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豐縣張軍召:貧困羣衆的「小事」就是我們的「大事」

映象網平頂山訊(記者 李學義 通訊員 楊國棟 王璐)

“嬸子,俺給您買了根柺杖,您拄著走兩步試試,看看順手不順手手。”“現聽,你病好點沒有,身體感覺咋樣了,俺今天忙完早,過來看看你。”“你好,特產店嗎?三間房村的柴雞蛋都給你聯繫好了,你今天過來收吧.......”8月18日上午,寶豐縣觀音堂林業工作站三間房村第一書記張軍召開始了繁瑣又細微的“日常”工作。

他的“日常”工作,或許在許多人眼裡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張軍卻認真又細緻的瞭解情況、排查問題、加以解決。

今年6月,寶豐縣商務局經過多方考慮研究,積極向組織推薦了張軍召為觀音堂林站三間房村第一書記,帶著組織的信任和一顆永遠跟黨走的心,17年黨齡的張軍召走馬上任了。

寶豐縣觀音堂林業工作站三間房村位於該縣最西北部,與汝州市搭界,下轄8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共有262戶965人,其中貧困戶70戶164人,是該縣6個深度貧困村之一。

面對這樣的現狀,張軍召沒有被困難嚇倒,駐村後,他立即進入工作狀態,走村串戶摸清底子,理清路子,從細小處入手,把70戶貧困戶走訪了一遍,既熟悉了情況又聯絡了感情。看到81歲的貧困戶胡小葉沒柺杖,走路不方便,他就買了送去;貧困戶寇現聽生病住院了,他像親人一樣去醫院看望,村民們哪裡需要他,哪裡就可以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他來村上以後,沒事都來家裡坐坐,嘮嘮家常,講講政策。”“小張老勤快了,他看俺年齡大了,怕俺沒有力氣幹活,經常過來打掃家裡衛生。”“張書記待俺們的好,俺們都記在心裡看在眼裡,那不是表面文章,光說說算了。俺們農村人沒有文化,但是俺們都知道他是真心幫扶俺們。”細微之處見真情,張軍召的認真、細心、用心工作,收穫了群眾滿滿的信任。

8月夏日,依然驕陽似火,精準扶貧工作也開展的如火如荼。為了讓村裡的貧困戶掌握一技之長,張軍召邀請寶豐縣人勞局為群眾進行為期七天的麵點技術培訓,培訓群眾240餘人次;他還邀請縣城醫院的醫生們前來義診,為該村群眾檢查身體。

張軍召吃住在村室,放棄週末和節假日,踏踏實實的做著微不足道的“小事”。兩個月雖然時間不長,但三間房村舊貌換新顏,村室文化廣場建成了;16500米自來水管道鋪成了,解決了70戶貧困戶的吃水難問題;“六改一增”全部完成了;米發財家的危房改造完畢了;健身器材廣場正在建設中;辣椒醃製品準備註冊農產品商標了......

“俺沒幹啥事,就是多跑跑腿兒、多與群眾說說話,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兒。”駐村以來,張軍召黑了、瘦了、頭髮也長了,但是他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念卻更加堅定了。

(映象網平頂山新聞熱線 18037585596 微信:280006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