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勞動故事

名人的勞動故事

毛澤東在延安與農民交談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頑固派在陝甘寧邊區周圍修築了五道封鎖線,隔斷了邊區和外界的交通,使邊區的經濟發生了很大的困難。為了粉碎國民政府頑固派的經濟封鎖,黨中央發出了“自力更生”的號召,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在陝甘寧邊區開展起來了。

這天,警衛班的戰士們正在楊家嶺毛澤東住的窯洞附近召開生產動員會。會上,戰士們個個摩拳擦掌,表示要大幹一場,爭當生產模範。這熱烈的氣氛驚動了毛澤東,只見他快步從窯洞裡走了出來。

“你們在開生產動員會,這很好嘛!”毛澤東來到了戰士中間,滿面笑容地說,“黨中央號召我們開展生產運動,克服眼前的經濟困難,減輕人民的負擔,我們可要帶好這個頭!”

毛澤東雙手叉著腰,環顧著兩旁的山坡,充滿信心地說:“楊家嶺上的土地足夠我們種植瓜果蔬菜了。我們還可以養豬,解決自己的吃肉問題。假如再能搞一個合作社,那我們大家的日常生活用品也不用發愁了。”說到這兒,毛澤東爽朗地笑了。

戰士們被毛澤東這麼一說,彷彿看到了滿山滿坡菜綠瓜黃的豐收景象,於是群情更加激奮。大家圍在一起,出謀劃策,商量怎樣開荒種地,怎樣引水澆田,並決定幾天以後正式開工。

到了開工那天,天剛矇矇亮,戰士們就扛著钁頭下地了。戰士們經過毛澤東住的窯洞門口,看到裡面燈光仍然亮著,大家都知道主席又熬夜了,所以誰也不忍心去叫他。大家躡手躡腳地從門口走過,生怕打攪了主席,不料還是被毛澤東聽到了。沒一會兒工夫,只見毛澤東扛著钁頭找來了,他邊走邊說道:“不是說好了給我一塊地嗎?我的一份在哪兒呢?”

“主席,您考慮革命大事,非常勞累,這開荒種地的小事就不用參加了。您的活,我們加把勁就都完成了。”戰士們異口同聲地說。

“不行!不行!開荒種地是黨的號召,我也不應該例外。”

在毛澤東的一再堅持下,大家只好在臨河不遠處給他劃出了一畝來地。

毛澤東分到責任田後,對這一“爭”來的土地十分珍惜,只要一空下來,他就去挖地。戰士們發現後,一齊趕來幫忙,毛澤東總是堅持自己完成。他說:“你們有你們的生產計劃,我有我的生產任務,這塊地,你們挖了叫我挖什麼呢?別看我的年紀比你們大,我還敢與你們比一比,看誰的田種得好!”

此後,毛澤東硬是忙裡偷閒,一钁頭一钁頭地把地挖好,又壘了一個小水壩,將河水引到地裡。不久,地裡便栽上了黃瓜、辣椒和西紅柿。毛澤東又經常利用休息時間施肥、鋤草,蔬菜越長越茂盛。

一份汗水,一份收穫。夏天到了,毛澤東田裡的西紅柿結得又紅又大,辣椒又尖又長,黃瓜沉甸甸地低垂著頭,個個頂花戴刺的,真是誘人極了。人們每走過這裡,都禁不住要停下腳步稱讚一番。

毛澤東親手開荒種田的消息很快傳遍了延河兩岸,軍民大生產的勁頭更足了。

彭德懷開田的故事

1961年11月,彭德懷回到了故鄉——湖南省湘潭縣烏石寨。他看著童年時代就十分熟悉的家鄉的山水草木,看著闊別多年的父老鄉親,感到格外親切。回想在戰爭年代,鄉親們跟著共產黨鬧革命,拋頭顱,灑熱血,承受了極大的犧牲,終於盼來了全國的解放和革命的勝利。想到這裡,彭總不由得感慨萬千:“是呵,苦了多少年的鄉親們該過過好日子啦”。

彭德懷來到了響塘區南谷公社的陳蒲大隊調查。午飯的時間到了,彭德懷沒有到“公共食堂”去吃大鍋飯,而是撇開隨同人員,獨自一人來到離食堂不遠的賀老伯家裡。剛跨進屋,迎面撲來陣陣煙霧,只見賀老伯正蹲在灶下燒火做飯。

彭德懷關切地湊上去問:“老伯,為什麼不到食堂去吃飯?”老伯沒好氣地說:“有什麼飯吃!只因彭德懷要來調查,大隊才開食堂飯的,還要工分高的人才有得吃。我不去湊這個熱鬧,真是打腫臉充胖子!”

