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1975年印度吞併錫金沒有遭到國際社會的譴責呢?

maggie潘


印度自獨立伊始就是美國和蘇聯拉攏的對象,雙方都不願意為了一個“彈丸之地”而得罪新德里

印度坐落於南亞次大陸上,在當今的政治環境中擁有著極佳的地緣環境優勢。

印度國土如同一個倒三角,直直的插入印度洋中,扼守著中東以及蘇伊士運河前往東亞的航線,戰略位置相當重要。

(印度直接扼守著波斯灣和蘇伊士運河通往東亞的航道)

而且由於在地理上幾乎遠離各大強權(中國除外),特別是距離美國和蘇聯都很遠,所以對美蘇構不成多大的威脅,而又因為戰略位置關鍵,所以備受美蘇關注。

於是印度就成為美蘇爭相拉攏的對象。

而印度在外交上的戰略也非常聰明,新德里採取左右逢源的外交政策,帶頭髮起了“不結盟運動”,並自封為大哥。

這也讓印度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與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關係都不錯的國家。

這“人緣”,令人羨慕啊!

印度在獨立之初就想當世界老大,絕對是低起點,高要求。

但要當世界老大,你就得先當南亞老大。於是印度死磕巴基斯坦,肢解東巴,誓要君臨南亞。

而在南亞地區,也只有巴基斯坦能跟印度掰掰手腕,其他的國家都是唯印度馬首是瞻的。不過印度對此仍舊不滿意,新德里的夢想是將周圍的這個小國,從“藩屬”變成“郡縣”。

於是印度將魔爪投向了本地最弱小的國家——錫金。

(錫金地理位置,介於中國、尼泊爾、不丹、印度之間)

錫金位於喜馬拉雅山南坡,如今已經是印度的一個邦,面積7096平方公里(不到北京的1/2),平均海拔超過1500米,人口約60萬人,居民主要信奉婆羅門教和佛教。

錫金古稱“孟哲雄”,1975年之前,錫金是一個君主制國家。在18世紀時成為清帝國的藩屬。後來清帝國衰落,錫金受到英國的入侵,並於1890年淪為英國的“保護國”。

(錫金王室,可以看出錫金人的服飾與中國清代服飾很相近)

雖然錫金曾遭受過英國的控制,但是在名義上其仍舊保持獨立,不屬於英屬印度。

不過在印度獨立之後,新德里就一直想將錫金納入版圖之中。

從1950年開始印度就強迫錫金接受自己的“保護”,到到1973年4月,印軍直接開進錫金,控制了錫金全國,並在次年7月威脅錫金議會通過了《政府法》,規定錫金政府可參加印度的政治機構。而同年9月印度議會也修該憲法,規定錫金為印度的“聯繫邦”。

1975年4月,印度政府再次出動軍隊解散錫金的王宮衛隊,軟禁國王佩登東杜南嘉。隨後在印度的操縱下,錫金議會通過決議,廢黜國王。

幾天之後,印度正式兼併錫金。

對於印度吞併錫金一事,國際社會上並沒有掀起多大的波瀾,美蘇直接視而不見,大家都不願意為了這麼一個“彈丸小國”和印度撕破臉。再說木已成舟,難不成還要跟印度開戰嗎?

但唯有中國,強烈譴責了印度的侵略行為,並且長期拒絕承認印度對錫金的吞併。

直到2003年,中國政府才有條件的承認了這一既定事實,成為世界上最後一個承認印度吞併錫金的國家。


千佛山車神


錫金古代稱為哲孟雄,曾長期是我國的藩屬國,其民族宗教信仰跟西藏很類似。後來英國人佔領並統一印度後,也順帶佔了錫金,使其成為大英帝國的保護國。而二戰後,英國人撤出,印度卻野心膨脹,以大欺小,1950年就出兵控制了錫金的內政外交。在1974年強行吞併錫金,1975年,將錫金王國趕到了美國,徹底完成吞併。那麼我們回到正題,為何當時沒人反對或者阻止呢?


