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萬人大合唱:綠色中國行重走美麗七台河

2018年8月18日,大型系列主題公益活動“綠色中國行重走美麗七臺河——引領新時代·萬人唱響七臺河大合唱”在黑龍江省七臺河市舉行。本次活動由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綠化基金會、中國供銷集團主辦,七臺河市人民政府、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宣傳辦公室、綠色中國雜誌社、中國供銷(海南)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承辦。

新時代萬人大合唱:綠色中國行重走美麗七臺河

七臺河市市長賈君致辭

新時代萬人大合唱:綠色中國行重走美麗七臺河

中國供銷集團黨委副書記景建華致辭

新時代萬人大合唱:綠色中國行重走美麗七臺河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張永利致辭

七臺河市市長賈君,中國供銷集團黨委副書記景建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張永利先後致辭。

張永利在致辭中說,生態環境是關係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係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新時代中國人民的選擇。它要求我們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新時代萬人大合唱:綠色中國行重走美麗七臺河

鄧玉華演唱《映山紅》

張永利指出,大型主題公益活動“綠色中國行”旨在弘揚生態文明,傳播綠色理念,共建美麗中國。活動開展9年來,先後在16個省市自治區的37個城市舉辦,在全國產生了重大社會影響,已經成為面向全社會傳播綠色文化的重要平臺和宣傳窗口。這次綠色中國行大型公益活動重走七臺河,就是要以群眾參與度極高的合唱藝術形式,為七臺河市的綠色發展和美麗中國建設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新時代萬人大合唱:綠色中國行重走美麗七臺河

黃豔演唱《越走路越寬》

這一次綠色中國行重走美麗七臺河,融合了大合唱的元素,在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宣傳綠色發展成果的基礎上,通過發動七臺河全市人民參與大合唱,凝心聚力,統一發展思想,吹響經濟轉型攻堅號角,更是為七臺河綠色產業提檔升級、打響城市品牌提供了無限助力。

新時代萬人大合唱:綠色中國行重走美麗七臺河

瞿弦和朗誦《煤啊,我的情人我的黑姑娘》

中國供銷集團作為服務國家宏觀調控和惠農政策的重要力量,有責任推動全國綠色產品流通和綠色產業的健康發展。希望通過本次活動的舉辦,讓綠色發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讓七臺河92萬人民的心更齊、勁更足。中國供銷集團希望七臺河商貿博覽城發揮綠色產業基地的媒介作用,大力推廣七臺河乃至黑龍江的綠色產品,讓七臺河的綠色產業更進一步,為七臺河的經濟騰飛添磚加瓦。

新時代萬人大合唱:綠色中國行重走美麗七臺河

臧金生朗誦詩歌

公益晚會上,著名朗誦藝術家、中國煤礦文工團名譽團長、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演員瞿弦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鄧玉華,中影集團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臧金生,中央電視臺《國家記憶》欄目講述人李立宏,中央電視臺著名電影節目主持人、綠色中國公益大使李蜜,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主持人林溪,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第八屆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聲樂歌劇展演金獎獲得者徐茜,青年演員、第十三屆CCTV青年歌手大獎賽合唱組金獎黃豔,綠色中國合唱團成員羅釺予、王霄雲、高露絲、李昊媛、劉雨、曹馨予、徐慧傑、羅高路、袁崢、黃文卿、孫一龍、李斌、王凱浡等公益明星以朗誦與合唱的藝術形式為現場的七臺河市觀眾奉獻了一臺精彩的演出。