彭德懷一聽,話出有因,順手將鍋蓋揭開,只見鍋裡蒸的是糠粑耙。彭德懷抓起糠粑粑就吃,那粗糙、苦澀的糠直刺喉頭,確實難以嚥下去,他的心痛了,眼窩裡充滿了淚花。

回到故居,彭德懷召開了社員大會,他說:“我是討過飯的,是餓怕了的,可那是舊社會。如今,我們當家做了主人,我們應該抓緊時機開荒種糧,生產自救,把窮隊變為富隊,不應該再有人餓肚皮了。我這次回來是當社員的,隊上要安排我出工,不安排的話,我就邀請婆婆姥姥上山砍柴去。”說幹就幹,從那以後彭德懷就與社員一起參加集體勞動,他特別提倡開田,在工餘時間還動員侄兒一道去開田。

侄兒望著兩鬢斑白的伯伯勸道:“你老人家年紀一大把了,還開什麼田囉?”彭德懷風趣地回答:“年老骨頭枯,正好做功夫!別說我年老,做起事來,還可以跟你們小青年比一比呢!”說完就捋起衣袖,用他那曾指揮過千軍萬馬的手,揮鋤猛幹起來,像個標準的老農。在彭德懷的帶動下,家鄉一塊塊新田被開發出來,種上了綠油油的莊稼。

彭德懷歡歡喜喜地與鄉親們一道收棉花,種麥子,撒下了無數的汗珠。他說:“從今年起,我每年回來參加勞動一個月,別的重活幹不了,幫生產隊看牛,看湖鴨。如果不能回來,就投資一百元交隊上。”就這樣,彭德懷在家鄉立了個不計勞動報酬的特殊社員的“戶頭”。

雷鋒帶病進行義務勞動

有一個星期天,雷鋒肚子痛,他趴在床上忍了一會,想硬挺過去,但又一想,明天還要出車,這樣疼下去可不行,趕快爬了起來,跑到衛生連。

值班醫生問了問病情,按了按肚子,給了些藥片,囑咐說:“不要緊,回去用熱水袋壓一壓肚子,好好休息休息就好了,可別再累著呀!”

雷鋒往回走,路過一個建築工地,工地上那熱烈的勞動場面,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他心裡讚歎著:“嘿,真了不起,不久以前,這裡還是一片煤渣地,現在就要蓋起高樓大廈了。”在這裡勞動的人,個個汗流浹背,幹勁十足。砌磚的和運磚的,展開了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擴音器裡響著一個尖嗓子姑娘的聲音,鼓動得整個工地熱氣騰騰的。

他正要離開這裡,忽聽得那尖嗓子姑娘喊道:“……砌磚的同志大顯身手,以懲每小時一千二百塊的速度,打破了過去的紀錄,運磚的同志加油呀!”雷鋒回身一看,見運磚的兩人一輛小車,一個拉一個推,個個幹得挺歡,還是供不上砌磚的需要。

他忘了肚子痛,跑到推磚場,操起一輛小車就幹起來。他一個推一輛車,裝得滿滿的;上坡時挺費力,幾個工人趕來幫助他,有個工人問道:“同志,誰叫你來的?”雷鋒笑著逗他說:“你們叫我來的呀!”“我們?”“是呀,你們為了社會主義,幹得熱火朝天,就不許我來嗎?”

雷鋒覺得能為社會主義建設添一塊磚,也是好的,他越幹越高興,推著小車跑得飛快,一口氣推了十幾車,臉上的汗珠子直淌,衣服全溼透了。工地上的人都很納悶:“哪兒來了這麼個解放軍戰士,幹得這麼帶勁!”有的說:嘿,真了不起,解放軍同志幹什麼都是好樣的。”

有一位工人端來一碗水,對雷鋒說:“同志,喝碗水,休息一下吧。”

雷鋒說:“不累,謝謝。”接過碗,一飲而盡,用手背抹了抹嘴,又推磚去了。

運磚供應不上的情況很快轉變了。當雷鋒剛剛裝好一車磚的時候,尖嗓子的廣播員甩著辮子跑出來,問雷鋒:“喂,同志,你是哪個部隊的?叫什麼名字?”

“你問這個幹啥?”

“你給我們帶來很大鼓舞,大家要求寫篇稿子表揚表揚你。”

雷鋒說:“我今天沒事兒,到這兒乾點活是應該的。有啥可表揚的。”說罷,推上車就走。

廣播員感動地望著他的背影,自言自語:“還向我保密哩,我非打聽出你的名字不可!”

整個工地你追我趕,熱火朝天,大家越幹越歡。上半天,超額完成了施工任務。中午,勞動結束後,雷鋒拿起軍衣,準備回連隊時,一幫工人忽地把他圍住了。這個和他握手,那個向他致謝。一個穿白襯衣的人,上前來拉住他的手,熱情地說:“你到這裡來勞動,給我們的鼓舞不小。”

雷鋒不好意思地說:“這有什麼!我和大家一樣,只是盡了我應盡的義務。”

那位女廣播員又問道:“可是幹了半天,還不知道你的名字叫什麼呢?”

“我該回去了……”雷鋒拔腿就走。

廣播員故意板起面孔說:“同志,廣播你的事蹟,不能看成光是對你的表揚,這對我們今後的工作,也會有推動作用呀!”

雷鋒只好說出了自己的名字。那位廣播員一甩辮子,笑著跑。不一會兒,她那尖嗓子傳遍了工地:

“感謝解放軍,向雷鋒同志學習……”(來源|齊魯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