主要是以下幾點:第一,我國沒幫。其實錫金在被印度控制後,其王室就一直在尋求中國的幫助,希望我們能夠制衡印度的野心。就在1974年,錫金向國內發了100多封電報,我們都沒回復。最後甚至無奈直接宣佈加入中國。但是此時的我們無暇他顧,沒有伸出援手。錫金被吞併,成為錫金邦。

第二,聯合國管不了。錫金從獨立開始,就被印度控制,印度都沒讓他加入聯合國。我們也知道,聯合國只對會員國負責,只管會員國之間的事。而錫金不是會員國,聯合國根本沒辦法管。因此,錫金被吞併後,聯合國甚至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也不會去管。


第三,沒有朋友。錫金王國在印度的控制下,幾乎沒有跟任何大國建交,包括五大常任理事國。而且錫金太過弱小,以至於大部分國家都不瞭解這個地方,甚至很多國家根本不知道這是一個國家。所以根本沒人管。

第四,美蘇爭霸。當時正是美蘇爭霸的關鍵時期,美國和蘇聯都在爭取印度,所以對於印度吞併錫金,對於美國和蘇聯來說,沒有任何的損失和利益糾葛。所以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美國和蘇聯都不管,那其他國家就更不會管了。值得指出的是,現在的不丹已經完全被印度控制,內政外交,軍事都不能自主,而且印度還不允許其跟五大常任理事國建交,跟外界接觸,很可能就是下一個錫金。


歷史真相背後



糾正一下題主出的這個題目:1975年,印度悍然吞併了錫金,遭到了美國、蘇聯、熊貓、英國、法國的譴責!但是,這些都是動動嘴皮子的,就像一陣風就過去了。

印度深知這一點,在捱罵的同時,依然出動軍隊包圍了錫金王宮,解除了國王衛隊,軟禁了國王,並授意親讀音的錫金議會通過決議廢除錫金國王,以及併入印度,成為其中的一個邦,輕而易舉地得到了7096平方公里的國土。


被大英帝國殖民了二百多年的印度,翻身做人沒幾年,為什麼會學起了老殖民者的做派,欺負弱小不丹,吞併錫金?



一、印度的叢林法則

印度被大英帝國統治了二百多年,深受其苦的同時,也把老殖民者的叢林法則繼承了,獨立沒多久,就變臉了,從被殖民者搖身一變成為殖民者,肆意欺凌弱小的鄰國斯里蘭卡、尼泊爾、不丹、錫金,這些小國成了印度的玩物,印度更是把軍隊開進不丹、錫金,完全控制這兩個小國的政權。

當錫金人民覺醒了,強烈抵抗新的入侵者印度,印度一看大事不妙,為了不被趕走,乾脆一不做二不休,動用武力和政治權謀,直接把錫金吞併了,成了印度的一個邦,一了百了。



二、錫金胳膊扭不過大腿

從1950年起,印度軍隊闖入小小的錫金王國,賴著不走,名為保護錫金,視為威懾錫金!從此,錫金成了印度的保護國,統治權被印度蠻橫地攫走,被印度嚴密地控制著,錫金國王身不由己地成為印度手中的木偶,傀儡,任其擺佈,無可奈何!

槍桿子在誰手裡,統治權就在誰手裡。印度出兵“保護”錫金的現實,再次凸顯了這個真理。



三、印度生米煮成了熟飯

印度被西方國家稱作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國家,西方人對印度有著好感。這是因為印度是開掛民族嗎?當然不是!西方人的意識形態作祟罷了。

印度悍然吞併錫金後,美國、英國、法國等西方國家,以及蘇聯,都只是對印度發表了不痛不癢的譴責聲明,動動嘴皮子又不花錢,之後,就不了了之,印度吞併錫金就生米煮成了熟飯——成了既定事實。



