愛與尊重不在,轉行金融、互聯網; 工程師無心鑽研,遑論創新,棄技從商。似乎真的要應驗瓦德瓦的觀點。然而,中國是一個強政府、強市場的國家,強政府在於政府的政策對資金人才的流向有很強的引導作用,《中國製造2025》製造強國戰略發佈,引導了大量的資本、高技術人才投向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3D打印等新技術領域;強勢市場在於,7億的消費者都在中國,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物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在中國有巨大的市場需求。

今天我們又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

哐哐智造-專注提供工業物聯網智能化解決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