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人,這些老照片裡可能有你的青春!

改革開放的四十年中

我們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種變化也反應在電網人的工作和生活中

本期,我們通過一張張斑駁泛黃的電力老照片

回顧幾十年來電網人一路走來的足跡

見證我國電力事業的鉅變

一張張的老照片

定格下了老一輩電網人為電力事業奉獻的身影

也記憶了他們的歲月與青春……

1

與變電站相守30年,兄弟們都老了

電網人,這些老照片裡可能有你的青春!

電網人,這些老照片裡可能有你的青春!

講述人:國網浙江檢修公司瓶窯運維站 張利民

我叫張利民,是一名一線的運維人員,我跟照片中的同事們守護瓶窯變已經30餘年。瓶窯變是浙江省首座500千伏變電站,於1987年投運。30年前,沒有電腦監控畫面,我們需要藉助身後的這塊主控屏上的指示燈、儀表來進行設備監控,當時是8小時倒班制,每小時都需要人工進行數據抄錄、比對分析。當時的主網接線還很薄弱,我們時刻都不敢放鬆。

這塊主控屏可算是見證了瓶窯變自投運以來的歷程,它於1986年產自瑞士亞細亞公司,目前部分還在繼續使用,1987年跟隨它一起引進的還有其餘9個國家的設備,被外界戲說為“八國聯軍”。當時我就堅信,我們總有一天會用上屬於我們自己的中國製造。現在回過頭來看看,沒讓我們等待太久,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我們不僅做到了設備國產化,還做到了智能化。這30年來,瓶窯變的廠站規模也在不斷壯大,一個變電站從過去的上百人維護,到如今的幾十人可以運維檢修七座站,我深刻感受到了發展的力量。

2

供電營業廳的變遷

電網人,這些老照片裡可能有你的青春!

電網人,這些老照片裡可能有你的青春!

講述人:江蘇常州供電公司 黃正芳

從前,我經常看到父母一到月底就到供電營業廳交電費,而現在,我只需要在家裡打開手機軟件,點幾個按鈕,我的電費就交清了。

聽營業廳的同事說,80年代的營業廳,櫃檯高一米二,客戶站在櫃檯外面辦理業務是當時非常普遍的一種形式。1995年底,當時的常州供電局實施優質服務體制改革,創立用電服務中心,在行業內外首開“一門式”服務模式,成為當時國內功能最全的供電營業“窗口”。

進入新時代,95598網站業務開通,居民客戶辦理業務實現網上“一指通”。現在,客戶只要在手機上一點,就能查詢電費賬單、交費記錄等。公司建成櫃檯、電話、網絡、手機等多元化的服務窗口,給客戶的生活帶來了便利。

3

調度中心大變樣

電網人,這些老照片裡可能有你的青春!

電網人,這些老照片裡可能有你的青春!

講述人:新疆昌吉供電公司 王秀娟

我從1989年開始上班,當時我們電力調度控制中心設備比較簡陋,調度使用的變電站一次接線圖和變電站直接線路都是通過面板反映出來的。當時的電腦都是“大腦袋”,反應也比較慢。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電網也隨之不斷髮展。現在,我們通過電子大屏能清晰地看到昌吉州電網各電壓等級接線情況以及潮流分佈。而且現在我們調度電網使用了很多先進手段,比如說OP3000系統,OMS系統、生產信息管理系統、營銷業務系統等,電網運行狀況能全方位掌握,處理電網的故障也更加高效了,所以我們的電網也是越來越安全可靠了。

4

我與華池電力的40年

電網人,這些老照片裡可能有你的青春!

電網人,這些老照片裡可能有你的青春!

講述人:甘肅華池縣供電公司 杜成傑

我叫杜成傑,是甘肅華池縣供電公司的一名退休職工,我的職業生涯應該算是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來華池電力的發展歷程。

1970年,我初中畢業後經組織安排被分配到華池城關變電站,那時的設備和環境都很簡陋。到了1979年,華池的電力的供應依舊是捉襟見肘,當時縣裡只有兩臺柴油發電機,可算是華池用電的“基石”。

1982年,華池電力邁開了發展的步伐,引進電源、更換各種設備。直到1998年,華池人民的用電才擺脫了“擠牙膏”的困境,城關變電站也大變樣了。

要說翻天覆地的變化,要數2014年,華池供電公司將35千伏城關變電站進行增容改造,設備全部更換,在變電站旁邊還新建了公司辦公大樓。

5

我們真是趕上了好時候

電網人,這些老照片裡可能有你的青春!

電網人,這些老照片裡可能有你的青春!

講述人:江西贛東北供電公司 朱子浩

我從2014年開始擔任江西贛東北供電公司調度員,我現在的工作環境,和以前的調度室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調度室是供電企業的心臟,它的每一次更新換代都見證了企業發展的歷史。據和我一塊上班的老師傅講,90年代的調度室非常簡陋,兩張桌子、幾部電話機和幾臺電腦。走進調度室最顯眼的就數那個佈滿整面牆的贛東北電網電氣一次主接線圖模擬屏,主要是便於調度員工作上的模擬顯示。改革開放四十年,電網得到空前發展,調度室也經歷了數次的變化,已從模擬走向數字化再到智能化,我們真是趕上了好時候。現在,電網運行情況、電網運行方式的變化只需在電腦上一點,便一目瞭然。

6

從黑板到電腦,不變的是堅持培訓

電網人,這些老照片裡可能有你的青春!