四、印度是不結盟運動組織的倡導者

冷戰期間,美蘇爭霸,中小國家夾在中間,被迫選邊站,苦不堪言!印度總理尼赫魯提出了“不結盟”的主張,並得到了埃及總統納賽爾、前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加納總統恩克魯瑪的響應,成了不結盟運動組織,成員國不斷擴大,成了美蘇帝國之外的另一股政治勢力,成為美蘇爭相拉攏的對象,自然不會在幾乎沒有存在感的錫金為難印度。



印度作為不結盟運動組織的領導者,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發展中國家中有較高的威望,對侵略周邊小國有恃無恐。


飛狼


這個印度也特別的,自己做了190年的大英帝國的殖民地。1947年英國人離開印度獨立,傾刻之間忘了自己被英國人殖民的歷史。也嚴然以昔時的大英帝國一般,對待旁邊的鄰國、小國、弱國。

錫金,中國歷史上稱之為哲孟雄,原來是西藏的藩屬地。錫金有人口60萬,國土面積7096平方公里。原著居民習俗和宗教與藏區基本一致,因為印度成了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勢力也進入了錫金,並且用武力強迫錫金成為英國的“保護國”。控制了錫金的外交和國防,二戰後英國走了,印度人卻以新殖民者面貌來了。1950年印度也以當年的英國一樣對待錫金,也完全把持了錫金的外交和國防以及國家內政。

而且比英國時還要嚴厲,通過移民手段使錫金原住民比例下降。完全封殺了錫金與外面的世界聯繫,與現在的不丹差不多。印度不許錫金加入聯合國,因為錫金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十分偏僻,對外聯繫只能通過印度。1975年印度於最後的羞恥不顧,利用所謂的公投直接吞併了錫金。雖然遭到世界的譁然,但印度與當時的蘇聯關係很好,美國也正在希望發展與印度的關係。僅僅對印度的吞併行為表示遺憾,沒有對印度有進一步的制約,而且錫金也不是聯合國成員國。

錫金國家很小在世界上的影響力式微,並不為世界大多數國家熟悉。國際上對印度的行為很難干涉,其實也沒有誰願意出頭去幹涉。錫金國王流亡美國,直至1982年在美去世。直面看錫金今後復國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承認了這個現實。這樣我國從原來有15個鄰國變成了14個鄰國。原來的錫金王國變成了印度的一個地方邦,直至如今印度人心裡還是很有鬼的。國人以及巴基斯坦人很難正常進入到錫金,旅遊也不行,印度人心裡看來還是發虛得厲害。

我國於2003年6月23日基於這一既成事實,也正式承認了印度吞併錫金事件。印度惡棍行為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現在另一個鄰國不丹,現實處境與過去的錫金也差不多。不丹是我們的鄰國,也是印度的原因不丹與我們竟沒有正常的外交關係。至今與聯合國其它常任理事國之間也沒有外交關係,可以說在印度人心裡不丹就是當年的錫金。不丹的領土面積比錫金要大五倍,印度現在也基本的完全把控了不丹的內政和外交。不過現在時代已經不是1975年了,印度要想重演當年吞併錫金一幕,肯定不會那麼容易了。


亦新湖


弱國無外交,當時的錫金沒有任何主權。


錫金這個國度的國土面積僅有0.7萬平方公里,人口也只不過是剛超過60萬。在古籍當中,我們稱呼吸其為哲孟雄,一直是吐蕃的附屬。一直到1642年才宣佈“獨立”,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後來在1700年爆發了尼錫戰爭,尼泊爾的軍隊進攻到了錫金的首都。錫金的國王則是逃到了當時的西藏,因此尼泊爾的軍隊進軍西藏。當時正值乾隆在位,在收到西藏方面的求助之後,兩次派兵前去支援,這也是乾隆十全武功當中的最後一件。

等到清軍擊退尼泊爾軍隊之後,錫金國王想收復之前被佔領的地區。但是在尼錫戰爭中假意支援錫金的不丹突然發難,造成錫金腹部受敵。結果原來的領土不但沒有收回來,還有一部分土地被不丹給佔領。

