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房网的焦虑: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老三?

在中国互联网有一个流传很久的笑话,“老大和老二打架,结果把老三打没了。”

但凡行业中老大和老二开始打架,打架的双方都好像没事人一样,反观老三和实力更弱一些的追随者到最后不是倒闭就是被收购了。

远的例子,有王老吉和加多宝打架,结果和其正莫名其妙地遭了殃;近的例子,有摩拜和ofo打架,结果酷骑、悟空等一批单车死掉了。

搜房网作为中介端口平台的老三(目前老大和老二分别是安居客和链家),似乎隐隐约约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2014年搜房网将品牌更名为“房天下”,但习惯原因,文中仍称为搜房网。)


搜房网的焦虑: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老三?

梳理一下搜房网的发展历程,能发现许多有趣的东西。

以2014年为节点,搜房网的发展分成了两个阶段。在2014年以前,搜房网主要做房产线上交易平台,和安居客、贝壳一样,靠流量和口碑吸引中介在平台上发布房源,平台收取端口费盈利。但在2014年以后,搜房网开始转型做线下,铺设自己的中介门店。线上这块虽然没有完全放弃,但重心开始转向线下。

其实搜房网一开始做得还算不错,有流量,有中介支持,在当时中介的选择除了安居客就是搜房网。但搜房网却硬生生把这个模式给玩脱了。

十年间,搜房的端口费上涨了十倍,让中介们怨言颇多;还推出标准、加强、精英等不同的收费版本,按照竞价排名的模式让中介们不得不主动增加刷新频次。因为不刷新的话房源会被顶下去,中介被逼无奈只能反复刷新。

但端口投资回报率在逐渐下降,当时北京的比率已经从1:12下降到了1:3.8,这种落差自然让中介极为不满。最要命的是,中介们还发现了搜房网有偷偷介入线下的行为,这成了后来中介与搜房网翻脸的导火索。

以上的种种造成了两个后果,其一是搜房网的房源重复率过高,用户体验极差;其二是中介的端口获客成本越来越高,中介开始寻找对抗搜房网的方式。

第一个后果直接反映在了搜房网的房源上。当时北京在租在售不过10万套房源,但在搜房网能查到的就多达60万套。如此高的重复率,虽然不排除有中介故意报复性地发布重复房源,但这让中介感觉自己花了钱,用户看到的却都是虚假房源,没有任何效益,更加影响了搜房网的信誉。

第二个后果的延续则是中介开始结成联盟抵制搜房网。一夜间,抵制搜房网的战火从北京、青岛、上海等地蔓延到了全国。

青岛50家房产中介公司宣布全面暂停与搜房网合作,搜房网青岛房源量由21万套锐减至5万多套;

上海19家中介联盟宣布下架在搜房网的所有房源;

广州34家房产中介公司、超1000家门店集体宣布,将联合抵制搜房网。

从那时起链家也正式与搜房网决裂,开始经营自己的链家网平台。

中介的结盟抵抗,让搜房网元气大伤。2014年第三季度财报,搜房网的净利润为6970万美元,同比下降了27.8%。

被逼无奈之下,同年搜房网开始转型正式做线下,也坐实了它原本就准备介入线下的想法。

但转型线下之路却同样甚是艰难。因为自身没有做线下的经验,需要不断地摸索,而且面对着小中介们的抵制和链家、我爱我家这些已经在行业里扎根多年的大中介品牌,搜房网的线下之路也一直磕磕绊绊没有起色。


从2014年以来这几年间,面对内外的困境,搜房网也在尝试着寻求出路。在2018年初,搜房网宣布与搜狗搜索、百度Hao123、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神马搜索、腾讯手机房产频道这六大流量平台达成合作,希望以此增加流量收入。

这似乎能够给搜房网带来些许希望。

但没想到的是,三个月后,贝壳横空出世,宣告了链家不仅要继续挤压搜房网原本艰难的线下市场,而且在线上也要开始与其展开针锋相对的竞争。

这给搜房网原本慢慢结痂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

更令搜房网意外的,就在两个月后,58集团拉拢了我爱我家、中原地产等一批大中介成立联盟,一同对抗贝壳。

然而在联盟的名单上,却少了搜房网这个曾经的行业老二。

搜房网想必也不会忘记,在今年初,就是这个我爱我家曾经带头威胁安居客要下架房源,终止与安居客的合作。然而才过没多久,曾经对安居客拔刀而向的中介们竟然和58集团结盟了。

遥想四年前,同样受到了中介的抵制,但搜房网和58集团此刻的境遇之差却全然是天上地下。不知面对此情此景,搜房网该作何感想?

唯一能够说明的是,留给搜房网的时间不多了。

“58同盟”和贝壳大战在即,中介行业将再次震荡。但此时线上和线下却都陷入了困境,搜房网这个行业老三又该何去何从?

搜房网的焦虑:为什么受伤的总是老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