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人會特別執著於對錯?打臉和甩鍋是如此高頻的詞彙,同理

為什麼很多人會特別執著於對錯?我覺得有兩個深刻的原因:

為什麼人會特別執著於對錯?打臉和甩鍋是如此高頻的詞彙,同理

1. 在很多家庭中是沒有足夠明確的個人邊界的,但人又天然需要維護自己的權利,當不能說「你管不著」的時候,就只能用「我是對的,你是錯的」來擋住對方的入侵。

人性永遠會尋找出口,當一種文化不允許人去談權利,那人必然會發明出新的對策來,這種對策就是講對錯。

此外,講對錯既是防守策略,其實同樣也是攻擊策略,要操縱對方的行為,只要讓對方覺得自己錯了或者所做不合理,對方就會極其難受,因為受「對錯文化」洗腦深重的人在這種情況下很難說出「我樂意」或「你管不著」這種“不講道理”的話。

為什麼人會特別執著於對錯?打臉和甩鍋是如此高頻的詞彙,同理

2. 中國是恥感(shame)文化。相對應的是西方的內疚(guilt)文化。恥感文化和內疚文化的核心差異在於,恥感指向自我,內疚指向他人。

恥感文化的問題在於,一旦事情發生之後,人的心理重點都放在自我身上了,對對方造成了什麼反倒成了一個次要問題。你可能會覺得,不對啊,做錯事感到羞恥,正是這種羞恥感讓人去彌補過錯,難道不是如此麼?

對,也不對。對的地方在於,羞恥感的確可能驅使人去彌補過錯,但彌補過錯卻不是擺脫羞恥感的唯一途徑,還會有、合理化、正義化、甩鍋、逃避等多種方式來應對,畢竟羞恥感的核心在「自我」而不是「他人」,這直接決定了強烈羞恥感感知下的個體的關注核心並非被影響的對象,而是自己。

換句話說,恥感文化的核心從根本上就不是同理心(empathy)導向的。說到這裡我們就理解了,為什麼同理心在恥感文化中是一個很困難的概念了,因為很多時候精力都用來保全自我了——怎麼才能不用挖個地洞把自己埋起來,怎麼才能保存住自己的臉面。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哪還有空間真正的去同理對方。

那內疚文化是什麼?內疚感的核心是我的*行為*對*別人*造成的影響是什麼,而不是指向自我(糟糕!這下別人會怎麼看*我*!)。

換句話說,恥感文化天然是「對人」的,而內疚文化天然是「對事」的。中國自古主要通過恥感來實現social norm(社會規範),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幾乎分不出來對人和對事的區別,因為從小的生存環境中從來只有「對人」這一項。

就像我們蘭方人分不清前鼻音後鼻音一樣。

那麼,這和對對錯的執著有什麼關係?

當然有關係,犯了錯的恥感如此重,這錯哪犯得起?既然犯不起,那不好意思了,我只能是正確的。

***************

* 一個社會需要維護的規範越緊,越嚴格,越rigid,那麼就越可能傾向於使用恥感。因為恥感這種核武器一旦安裝好是真的可以形成很大的預防性威懾的(只是一旦因為種種原因犯了錯,那可就不大妙了,恥感越強,越容易backfire,不擇手段來擺脫,嚴重的時候,為了擺脫恥感反過來進一步傷害被傷害者的也有。)

* Leith, K. P., & Baumeister, R. F. (1998). Empathy, shame, guilt, and narratives of interpersonal conflicts: guilt‐prone people are better at perspective tak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66(1), 1-37.

* 為什麼「打臉」和「甩鍋」是如此高頻的公共詞彙,同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