後來英國在全世界建立殖民區,印度作為英國當時重要的殖民地。像不丹、錫金,尼泊爾這種小地方,自然就成為了英國對印度殖民地的附贈品。英國從1814年開始入侵錫金,並且在1890年與清政府簽訂協定,確定了錫金完全淪為印度殖民地的事實。


英國為了進一步弱化錫金的領土意識,非常鼓勵你尼泊爾人往這裡移民,改變了錫金內部人口占比,也為之後被印度侵佔埋下了伏筆。後來英國在1918年將主權還給了錫金國王,這並沒有改變被殖民的命運。因為前腳英國剛走,印度後面就跟了過來。雖然當時同為英國的殖民地,但是印度靠著地理面積大的優勢,開始不斷的侵吞錫金。

印度在1947年與錫金簽訂了《維持現狀協定》,印度開始逐漸扶持錫金親印勢力。儘管此舉遭到國內大部分人反對,但是都被印度強行壓了下來。印度從1949年開始派兵進駐錫金,接管了錫金剛成立一個月的新政府。並且就在第二年與錫金強行簽訂條約,規定錫金成為印度的保護國。

之後印度不斷的往錫金派遣人員,設立首席執行官實行首相的權力。並且開始逐步掌控錫金的國防、外交、經濟等方面的實權。此舉引起錫金內部反對,印度為了進一步鎮壓,派遣了大量的軍隊進來,在1973年與錫金簽訂一系列協議,完全的掌控了錫金內政外交。

▲被控制的錫金國王

並且在1975年完全露出了狐狸尾巴,軟禁了當時錫金的國王。控制議會廢除國王,並且要求把錫金納入印度。並且在在同一年的四月份,舉行全民投票。結果是絕大部分的錫金人都同意併入印度,隨後印度議會通過會議,正式接納錫金成為其一個邦。

但是當時印度把錫金納入進去,並沒有受到國際上多少反對的聲音,其實主要是當時的國際環境造成

其實錫金眼看自己不行的時候,曾經向我國多次發出求助。據說光郵件就寫了149封,希望中國可以援助自己,但是我們一封都沒有回覆。甚至是在被印度完全侵吞的時候,錫金還說出了併入中國的請求。為此還自制了自治區的區旗,把中文定為官方語言。

可惜當年是1975年,我們自己內部正在經歷動盪,根本是自顧不暇。而且考慮到就算接管下來,也並不怎麼划算。因為中間隔了一個喜馬拉雅山脈,就算是我們最後贏了,也很難在那裡留守軍隊。甚至最後是費力不討好,什麼也得不到。


▲七十年代

其次是錫金自從獨立以來,要麼是被英國政府控制,要麼是被印度控制。完全沒有外交的權利,跟當時幾個常任理事國都沒有建立外交關係。而且還沒有加入聯合國,因為聯合國只對自己會員國負責。既然錫金都不是自己的會員,那麼聯合國也不好說什麼。

再者當時錫金加入印度的決定,“完全”是錫金自己通過投票公投出來的結果。在錫金完全沒有對外主權的情況下,還是自己內部人決定的。就好比是個沒有家的孩子,最後人家自己決定說跟哪個人。關鍵是這個人還要了,外人能說什麼?(是不是強迫的我們先不管。)

如果國際上有反對的聲音,當時擁有話語權的也只不過是蘇聯和美國。然而當時恰逢美蘇冷戰的關鍵時刻,印度當時明裡暗裡都跟著蘇聯,但是還不斷的和西方國家眉來眼去。雙方為了獲得這個支持,沒有必要為了一個零點幾萬平方公里的小國,去得罪印度這個“大國”。

國際上的兩個老大哥都不說話,其他的小弟誰敢站出來?而且錫金這邊唯一可能的一個朋友,最後也選擇了默認。孤掌難鳴之下,結果就成了當時的局面了。雖然印度這幾年也有染指不丹的意向,可惜這個想法還是想想吧。

