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父親王培性

親愛的父親王培性,離開我們已有20年了,近來慶祝淠史杭灌區開工六十週年紀念,有好幾篇文章都談到我父親的生前業績。這說明,只要你為國家,為人民做了好事,國家和人民是不會忘記你的。閱讀這幾篇文章,父親的音容笑貌,宛然浮現腦際。現特作回憶小文,以資記念 。

王培性,1914-1998年,享年85歲。籍貫江蘇省鎮江市。父親年輕時在蘇州高等工業專科學校土木工程系畢業。該校系現蘇州大學的前身。30年代後期,在江蘇工作。抗日戰爭時期,在四川、貴州一帶從事水利建設。1945年後進入導淮委員會。解放後,在淮河水利委員會從事治淮工作。1958年6月,淮委撤銷,即隨淮委淮南組25位工程技術人員來六安參加淠史杭灌區的設計建設。龍河口水庫基本完工後,調六安地區淮河修防局任副局長。退休後在六安安置休息。

父親是一位有正義感、正直有修養的知識分子,他平時戴一副金絲邊中度近視眼鏡。為人溫文爾雅,說話慢條斯理。要是不考慮好,不經過深思熟慮,他是不會隨便發言表態的。與人交談,一般他都能靜靜的先聽對方申述,然後用他特有的抑揚頓挫的話語與之交談。就是遇到對立意見,他也能做到先讓大家談完,然後條分縷析的談出自已的意見,不會失態搶白。但是在父謙謙君子表象背後,他也能做到恪守為人本份,不講諱心話,不講過頭話,講真話而不講假話 。母親向我們講述過一件事。有一位地委領導人聽了其他人的意見,要求父親到樊通橋完成電站工程的施工和建設任務。父親經現場查勘並核算後,感到該工程不可行,而且經濟上不合理。這位領導人有一次在會上批評王培性思想保守,右傾。但父親在彙報自已的意見後,也不爭辯,安之若素,後來,派另一位同志去施工,但最終是花了很多錢,工程卻半途而廢。父親對此也未置一詞,事情過去就過去了,父親既有君子之風,更能堅持君子之德。

父親是一位技術精湛的水利行業工程技術人員。他是上世紀50年代六安地區僅有的二位高級工程師之一。現在回憶文章中,主要談到史河灌區渠首樞紐的遷建和龍河口水庫的建設二件事,

史河灌區渠首最早設計位置在江店以北的胡莊。但按此佈置,江店沿河大片土地便會淹沒在渠首樞紐的壅水區域。金寨縣委領導認為金寨縣是山區縣,耕地很珍貴,便向指揮部彙報要求遷建。當時淠史杭灌區指揮部主要領導之一,六安地區行署副專員鄭象生同志,認為縣委同志的意見是正確的,但史河灌區渠首樞紐究竟佈置在何處更為合適呢?因此,鄭象生同志便帶領父親和吳琳同志至現場查勘,到現場後發現在胡莊建渠首樞紐,一是河面寬度達800米,河中有很深的淤砂,工程艱鉅而且投資大,又要淹沒大片農田。便沿河而上,最終決定在紅石嘴建渠首樞紐。該處河面寬僅500米,右岸有大片裸露基岩(現進水閘就建在岩基上),基礎好投資少,又解決了江店土地的淹沒問題。這件事,父親和吳琳同志為黨和領導提供了好的參謀意見,實現了工程優化和社會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現在江店地區是金寨縣城的新城區,高樓林立,經濟發達。如果當時不作遷建,那麼就為現在留下很大的社會經濟隱患。

最近有好幾篇文章談到我父親參與龍河口水庫的建設業績,實際上,這裡有項目決策和施工質量控制二個問題。

上世紀50年代,六安大別山區建設了佛子嶺、磨子潭、響洪甸和梅山水庫,既承擔了淮河防洪任務,又攔蓄了大量山區徑流。因此,1958年決定建設淠史杭灌區。其中淠河灌區和史河灌區的水源已有保證。杭埠河灌區設計灌溉155萬畝,其水源工程和渠首工程建在何處,採用何種建設方案,這是擺在當時六安地委和灌區指揮部領導面前的重大關鍵問題。因為這幾乎是一個顛覆性命題,如果建不成龍河口水庫,那麼杭埠河灌區也建不成。淠史杭就變成淠史,沒有杭了。50年代,六安地區水利高級工程師只有2位,另一位是吳琳同志,已擔任了淠史杭灌區指揮部的技術要職,日常事務異常繁重,無瑕他顧。因此,龍河口水庫建設方案自然而然的請父親研究提出。趙子厚同志向父親佈置任務時,鼓勵父親勇敢地完成任務。建設條件講得很清楚,一無鋼筋,二無水泥,我給你的只有人。接受任務後,父親在很短時間內,根據已有的地質、測量和水文資料, 經初步計算,提出了在龍河口建壩,採用粘土心牆塊石護坡沙殼壩的建設方案,既滿足了灌溉用水規劃要求,又符合當地地形地質條件,而且也解決了建設條件的困難問題。父親設想,大壩中央部位的粘土心牆用作保證壩體滲流安全。心牆底部向上遊延伸的水平粘土鋪蓋保證壩基滲流安全。心牆連同其二側的沙殼組成重力斷面,抵擋水庫水體的水平推力。而壩面塊石護坡起到穩定壩面的的作用。從而很好的滿足了大壩的擋水和防滲安全二方面基本要求。六安地委和灌區指揮部領導對此很滿意,這可為灌區建設解決了大問題。現在有的文章說龍河口水庫大壩是世界獨一無二的,這反映大家對這個方案很滿意,很高興。但從水利行業專業角度出發,以上說法似乎有點不那麼準確。因為就築壩材料分類上看,龍河口水庫大壩屬當地材料壩,從壩型上仍屬重力壩,當地材料重力壩是歷史最悠久的壩型,而且現在在壩高和體量遠超龍河口水庫的大壩工程也很多。當然這也沒有關係,是一種滿意和高興的情緒表現,另外,需要說明的是,父親當年接受任務,提出了初步建設方案的決策參考意見,但龍河口水庫是大型水庫,國家對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是有嚴格的程序要求的。龍河口水庫工程包括擋水建築物主副壩、放水建築物、洩水建築物、水電站建築及交通管理等附屬工程。其規劃設計決不是一個人閉門三日可以完成的,所以整個工程後來還是按規定,分階段編制具體規劃設計文件,報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後執行的,在此一併作出了說明。

