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青年說|基層青年工作者張麗萍:不求C位出道,甘做一粒細沙

【人物自述】

我是蘇州青年張麗萍,一名基層青年工作者。

習總書記在講話中說,青年人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就好比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釦子扣錯了,那麼接下來的扣子都會扣錯,所以青年人從一開始就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

在我看來,人的一生不僅是實現個人價值,更應該去儘自己的社會責任。時光如梭,我在高新區通安鎮工作已經10年了,工作筆記足足12本,疊起來有27釐米高,這是一段難忘的經歷,也是一段滿懷憧憬的歲月,不僅記錄在本子裡,更是鐫刻在我的腦海中。這些年收穫很多,有苦惱有快樂,有淚水有歡笑,有艱辛有收穫。

我是2008年江蘇省聘大學生村官,先後在樹山村、華通五區、農林中心等多個崗位鍛鍊過,從一名“嬌氣”的大學生歷練為一名“土氣”的基層工作者。2008年8月上班第一天,跟隨樹山村婦女主任一起走訪。我全副武裝塗好防曬霜、戴好遮陽帽坐在她的電瓶車後面,走了幾戶後,我們婦女主任忍不住說:“小張啊,我們農村工作很辛苦,你去看看我們村民有哪個是白的,一天基本都在外起早貪黑幹農活,曬黑點沒關係只要健康就行,曬黑了還顯瘦呢?”婦女主任這些話,讓我放下了包袱。

在樹山村工作的那些年,沒有雙休,單休也往往沒有保障,晚上經常加班。樹山村經過產業結構調整後,種植茶葉、楊梅、翠冠梨三大農產品,每到茶葉上市期間,我要到林場車間包茶葉充當車間小妹,一天下來眉毛、睫毛都是白茸茸的;清明期間前往山地護林防火,充當護林防火志願者;梨花節期間,充當文明交通志願者;在村裡,採過楊梅、摘過梨,經歷過人口普查,挨家挨戶上門核對普查信息;酷暑天恰逢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跟隨小隊長走遍山地組別,劃分四至界限,後來,樹山村也獲評“蘇州市林權制度改革先進集體”;為推廣樹山三寶,多次參加優質農產品展銷會,搬過箱子、扛過稱,早沒有蘇州小娘魚的那種嬌氣。

因組織安排,2013年我調到社區工作,社區工作更考驗一個人的綜合協調能力,上下居民樓漏水了、樓道內的電燈不亮了、廣場舞音響音量大了,很多瑣碎的小事情,都要第一時間去協調,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總能一件件妥善解決。在社區,我也協力打造樹山情、樹山娃、好鄉鄰、社工節等一批社區文化服務品牌,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完成的《樹山娃快樂驛站——高新區通安鎮未成年人校外教育成長計劃》調研報告被中央文明辦錄用。

很多人問,你在基層苦不苦?事實上,答案是苦。基層工作累不累?答案是很累。但我相信,年輕人在基層工作就是要不忘初心,要做一粒“沙”,平凡渺小,但經過特別的孕育,就能變為璀璨的珍珠。

我於2017年通過公務員考試,進入大學生村官選調生培養管理。去年8月經換屆選舉後擔任通安鎮團委書記,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從事團工作以來,我一步一個腳印,積極參加各種社團活動、志願服務,組建社區大學生加入志願廣播員隊伍,為共青團事業盡心盡力,為青年成長髮展搭建平臺。2014年我負責註冊了鎮首個社區青年社會組織——樹山娃快樂驛站,當年榮獲區青年社區公益項目三等獎。2015、2016負責的項目連續兩年榮獲區共青團工作創新二、三等獎。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榮獲太湖國際馬拉松優秀志願者組織單位。我帶領通安鎮團委獲評2家市級青年文明號,蘇州市五四紅旗團委等榮譽稱號。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寄語青年,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接下來,我將更加勤奮和努力,發揚基層團乾的帶頭作用,用激情和活力,紮紮實實地投入到工作中,帶領團委小夥伴們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記得一位名人說過:“把做好每一件事作為一種習慣,當你堅持下來的時候,就會發現困難越來越少。現在的堅持是二十歲的天職,四十歲的成本,六十歲的驕傲,八十歲的無悔。”基層工作十分清苦,不僅是對自己素質和能力的一種磨練,更是人生難得的一筆財富。我認為,無論在什麼樣的崗位上,都堅持把本職工作看成是“孕沙為珠”的最好載體,潛心工作,不僅要抬頭望天,更要腳踏實地。新時代新青年新擔當。在此,我也呼籲有志青年人,用所學知識服務家鄉、建設家鄉,紮根基層沃土,甘做一粒“沙”,通過歷練最終成長為一顆在崗位上發光發亮的“珍珠”,十年青春灑熱土,紮根基層寫青春

蘇州青年說|基層青年工作者張麗萍:不求C位出道,甘做一粒細沙

【蘇州青年說·對話張麗萍】

問:作為一個女孩子,為何毅然選擇了“上山進村”?

答: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小時候也看到過家人幹農活,也許就是在那時候埋下了一顆種子。大學期間學的是園林專業獲得了農學學士,2008年畢業那年,為了響應江蘇省“一村一名大學生”計劃,我毅然報了名,併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因為基層的廣闊天地正是施展才華、磨礪意志的大舞臺。

問:服務基層十年,經歷過多個崗位,最讓你難忘的是那一站?

答:最難忘的是我工作的第一站——樹山村,是一個比孃家還要親切的地方。難忘的事情有很多,剛開始村民不理解,你一個大學生來幹什麼能做什麼?其實最主要的是從村官到村民的轉變,明明白白說事,簡簡單單做事。

問:基層工作有時候是乏味而又困哪的,你是如何排解自己的?

答:其實也說不上排解,基層工作雖然繁瑣,但是忙併快樂著。如果有難事、煩事,一方面虛心請教。適當的尋求同事們的幫助,另一方面勤於學習。一切困難都是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有限造成的,所以我也勤於學習,獲得了在職研究生學歷。

問:在這裡付出了十年青春,自己收穫了什麼呢?

答:收穫很多,很難用一兩句來概括。基層經歷,收穫了人生最寶貴的財富。

一是收穫了更加正確的三觀。這幾年可以說是一次有針對性的“補課”,更瞭解社情民意,看多了經歷多了,使得我更加全面、正確的樹立三觀。

二是收穫了務實的工作法。如果說機關工作是戰略高度考慮的問題,基層工作就是戰術問題,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工作方法。多崗位的鍛鍊,對多條線的主要業務流程、主要工作、對接部門等有較為全面的認識,有助於推進自身工作的統籌能力。三是收穫了真摯的鄉土情。接觸了很多領導和同事,從他們身上學到了不少知識。有時候回到以前工作的崗位,遇到老黨員們,基本都會打個招呼,交流幾句。

【馬克思主義學者點評】

一滴水怎樣才能不幹涸?答案是把它放到大海里去。一滴水只有匯入浩瀚的海洋,它的生命才能長久存在,永不幹涸。人也是如此。只有把自己放到社會這個大學裡,才能不斷汲取智慧和力量。張麗萍從畢業開始紮根基層一腔熱枕,到現在深植沃土初心不忘,正是在不斷為人民服務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她用青春詮釋了人生的理想,用行動成就了人生的價值。

——蘇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王永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