首先不丹是聯合國的成員國,雖然聯合國現在也沒什麼大用,但是這種事情肯定要站出來說幾句話。再者不丹與我國是鄰國,雙方劃定的邊界線。如果印度侵佔了不丹,我們定然不會同意,中間會有很多的領土問題。可惜了當時的錫金,我們的鄰國也由15個變成了14個。

如果放到了現在,說不準錫金還存在著。我們一直到了2003年,才對外承認了這個既定的事實。


史之策


坦率的說,錫金王國的消失是一件極其可惜的事情,在它被印度20多年逐步蠶食乃至吞併的過程中,錫金一直處於很悲哀的地位,它也一直希望並懇求的保護者一直因為各種原因未能保護它,最終它被強行納入印度的領土,目前,錫金屬於印度已是國際共識,錫金復國已經沒有可能性,即使還有一個沒人搭理的國王流亡在美國。

錫金對於印度來說,極其重要,關係到印度本土和東北部地區的咽喉要道的安全,不丹也如此。而錫金對於世界,確實一個太渺小的國家,很多國家可能甚至都不知道它的存在,畢竟那20多年錫金王國存在的日子裡,印度不許它加入聯合國,不許它和外國建交,印度用它蠻橫的雙手緊緊卡住了它的脖子。

印度吞併錫金的20多年過程中,正值美蘇冷戰發展期,美蘇都想爭取印度的支持,印度左右逢源,加上印度是英國前殖民地,和西方國家關係很好,又是不結盟運動的倡議國,和廣大亞非拉國家關係都很不錯。這印度到處都吃得開,所以大家也都不願意為了錫金這麼一個彈丸小國得罪印度,所以,錫金只能悲劇了。

至於錫金復國的可能性,沒有了,沒有哪個國家對錫金的命運有所謂,印度在錫金經營70多年,錫金根本沒有像樣的反對印度的勢力,廣大錫金老百姓也大多習慣了印度的統治,不然能怎麼辦呢?


雲中史記


1975年印度吞併錫金,國際社會只從道德層面予以譴責,而沒有采取任何實質性措施,這種令人扼腕的結果,主要是錫金長期積累下的歷史問題,使得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難以伸出援手,只能任由印度為所欲為。


錫金從建國到亡國的歷史

錫金在世襲君主國成立之前,神化傳說很多,歷史資料卻很少,有確切記載的第一個國王蓬楚格·納姆伽爾是中國藏族的後裔,乾隆時期錫金被尼泊爾入侵,得益於清軍的援助,錫金向清廷請封,成為中國的藩屬國,直到英國佔領印度和東南亞,中國才喪失了錫金的宗主權。

1918年,英國殖民者退出印度的同時,將錫金政權還給納姆伽爾王室。1947年,錫金被迫與印度簽訂了《維持現狀協議》,允許印度派駐專員,由印度扶植的錫金大會黨勢力日益強大。1949年6月,印度軍隊進駐錫金,接管錫金政府,並由印度人出任錫金首相,中華民國政府認為錫金雖然在法理上屬於中國,但由於歷史太複雜,沒有出面干涉,鼓勵錫金獨立。1950年12月,印度與錫金政府簽到“和平條約”,從此錫金淪為印度的保護國,印度全面控制了錫金的國防、外交和經濟,新中國的抗美援朝正如火如荼,沒有理會錫金問題。1968年8月,錫金爆發反印度運動。下圖是錫金末代國王和妻子、女兒。


1973年1月,錫金大選,大會黨失利,4月,印度撕下最後一層遮羞布,將軍隊直接開進錫金首都,對錫金實行了軍事佔領,5月8日,兩國簽訂《錫金協定》,印度重申對錫金的國防、外交和經濟全民負責。

1974年4月,錫金再次大選,大會黨控制了議會32席中的31席,5月11日,議會要求印度派顧問來制定憲法,6月20日,議會通過了由印度擬定的憲法,印度首席行政官出任錫金議會長,9月,印度宣佈錫金為印度的聯繫邦,在印度兩院各為錫金設一議席。