在大壩建設方案初步確定後,趙子厚同志任用父親作為龍河口水庫的副指揮,技術問題全由他說了算,並授權父親調來縣水利學校全體師生,讓他們24小時守在工地,嚴把質量關。舒城縣委史元生書記說“工程質量由淠史杭王工程師決定 由他一錘定音,其他縣委書記和指揮不能干涉。

龍河口水庫大壩包括主壩和8處副壩。主壩由由東大壩和西大壩組成,中間隔一個小山頭,其壩頂長度分別為320米和280米,最大壩高為33.4米和32.4米。另外自西向東還有杜小店、馬蹄崗、牛角姥、關口、寺衝、落花衝、磨松沖和大塘壩共8處副壩。總長998米。大壩工作面拉得很長,工作面也很大。另外,工地上最多有5萬人同時參與施工,這就是調縣水利學校120名師生共同參與施工質量控制的原因。大壩施工一般程序,先將滿足要求的土料均勻地細碎鋪開,一般厚30公分,然後用石磙子反覆碾壓,滿足密實度要求後,再進入下一層施工。能滿足要求的土料才能上壩,這要求即粘粒含量和含水量,只有滿足要求的土料,碾壓密實後才能保證防滲安全。為滿足要求,工地上有時把糯米漿和土層一層層疊壓才加碾壓密實。土有一個特性,含水量很高和很小時,其密實度都較低。只有含水量達到某個數值(由試驗決定),經碾壓,其密實度才最大。這用土的幹麼重來控制。大壩施工質量控制主要就是土料粘粒含量和幹麼重二個指標的控制(沙殼另有技術標準要求)。當時根本沒有壓路機、拖拉機等壓實機械,地方領導就動員石匠,打製了許多3-4噸重的石磙子,作為壓實工具,人力推拉完成壓實任務。

父親對黨的領導始終抱著無限敬仰的理念。

解放前,父親在各地參加水利建設,目睹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國民黨反動政府官員貪汙腐敗。他抱著“實業救國”的信念,也只能做到“獨善其身”。父親對國民黨統治是痛恨的,他解放前抱著絕不參加國民黨及其外圍組織的宗旨,絕不參加反動組織活動。因此,父親政治歷史清白,沒有任何問題,解放後,父親親歷偉大的治淮運動,親眼目睹人民翻身解放當家作主。新舊對比,父親對黨的領導抱著無限敬仰的理念。這也就是父親能積極參加治淮和淠史杭灌區建設的基本推動力。劉伯承元帥為淠史杭題詞“革命精神,科學態度”。趙子厚同志將其寫成大幅對聯掛在堂屋。父親認為這兩句話很完美,是為人做事的根本,時時念叨,表達對黨的敬仰。

黨對父親也是政治上關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顧。解放後父親曾二任安徽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7年前,父親是省政協委員。1962年,周總理在廣州會議上作關於知識分子的報告,父親聽了傳達,很振奮,更想到近年趙子厚、史元生等領導對自己的幫助。因此親筆撰寫了入黨申請報告,並遞交單位黨組織,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遂願,成為終生遺憾。由於父親長期在基層工作,退休後,淠史杭總局領導為父親購置了一個乾淨的院落,位置在現總局對面健康苑某處,供他休息養老(現已拆除重建)。對此,父親經常說,對共產黨要抱著感恩的心態。

父親:黨和人民沒有忘記你在治淮和淠史杭灌區建設中的功績,人民肯定你對確定龍河口水庫初步建設方案所做的工作和貢獻。現在是解放後政治經濟發展的最好時機。和鎮和我都已退休,我現在退休返聘,仍在原工作崗位上做奉獻。 母親已於2015年安然仙逝。想必二老在地下相遇,互相照顧安度生活。孫輩們都能安居樂業。

願父親母親安息。

(本文水利技術方面闡述得到六安市水利局原副總工李純宇同志的大力協助,順致謝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