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與趣頭條:殊途同歸的流量生意

繼上月拼多多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之後,8月18日,被不少網友調侃為,“新聞資訊界的拼多多”,趣頭條正式向美國提交了IPO申請,計劃融資3億美元,未來將在納斯達克掛牌交易。這個上線方才兩年又兩個月的“新生代內容資訊App”有望挑戰近年來中國企業最快上市的記錄。

拼多多與趣頭條:殊途同歸的流量生意

【拼多多與“資訊界的拼多多”】

拼多多的創始人黃崢與趣頭條創始人譚思亮都是非常典型的“社會精英階層”。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黃崢有美國計算機碩士學位,加入谷歌的履歷。在拼多多上市之後,黃崢的身價更是一度超過130億美元;而譚思亮則是畢業與清華大學和中科院,曾任職雅虎、51.com、若鄰網高管,後擔任盛大廣告業務負責人。在2015年,譚思亮賣掉一手創辦的公司“互眾廣告”,作價13.5億元。

雖然創始人是典型的精英中的精英,但是拼多多和趣頭條所面對的用戶群體卻是實實在在的草根,只不過這些草根用戶們被一種新的術語重新包裝成“五環外用戶”。靠著這種“農村包圍城市”的運營模式,拼多多3年號稱獲得3億用戶,而趣頭條的月活用戶數(MAU)達到4880萬,平均月活用戶數(DAU)達到1710萬,而且每個日活用戶每天花費在趣頭條應用上的時間平均約55.6分鐘。

拼多多與趣頭條:殊途同歸的流量生意

除此之外,這兩家在平臺運營的方式上也頗為相似,都是藉助著熟人網絡實現快速傳播。拼多多的獲客渠道已不必多說,而趣頭條則採用了“師徒”模式。平臺會鼓勵用戶將趣頭條的鏈接分享給熟人,讓他們通過邀請碼下載趣頭條客戶端,並將這一行為包裝為“收徒”,徒弟收得越多,用戶就能獲得更為豐厚的“返利”。此外,用戶在App上進行固定時長的“閱讀”,也能獲得相對應的收益。

拼多多與趣頭條:殊途同歸的流量生意

【精英們的“五環外”生意】

從表面上來看,無論是拼多多還是趣頭條成功的關鍵都是抓住了“五環外用戶”,這是一把雙刃劍,在讓黃崢和譚思亮進一步實現財務自由的時候,也引發不少的質疑,甚至鄙夷的聲音。就如同快手在面對市場反饋給它的、幾乎一邊倒的“low”評價時,極力辯解平臺上的內容乃是四五線城市的“真實面貌”一樣,拼多多和趣頭條也標榜自己看到了“市場的盲區”,滿足了三四五線城市居民的“需求”。

拼多多與趣頭條:殊途同歸的流量生意

不過從他們收入的主要來源不難看出,無論是拼多多也好、趣頭條也罷,甚至可以說互聯網圈內的絕大多數企業和平臺,本質上做的都是廣告的生意,賺的是流量的差價。在拼多多當初提供的招股書中顯示,2017年拼多多廣告收入為5.31億元,佔總營收比重為30%,2018年一季度廣告收入飆升至11.8億元,佔總營收比重為80%。而趣頭條的主要營收也是廣告,招股書顯示2018年上半年其廣告收入達到6.69億元。

拼多多與趣頭條:殊途同歸的流量生意

與廣告收入相比,拼多多和趣頭條的流量成本低到令人咋舌。在去年年底開始流行的直播問答App衝頂大會中,平均每位用戶的流量成本只花2毛錢,就足以令互聯網大佬們瘋狂。而在拼多多的拼團模式中,進一步將流量成本壓至0.01元(拼團砍單金額)。趣頭條聲稱每收1位徒弟獎勵3500金幣(2000金幣約為1元),但是要分5批發放,且提出了徒弟進貢60金幣時才能獲得一次獎勵的限定條件。

拼多多與趣頭條:殊途同歸的流量生意

綜合來看,“拼多多”們真正看中的或許不是三四五線城市居民的“需求”,更像是看中了這些用戶流量的“廉價”。通過低於市場數倍的價格獲得了廉價且海量的流量、用戶,在將這些兜售給廣告商們,這才是這些一線城市精英們致富變現的法寶。

【利益誠可貴,責任價更高】

我們常說條條大路通羅馬,通往財富自由的道路也不止一條,低買高賣也本來就是最原始的商業盈利手段。不過這並不意味著你可以無視自己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

由於平臺上的假貨、山寨問題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決,在8月1日上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點名拼多多。次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再發聲,要求各地監管部門對於不履行法定義務的網絡交易平臺(網站)依法從嚴查處。與此同時拼多多的股價不斷下滑,6家美國律師事務所以“非正常市場原因導致股價下跌”,導致美國投資者利益受損為由,對拼多多進行集體訴訟。目前這一訴訟已被當地法院受理。

拼多多與趣頭條:殊途同歸的流量生意

而另一邊,即將上市的趣頭條也一直面臨著質疑的聲音——前新京報社社長、現北京市文化投資發展集團總經理戴自更表示,趣頭條正是採用了“傳銷式的獲客方式、奪人眼球的標題製作、低俗市斤內容趨向”,才獲得用戶群的急劇擴張。在更早的時候,人民日報也曾點名趣頭條“‘看新聞賺現金’式推廣在短期內傳播效果不俗,但從長遠看仍難以為繼”。

拼多多與趣頭條:殊途同歸的流量生意

即將上市的趣頭條,或許在追求財富進一步自由的同時,也要注重平臺內容的進一部優化,畢竟對於互聯網來說,雖然本質上吃得還是廣告飯,但這飯若能烹飪得更細緻,擺拍得更講究,食客們也更有胃口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