1975年,印度軍隊解散了錫金國王的宮廷衛隊,軟禁了國王,4月10日,錫金議會罷黜了國王,決定加入印度,4月14日,錫金經過全民投票,正式成為印度的一個邦。下圖是印度錫金邦首府。



錫金亡國無助的原因

內因:錫金王室失策

以上史料可知,錫金在歷史上很少有過真正獨立的主權,清朝中葉就主動投靠了中國,如果說晚清時被英國殖民是出於無奈,然而英國撤出之後,錫金卻沒有積極聯繫中國,儘管上個世紀40、50年代中國自顧不暇,但錫金也實在缺乏政治遠見。

錫金地處喜馬拉雅山南麓,面積狹小,土地貧瘠,經濟、交通等諸多方面都需要外援,但“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印度的狼子野心路人皆知,錫金難道不明白?!從英國一交還政權時,錫金就應該重新投靠中國!可是錫金面對印度的一步步蠶食,不僅沒有主動向中國和國際社會求援,反而一忍再忍!印度不是一下子就吞併錫金的,前後用了二十多年時間,錫金如果從印度一開始推行霸權主義就積極應對,也不至於最後亡國。印度事實上吞併錫金,名義上卻是錫金議會和錫金全民自願加入印度,錫金二十多年一直以印度為宗主國,不僅外交和經濟依賴印度,還把兵權完全交由印度掌握,這是純粹的喪權辱國,雖然錫金是被迫的,但那些條約、協定也都是錫金簽字認可的。

錫金當時不向中國靠攏,不向國際呼籲,等到走投無路時又單方面宣佈加入中國,自作主張懸掛五星紅旗,別說中國當時自顧不暇,就是中國有精力,那時候也不方便再插手了。錫金接受印度的投入長達二十多年,突然甩了印度,要求加入中國,這就像,甲的徒弟跟乙說,我師父對我不好,你給我做主,我以後當你的徒弟,乙如果應邀出面,等於挑唆甲的師徒關係。中國別說接收錫金,就是援助錫金,都會被印度反咬一口、倒打一耙,譴責中國挑撥離間,人家錫金畢竟是印度的保護國,印度更有理由向中國開戰了。中國再怎麼君子風範,再怎麼俠骨丹心,也不方便蹚這渾水,師出無名!畢竟中國早已放棄對錫金的宗主權了!

外因:國際敵對勢力

再者,印度吞併錫金,對中國邊防不利,中國當時還不夠強大,國際一些敵視中國的國家,對這種局面是樂見其成的,暗地裡高興還來不及,又怎麼會真正譴責印度?!

綜上所述,歸根結底

印度的霸權主義路線非常狡猾,繞開了國際公約的底線,錫金成了啞巴吃黃連!而錫金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這個國家維護獨立主權的能力太弱,錫金王室的政治策略也有待商榷,錫金本身在國際上也太缺乏存在感,又錯過了向中國靠攏的時機,才導致最終的淪陷和亡國!只有自強,才能立足!


杉珜


錫金是中國與印度之間一個有300多年曆史的小王國,1975年印度使用軍事手段逼迫錫金議會,通過決議讓錫金成為印度的一個幫,從此錫金滅亡。



1.錫金於1642年建國,面積7100平方公里,比中國的上海市稍微大一點,有60多萬人口。歷史上錫金就經常被南亞其他國家侵略,1887年英國全面佔領錫金。



2.英國於1918年把執政權交給了錫金國王。印度獨立後就開始對錫金進行控制。1950年印度開始派兵長期控制錫金,所以錫金人民非常反感印度。

3.1968年錫金髮生了大規模反對印度的示威遊行,這讓印度政府非常生氣,所以印度經常找理由干涉錫金的內政。



4.1973年4月印度開始控制錫金政府的一切權力,1974年7月印度又逼迫錫金議會通過讓錫金加入印度的法案。1974年9月,印度議會又通過憲法規定錫金為印度的一個邦,這宣告錫金滅亡。



