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衛:中國製造想「飆車」 必須換裝新型國產「底盤」

高紅衛:中國製造想“飆車” 必須換裝新型國產“底盤”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高紅衛

“中國要想在建設世界製造強國的高速公路上‘飆車’,必須打造出‘雲製造產業集群生態’這個能夠引領新一輪全球生產方式變革的新‘底盤’”。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紅衛在2018國家制造強國建設專家論壇做主題演講時表示。

新一輪全球生產方式變革將首先在離散型製造業取得突破高紅衛說,當代製造業大體可分為流程型製造業、流水線型製造業以及離散型製造業(如航空航天器製造業等)。由於流程型製造業和流水線型製造業具有天然的封閉性,生產線皆根據工藝設計而專門定製,產品品種很少而產量規模巨大,生產效率已經較高,因此生產效率提升空間最大的是離散型製造業。這意味著,新一輪全球生產方式變革的“工業基礎底盤”的構建將首先在離散型製造業取得重大突破。為什麼航天科工做工業互聯網,航天科工本身屬於離散製造業,具有提高效率的巨大空間。

離散製造業的垂直分工雖然分散了風險、分攤了投資,但是也降低了效率。從某種程度上講,傳統的離散製造業有點類似於農業文明時代的小農經濟:業務自成一統,企業功能齊全但各種能力參差不齊,有限資源分佈於研發、製造、營銷、售後服務、企業內部的各類綜合管理與專業管理,以及供應鏈維護、物流鏈維護、社會責任與公共關係諸多領域。邏輯上講,企業通過縱向一體化,可以用成本較低的企業內部管理與流轉替代成本較高的外部市場交易與流轉,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通過縱向一體化,可以增強企業生產和銷售的穩定性,可以在生產成本、原材料供應、產品銷售渠道和價格制定等方面擁有主動權,形成同業競爭壁壘,可以提高企業對市場需求信息反應的靈敏度,可以方便企業隨時調整產業結構而自主進入高新技術產業和高利潤產業等。

實際上,上述作用的有效發揮至少需要滿足一個前提條件:本企業每個方面的能力都是行業一流的。而事實上,企業滿足這一前提條件的概率很低,所以,大多數企業都沒有辦成“百年老店”。

為了有效降低企業的制度成本,提高規模經濟效益,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全球興起了構建產業集群的浪潮,直到今天都方興未艾(比如各種特色產業小鎮就是對產業集群概念的一種豐富和升級——除了生產,還要生活)。

從根本上講,產業集群以傳統的方式部分解決了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遇到的困難,但產業集群並未徹底突破時間、空間限制,也無法滿足企業泛在商業鏈接的終極需求,所以它的宿命註定只是一種全新商業生態建設的“過渡方案”。

雲製造產業集群生態是製造強國的新型“底盤”

高紅衛認為,當前,我國牢牢抓住信息革命的歷史性機遇,大力推進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雲化為核心的技術和產業發展,我國製造業生產方式大變革的基本條件已經具備。2017年,中國製造業的產出幾乎是美國、德國與日本產出之和,不僅高端製造能力逐步提升,而且中低端製造能力也基本完整。因此,如果中國能夠引領新一輪全球生產方式的變革,那麼成為世界製造強國並改變全球產業版圖就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先進製造技術是製造強國的新型“發動機”,雲製造產業集群生態就成為製造強國的新型“底盤”。

雲製造產業集群生態並不複雜,實質上它就是一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產業集群生態。由於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雲化為核心技術的雲服務網絡平臺可以突破時間、空間限制,滿足企業泛在商業鏈接的終極需求,使得產業集群不再侷限於某一地理區域,輕易突破市界、省界甚至國界時空限制,成為一種製造業的“通用底盤”,發揮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的基礎性作用。

以航天雲網為例,近180萬註冊用戶中,85%以上是小微企業,遍佈全球近180個國家和地區,使用8種工作語言,在近2500億元的產業協作合同中,150公里、750公里、1200公里三種典型協作半徑的業務佔95%以上,這清晰地顯示了當前我國區域性產業集群的運行現狀。

高紅衛指出,中國要想在建設世界製造強國的高速公路上飆車,必須打造出雲製造產業集群生態,這個能夠引領新一輪全球生產方式變革的新“底盤”,相信隨著雲製造產業集群生態涵養時間延續,我國製造業的協作半徑會逐步加大,“全球本地化”製造的時代遲早要到來。歷史的大趨勢不可阻擋,政府和企業最好的應對措施是提前做好準備,並在即將到來的新的偉大時代佔據合適的位置,獲取應該得到的利益。具體而言企業主要是參與全球性雲製造產業集群的生態建設,將企業研發、製造、營銷、運營接入全球性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能力協同,開放合作,互利共盈,政府要做的是制定本國國際工業互聯網平臺運行監管規則,保護知識產權,維護公開、公平的市場秩序,各國政府充分合作,推動全球性本地化製造為標誌的新一輪全球化浪潮,為全人類創造更多的福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