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石臼湖的來歷與歷史文化故事嗎?

你知道石臼湖的來歷與歷史文化故事嗎?

唐代詩人李白在暢遊shíjiùhū後,曾寫下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來讚美它:“湖與元氣運,煙波浩難止,龜遊蓮葉上,魚戲蘆花裡。少婦棹輕舟,歌聲逐流水”。這個湖名你會寫嗎?你知道這個湖的來歷與歷史文化故事嗎?

你知道石臼湖的來歷與歷史文化故事嗎?

石臼湖,是南京市溧水、高淳和馬鞍山市當塗、博望四區縣間的界湖,又名北湖,面積207.65平方公里,是由古丹陽湖分化而成的。它是一個純淨、天然的淡水湖泊,湖中盛產魚蝦、水禽、芡實、茨菰等水產品,歷來是沿湖村民的副業收入之源,素有“日出鬥金”“日落鬥銀”之稱。石臼湖是華東地區重要的天然溼地之一,2007年被國家有關部門批准為重要天然溼地保護區。

溯源

你知道石臼湖的來歷與歷史文化故事嗎?

上古丹陽湖大澤,包括丹陽湖、石臼湖、固城湖、南漪湖以及周邊地區一大片低窪溼地。石臼湖是在唐未宋初時從古丹陽湖分離出來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北宋樂史在雍熙四年完成的地理著作《太平寰宇記》第一次出現了“石臼湖”這個名詞,此時丹陽湖不再作為各湖的統稱了。關於石臼湖,嘉靖《高淳縣誌》記載:“縣西二十里,縱五十餘里,橫四十餘里,西連丹陽湖,中流本縣與當塗、溧水三分為界,其東廬一源,由此入丹陽湖,湖東北阻於溧水胭脂岡。”

你知道石臼湖的來歷與歷史文化故事嗎?

南宋洪邁《夷堅志》等記載了石臼湖許多傳說。湖為什麼叫石臼湖?也有多個傳說版本,其一脫胎於《柳毅傳書》說“石臼”原來是救龍女的一個小夥子的名字,為了紀念他,人們才命名這個湖泊叫石臼湖。還有一說法,石臼湖原本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名叫石臼城。這兒如同世外桃源,每戶人家安居樂業,鄰居互相幫助,整個小鎮十分和諧快樂。可是上天不讓他們如此快樂,上天派天兵天將放下一桶桶水,整個石臼城和可憐的鄉親們一起被大水淹沒,一夜之間,整個石臼城變成了今天的一片大湖。

鏈接

你知道石臼湖的來歷與歷史文化故事嗎?

人們將石臼湖的風采用四個極富詩意的字“石臼漁歌”來形容,它不僅是高淳古八景、溧水新十景之一,也是新金陵四十景之一。徽劇戲中有一種《高撥子》的腔調,據說是起源於石臼湖上的漁歌。“撥子”就是“駁子”,高淳人稱小船叫“駁子”,此曲產於高淳,所以稱“高撥子”,是石臼湖上的漁民邊划船邊唱的一種民歌。這種民歌高亢優美,是正宗的漁歌。而文人筆下的漁歌,有的是對漁人捕魚生活的詩意描繪,有的是對漁人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清人盧文昭《臼湖漁歌》詩:“萬籟齊收聲寂寂,一葦徐泛影娑娑。悽清入聽消塵想,斷續中流起棹歌。”夜漁之景能“消塵想”,聽而忘俗。清代嚴肇萬寫得更加明白:“非關貸利垂香餌,卻愛絲綸下釣船。蘆笛一聲漁唱也,元音譜舊小神仙。”但也有詩人看到了漁民生活的艱辛。

明末詩人魏吉的家族裡就有不少漁民,他在《藕絲堰歌》寫著:“二月絲,五月谷,漁家賣魚風雨天,二者如土不值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