電網人,這些老照片裡可能有你的青春!

講述人:江蘇溧陽市供電公司 彭迪

第一張圖片拍攝於1999年3月19日,當時公司的業務骨幹姜國良正在公司老大樓2樓會議室為新招聘的農電員工開展上崗前的業務培訓。第二張圖片拍攝於2018年7月30日,公司兼職培訓師李科偉正在技能實訓基地為農電大學生開展高級工前的鑑定培訓。

同樣的場景,卻相隔了20年的時間,曾經的黑板、粉筆,現在的白板、投影、電腦。不變的是在這20年裡,溧陽市供電公司積極做好農電員工的技能培訓工作、增強員工隊伍素質,極大的提升了農電隊伍的整體技能水平。

7

騎摩托去抄表的日子一去不復返

電網人,這些老照片裡可能有你的青春!

電網人,這些老照片裡可能有你的青春!

講述人:江西上饒縣供電公司 彭曉林

我是江西上猶縣供電公司安全質量監察部副主任彭曉林。1999年,我擔任上饒縣沿湖供電所第一任所長,一晃19年過去了,沿湖供電所經過一期農網升級改造,由原來的1000餘戶用電戶增加到2600餘戶,變壓器從16臺增加到38臺,沿湖供電所也併入了城區供電所。

近年來,電網企業一直在不停進步,從人工收費到銀行扣費,到現在電e寶等多渠道交費方式的推廣,廣大電力客戶動動手指就能完成付費,連抄表也都已經是智能遠程抄錄了,以前騎著摩托車去抄表的日子一去不復返。能夠見證電力的發展,我由衷地高興。

8

設備更智能了 電網更可靠了

電網人,這些老照片裡可能有你的青春!

電網人,這些老照片裡可能有你的青春!

講述人:陝西銅川供電公司 楊欣向

這張老照片是1987年我在銅川市110千伏宜君變電站巡視抄表時照的,那時候的變電站沒有經過改造,表計、光字牌都在櫃子上,每天早中晚三次巡視全站設備之後,要準確無誤地將設備運行數據抄錄下來,工作票、操作票、值班日誌都需要手寫,一個月下來就能記完好幾大本。當時變電站都是充油設備,設備運行很不穩定,遇到雷雨天氣,設備故障跳閘是常有的事,當時設備比較老舊,手動合閘操作起來比較困難,也很費時間,所以起早貪黑、加班加點是常有的事。

從1982年我擔任變電值班員開始,到值長再到班長,到現在我幹變電運維工作已經幹了36個年頭了。36年裡既有艱辛,又有甘甜。30多年來我見證了銅川電網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的變電運維人算是很幸福了,設備更加智能了,電網更加可靠了,變電運維管理也更加安全、精益。

9

從村電工到臺區經理

電網人,這些老照片裡可能有你的青春!

電網人,這些老照片裡可能有你的青春!

講述人:浙江餘姚市供電公司 勵猛鋒

我是浙江餘姚市供電公司臨山供電所的一名臺區經理,今年56歲,一直工作、生活在臨山,可以說見證了這個沿海小鎮改革開放40年來的電力變遷。

1986年,我成為了一名村電工,負責收電費、安裝電器等工作。當年都是機械錶,我必須挨家挨戶上門抄表,機械錶精度差,變壓器下的二級表跟用戶總的電量常常對不上。現如今,智能電錶的普及讓我可以在電腦上查看用電量,電e寶等指尖繳費的廣泛應用,更是方便了客戶。

2012年,臨山在浙江省率先試點開展電力駐村服務,我成為第一批駐村服務的臺區經理。每週我都會到駐村服務點,做好用電諮詢、故障報修等工作,開展電力宣傳、表後延伸等服務。我是臺區經理,還是電力設施維護員,業擴報裝代辦員,用電安全宣傳員,我們與電力客戶的關係越來越緊密。

10

再不像以前,颳風下雨就會發生故障了

電網人,這些老照片裡可能有你的青春!

電網人,這些老照片裡可能有你的青春!

講述人:青海西寧供電公司 張永發

110千伏小橋變電站不僅見證了改革開放40年來西寧的高速發展,也見證了上一代西寧供電公司員工的成長。

上個世紀70年代建設小橋變電站的時候,變壓器是“坐”火車到西寧的,當年為了把主變——這個笨重的大傢伙運到變電站,就花了近半個月的時間。那時候沒有大型運輸車輛,沒有水泥路,工人們通過人力、走板、滾輪、平板車,一點一點地將變壓器往小橋變挪,工程難度非常大。

那時候設備差,不像現在,設備越來越好,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從晶體管保護裝置,到集成電路保護、微機保護,再到智能化,變化太大了。我們的國家強大了,電網越來越堅強,再不像以前,隨便刮個風下個雨就發生故障了。

看完這些照片

有沒有勾起你的回憶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有意義的電網老照片

不妨也來參加我們的活動

與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故事吧!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聯繫電話:010-63412475


來源|李韻 馬佔財、石巖 張文華 彭迪 黃婷 亢旋 馬家晨 馬頂鈴 苗雲夢 毛藝等

審核|張雲

監製|加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