新時代萬人大合唱:綠色中國行重走美麗七臺河

新時代萬人大合唱:綠色中國行重走美麗七臺河

綠色中國合唱團為七臺河獻上多首經典歌曲

在晚會現場,還舉行了頒獎儀式。引領新時代·萬人唱響七臺河大合唱金獎獲得者是:銀泉社區——銀河之星合唱團,銀獎獲得者是:褔澤社區——福澤社區合唱團,銅獎獲得者是:安康社區——鴻雁藝術團;中國供銷七臺河商貿博覽城、青少年書法報獲得“2018綠色中國行重走美麗七臺河特別貢獻獎”,七臺河市人民政府獲得“2018綠色中國特別貢獻獎”。獲得“2018綠色中國行推廣大使”的是: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主持人林溪,青年演員、第十三屆CCTV青年歌手大獎賽合唱組金獎黃豔,綠色中國網絡電視節目主持人、北京電視臺氣象節目特約主持人、生命之光陽光慈善大使蘇琳,綠色中國合唱團成員:羅釺予、王霄雲、高露絲、李昊媛、劉雨、曹馨予、徐慧傑、羅高路、袁崢、黃文卿、孫一龍 、李斌、王凱浡、張括 、韓葉群 、趙聽、趙興隆、牛炎 、帥奇、黃卓、江陽、徐櫻櫻;獲得“2018綠色中國公益大使”的是: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演員瞿弦和,中影集團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臧金生,中央電視臺《國家記憶》欄目講述人李立宏,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鄧玉華。

新時代萬人大合唱:綠色中國行重走美麗七臺河

據瞭解,七臺河市是一座緣煤而興、因煤而生的新興工業城市,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的主焦煤基地和黑龍江省現代煤化工產業基地,同時,還是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市、東北地區民營經濟改革試點市、國家信息惠民試點市、國家園林城市。七臺河與人們傳統印象中的煤城不同,這裡有著“三山兩湖一條河”的獨特自然風光,是一座美麗的濱水城市。七臺河還有張響亮的名片,就是“短道速滑聖地”“冬奧冠軍之鄉”,培養走出了楊揚、王濛、範可欣等10餘名冬奧會和世界短道速滑冠軍,共獲金牌160餘枚。近幾年,受煤焦市場持續低迷影響,同大多數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一樣,七臺河市由大規模開發的建設期、穩定繁榮的發展期,開始步入產能壓縮、煤炭資源減少的經濟轉型期。在巨大經濟下行壓力面前,七臺河市委市政府堅持轉方式、調結構,把激發內生動力作為重中之重,著力打破單一產業結構制約,以大力推進煤炭精深加工、新材料新能源、先進製造、生物醫藥、綠色食品和現代服務業“六大產業”為主攻方向,瞄準市場需求、提升供給質量,強化科技創新,積極引進開發全產業鏈高新技術產業項目,加快構建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產業新格局。

新時代萬人大合唱:綠色中國行重走美麗七臺河

新時代萬人大合唱:綠色中國行重走美麗七臺河

2018綠色中國行推廣大使

新時代萬人大合唱:綠色中國行重走美麗七臺河

綠色中國行重走美麗七臺河特別貢獻獎

新時代萬人大合唱:綠色中國行重走美麗七臺河

七臺河市人民政府獲得2018綠色中國特別貢獻獎

綠色發展,普惠民生。遵循生態規律,發展綠色產業,建設生態文明,既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國家產業發展政策,更符合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近幾年,七臺河充分依託寒地黑土、潛山地區的地理優勢,依託四季分明、適宜耕作的氣候條件,依託品類豐富、綠色營養的特色資源,堅持向生態要效益、以綠色促發展,大力發展綠特色農業和綠色食品產業。我們牢牢把握農產品市場需求導向,更加註重農業發展的質量與效益,堅持優化區域佈局、產業結構、品種構成,實施黑土地保護工程,開展減化肥、減農藥和減除草劑“三減”行動,大力發展綠特色有機農業,全市食品加工企業加快發展,綠色食品產業鏈不斷延伸。目前,七臺河綠色食品認證面積達到90萬畝,36個產品獲得有機食品標識,5個產品獲得地理標識認證,農畜產品加工能力達70萬噸。黨參、桔梗、刺五加等北藥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山野菜、木耳、猴頭、榛蘑等綠色珍品銷售渠道不斷拓寬,極具開發價值的藍靛果、黑甜甜葡萄、高鈣菜等綠特色產業基地規模不斷擴大,綠色產品覆蓋了糧食、經濟作物、畜產品、山特產品等,形成了一批如“三勝”雜糧、“蓮淇”豆糊、“宏泰”松仁、“盛昌”蔬菜等享譽國內外的綠色品牌農產品。

新時代萬人大合唱:綠色中國行重走美麗七臺河

綠色中國行組委會秘書長、綠色中國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繆宏說,這次綠色中國行重走美麗七臺河活動從5月份啟動以後,歷時3個月,以大合唱、朗誦等藝術形式宣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和七臺河市在踐行經濟轉型、綠色發展方面的成功經驗,讓更多的社會公眾參與到綠色事業中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