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師節」前夕,梧州援非醫生髮回了一份「特別的匯報」

“中國醫師節”前夕,市工人醫院援非醫生鄧先舉從海外醫院發回了一份“特別的彙報”,講述了他在非洲科摩羅執行援外醫療任務中的親身經歷與所見所聞。

萬米高空:救治非洲女患者

今年1月8日,鄧先舉和廣西第十二批援科摩羅醫療隊隊員從南寧起飛,到廣州白雲機場轉乘前往內羅畢的KQ887航班。北京時間凌晨時分,醫療隊隊員們都在飛機上進入了夢鄉。突然,肯航空姐大聲叫喊。

鄧先舉被這突發的叫聲驚醒。只見兩名空姐從座位上使勁攙扶起一名中年非洲女士,並讓她倒睡在地板上。

鄧先舉和醫療隊其他隊員先後上前,向空姐表明身份,並對患者進行診查。發現該名女士意識模糊、呼吸微弱、口唇發白、四肢抽搐,觸摸手腳冰冷,脈搏極其微弱,雙側瞳孔反應尚靈敏,刺痛能定位。醫療隊隊員們大聲用英語和法語呼喚她均無反應。

此時飛機已在四萬英尺的高空中,這名中年女士的狀況十分危急。

醫療隊隊員們當機立斷,立即讓空姐提供氧氣並將面罩給這位女士帶上。吸了幾分鐘氧氣後,該名女士的意識稍好轉,能微弱對答。

經過詢問,醫療隊員判斷她是低血糖症,於是找來巧克力給她吃下,又讓空姐衝了杯糖水讓她喝下,這時她已經能清楚對答。

大約15分鐘後,這名女士面帶笑容走到醫療隊隊員面前,向他們表示深深的感謝。此時,飛機上膚色各異的乘客紛紛對醫療隊隊員們這種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精神豎起了大拇指!

雖然鄧先舉及隊友還在去往科摩羅的路途中,但他們治病救人的任務已悄然展開了。

“中国医师节”前夕,梧州援非医生发回了一份“特别的汇报”

(鄧先舉受當地民眾最高禮節盛裝歡迎)

來回奔忙:一人負責3間手術室

鄧先舉工作的醫院在科摩羅昂儒昂島上,這個島共有32萬人口,島上唯一的一家公立醫院僅有20名醫生、50多名護士。連國內的地級市都比不上,每天工作有多忙可想而知。

這裡醫院有3間手術室,15個手術室護士,8個麻醉護士,只有鄧先舉一個執業麻醉醫師。因此,這裡所有大搶救的麻醉工作全由他一人主持。

“中国医师节”前夕,梧州援非医生发回了一份“特别的汇报”

(鄧先舉工作的地方醫療條件十分簡陋)

在科摩羅工作的半年多時間裡,鄧先舉深切感受到這裡醫療條件的落後。在國內,通常是好幾個人一臺手術,醫生只要把手術單開出,其他的事情都交給手術室醫生去做準備。但是在這裡卻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做,鄧先舉經常是一個人負責3個手術室的麻醉,從早到晚都在3個手術室裡來回跑。此外,他還負責醫院的教學與培訓工作。經常在手術檯上,手把手教當地麻醉護士打臂針。從解剖定位到進針,從藥品配伍到濃度,一一親手指導。由於當地醫護人員基礎差,鄧先舉通常要反覆講、反覆示範。通過半年培訓,護士們進步很快,一些簡單的技術操作都能獨立完成。

除此之外,鄧先舉還擔任醫療隊分隊長,休息時間還要對醫療隊駐地基建進行監控管理。赴非這半年來,他感悟最多的就是:工作累,休息少。雖然每天都“累趴”,但他覺得很充實。

“中国医师节”前夕,梧州援非医生发回了一份“特别的汇报”

(鄧先舉在當地做手術)

挑戰死神:奪回重症患者

科摩羅是非洲一個不出名的小島國,國民健康狀況很差。昂儒昂島過去大出血病人不少,在中國醫療隊沒來之前,這些患者往往命懸一線,生還機會渺茫。自中國醫療隊到來後,情況大為改觀。

鄧先舉及隊友在半年內就遇到了5例大出血病例,在醫療設備簡陋、搶救藥品緊缺的情況下,把這些患者從死神手中一個個搶救回來,把大愛無疆、治病救人的援非精神發揮到極致。昂儒昂島上出生就窒息的新生兒也較多。據介紹,因缺醫少藥,這裡的產婦平時不做產檢,生產時常出現大出血、新生兒窒息、宮內死嬰等。鄧先舉他們到這裡後就經歷了7例新生兒窒息病案,併成功搶救了6例。

“中国医师节”前夕,梧州援非医生发回了一份“特别的汇报”

(鄧先舉準備搶救嬰兒)

此外,他還帶著醫療隊巡迴醫療,為出行不便的居民提供衛生服務,捐贈藥品及物資。因為當地缺醫少藥、衛生環境惡劣,當地人就醫看病很難,每次巡迴診療,當地百姓就像是過節,熱盼中國醫療隊給他們解除病患痛苦。在這樣的基本醫療設備和手術條件完全不具備的環境下,鄧先舉及隊友克服重重困難,搶救了一個又一個非洲患者的生命,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地奉獻,踐行著自己援非的使命。

“中国医师节”前夕,梧州援非医生发回了一份“特别的汇报”

(鄧先舉給當地民眾進行義診)

木薯香蕉:不變的菜譜

不出國門不知歲月靜好,不到非洲不知生活幸福。對此,鄧先舉感悟頗深。本來,鄧先舉在國內時對飲食也沒有特別講究,但到了昂儒昂島後才發現,想吃一頓青菜的小願望都難以實現。醫院每天的菜譜就是木薯和香蕉。一碗香噴噴的米飯,一碟普普通通的肉,都是那麼的遙不可及!

“中国医师节”前夕,梧州援非医生发回了一份“特别的汇报”

(鄧先舉每日的伙食:木薯+香蕉)

然而,最讓鄧先舉頭疼的是當地供電不能保證,一旦停電,用水也受影響。試想一下,當你身體超負荷工作了一天,回到宿舍,想休息開風扇沒電,想洗澡沒水,就連上廁所都沒水衝……這種窘困,與國內的生活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如此環境,如此生活,沒有經歷過的人根本沒法體會到箇中的艱辛。但為了心中的誓言,為了非洲缺醫少藥的人民,鄧先舉深知有一種責任叫堅持,有一種付出叫價值,有一種深情叫援非。

鄧先舉說:援非半年的工作生活,酸甜苦辣俱全,人生會因此而變得豐富多姿,援非,我無怨無悔!

“中国医师节”前夕,梧州援非医生发回了一份“特别的汇报”“中国医师节”前夕,梧州援非医生发回了一份“特别的汇报”

梧州發佈

wuzhoufabu20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