5.印度在1974年全面吞併了錫金,但是錫金國王非常反對印度。所以印度在1975年4月出動軍隊包圍了錫金王宮,並且解除了國王衛隊軟禁了國王,並讓錫金議會通過決議廢除錫金國王。



6.印度非常害怕錫金人民開展復國運動,所以印度政府投入巨資發展和建設錫金,目前錫金地區是印度最富裕的地區之一,錫金人民安居樂業已經沒有了獨立的願望。

7.印度政府讓錫金議會通過政府法令的形式讓錫金加入了印度,因此沒有遭到國際社會的反對。


杜達特洛夫斯基


首先,印度在實力上是南亞的老大,印度自錫金獨立之初即繼承了英印當局在錫金的權力,錫金在國防和外交上成為了印度的保護國。錫金不是聯合國的成員國,在國際上沒有獨立的外交存在,很多國家甚至都不清楚錫金的確切位置。印度對錫金的吞併形式大於實質,只不過是撕掉了最後一點遮羞布而已。

其次,也是最終要的原因,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印度在美蘇強爭霸中處於騎牆的位置,美蘇兩國對印度爭相拉攏。咱們知道,聯合國是國際權力秩序的體現,是大國協商的平臺,本身並沒有任何的強制約束力,這一點在冷戰期間表現得更為明顯。可想而知,一個美蘇兩霸都在拉攏的國家,怎麼可能因為吞併一個毫無國際存在感的小國而受到實質性的指責呢?


照理說事


我想這件事情問題主應該想到了,當時伊拉克吞併科威特的時候,美國出兵干涉伊拉克的事情。

事實上如果我們不提起這件事情來說的話,有誰會想起曾經有一個叫錫金的國家呢?這個國家又擁有著什麼東西呢?好像對於這兩個問題,我們都沒有明確的概念。

上世紀70年代美國與前蘇聯兩國之間的冷戰格局愈發擴大兩個國家之間冷戰的力度也越來越強,這個時候兩個國家,除了一方面的軍備競賽以外,還有另外一方面就是忙著去拉夥伴。

印度洋雖然是世界第三大洋,但是對於整個世界而言,印度洋裡面最大的國家,也就是印度這個第三世界國家。雖然說印度洋這個位置比較偏僻,但是他向東可以連接馬六甲海峽向西可以連接霍格莫茲海峽或者是波斯灣。等於說印度人一旦鬧騰,對於整個國際社會而言都是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印度很顯然就是印度洋上的一個小霸王或者是一個土財主。

因此,對於當時的國際社會的主流大國而言,對印度不能夠得罪他,只能夠一味的討好他。因此,在印度人的國產裝備序列裡面,我們意外的就會發現蘇聯製造的美國人制造的英國人制造的法國人制造的各式各樣的武器裝備,應有盡有。

這個時候你與錫金這個國家的外交程度又怎樣呢?你會願意為了這個連在地圖上找起來都極其麻煩的小國家去得罪一個印度嗎?

況且這個國家沒有任何其他國家提的起興趣的資源,或者是一些能力,這種國家的話,只要不選擇抱好大腿,基本上就是誰見誰欺負的地步。

但是必要的聲明是肯定要有的,當時主流的幾個大國確實也對印度發起了聲討,但是雷聲大雨點小。

印度人最近幾年來一直想營造出自己一個地區性大國的地位,但是說實話有點搞笑,如果不是這個地區世界上沒有一個主流大國存在的話,印度人絕對是成為了在砧板上的肉,就如同他們將近十個世紀都面臨著外敵入侵,外敵凌辱一樣,印度人的種姓制度最低級的那個種姓就是曾經土生土長生活在恆河流域的,或者說是印度河流域的一批印度人。

來來來,乾了這碗恆河水,向三哥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