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編幹部隊伍面臨的困境!

鄉鎮事業編幹部面臨的主要困境

事業編幹部隊伍面臨的困境!

身處一線,壓力山大

鄉鎮雖小,責任重大,是國家政權穩固的基礎。“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上級政府的各項工作,最終大部分都要靠鄉鎮幹部去落實。

事業編幹部隊伍面臨的困境!

鄉鎮工作內容涉及經濟發展、社會治安、計生維穩、市容衛生、勞動力安置、民政福利等等,其中多項是考核幹部時“一票否決”的“硬指標”。隨著鄉鎮發展的提速,群眾的利益訴求日益增多且更加多元化,鄉鎮幹部常常處於“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的高強度工作狀態,往往是疲於應付。許多事業編幹部反映工作壓力很大。通過調查分析,排在鄉鎮事業編幹部工作壓力前三位的分別是“權力小而責任大”(佔58.56%)、“檢查考核評比多”(佔56.02%)、“綜治維穩任務重”(佔46.55%)。此外,“工作任務落實難”(佔44.93%)、“招商引資任務重”(佔38.02%)也佔了相當大的比重。

事業編幹部隊伍面臨的困境!

晉級太難,收入不高

從職務晉升看,由於身份的限制,鄉鎮事業編幹部轉為公務員的機會很少,而考進鄉鎮領導班子的機會更少。一般只有在換屆時才有機會通過激烈競爭,晉升到行政編副科級崗位。據統計,通過考試進入公務員隊伍的事業編幹部只有4.13%,得到提拔晉升的只有1.70%。此外,鄉鎮事業編的副科級管理崗位本身就很少,現有的少量副科級崗位(如維穩信息員等)還因設置不規範,面臨被清理的尷尬處境。目前,許多鄉鎮事業編幹部到退休也就是股級。為此,有的事業編幹部調侃自己,“抬頭就是天花板,一眼就能看到退休”。

事業編幹部隊伍面臨的困境!

當前,機關事業單位的工資收入與職務、職稱高度相關,晉級難直接影響到工作人員的收入。許多事業編幹部臨近退休還領著股級的工資。相比同齡的行政編幹部,事業編幹部不僅職務低,而且收入也低。

由於職稱評聘條件受名額、職級、崗位等因素限制,再加上鄉鎮事業編幹部隊伍的人才結構、工作內容與職稱評定的條件存在嚴重背離,事業編幹部通過職稱來提高收入待遇的非常少,從而增加了滋生腐敗的隱患。

事業編幹部隊伍面臨的困境!

崗位固化,交流不暢

多數鄉鎮事業編幹部不僅提拔無望,而且受編制、身份、工作條件等因素的影響,能交流到縣直事業單位、縣城周邊鄉鎮工作的機會也較少。許多鄉鎮事業編幹部長期在同一個單位、同一個部門從事相同的工作,一干就是5年、10年,甚至20年以上,工作熱情極易出現匱乏。據統計,2011-2015年,江西全省鄉鎮事業編幹部交流到縣以上事業單位的比重只有3.84%。有的事業編幹部戲稱自己是“一個崗位幹到頭,一個鄉鎮到退休”。

事業編幹部隊伍面臨的困境!

事業編幹部隊伍面臨的困境!

橫向對比,心有失落

由於鄉鎮工作多而雜,對專業要求不是很高,再加上鄉鎮人才結構不合理,導致鄉鎮幹部“混編混崗”現象普遍。在與行政編幹部的對比中,許多事業編幹部極易產生心理落差。

有的事業編幹部訴苦說:“跟公務員做的事,那完全是一樣的,但提拔的機會就不一樣。”例如,有的地方黨政辦主任(事業編幹部)一直無法挪動,但手下公務員卻一直在通過考試流動,好似“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對於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的政策,事業編幹部普遍存在不滿情緒。

此外,在福利待遇上,還有諸如車改等政策方面的差別。因此,有的事業編幹部自嘲“同工不同酬”。

事業編幹部隊伍面臨的困境!

年齡斷檔,青黃不接

從總體上看,35歲以下年輕幹部不足1/3,存在後續缺人的潛在風險。在偏遠地區的鄉鎮,這種情況表現得更為明顯。

通過實地走訪瞭解,調研組發現部分偏遠鄉鎮事業編幹部平均年齡超過45歲,其中40歲以上幹部佔比接近70%,而30-40歲之間的幹部只佔9%,其餘為新轉入的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及退伍安置人員等。

不僅如此,由於工作艱苦和發展空間有限等問題,不少鄉鎮年輕事業編幹部還存在“人在曹營心在漢”的現象,工作不專心,總在想方設法脫離鄉鎮事業編幹部崗位。

近年來,通過考試、跳槽以及辭職等方式離崗的事業編幹部絕大部分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幹部。對於離開鄉鎮事業編幹部崗位後的去向,“考公務員”願望佔比最高,達47.48%,其後依次為“調到縣以上事業單位”(34.97%)、“自主創業”(12.12%)、“調到國有企業”(3.36%)以及2.07%的其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