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造就這種現狀!到底是誰的無奈?

房價飛速上漲,隨著房價一年高過一年,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面臨著買不起房的壓力。年輕的一代開始“蝸居”,成為“蟻族”,嘗試“裸婚”,當然也有些年輕人開始“啃老”。有人說:“啃老”的一代是悲哀的,可恥的。也有人說“啃老”的背後,是這代人身上所獨有的無奈……啃老買房,到底是悲哀還是無奈?你說的清嗎?

上週末,一篇媽媽拒絕給兒子在買房的手寫信,刷爆了朋友圈。她26歲的孩子,想要父母替自己買一套房。但這個媽媽,毫不猶豫拒絕了兒子,還給他寫了一封信。

信的內容如下:

高房價,造就這種現狀!到底是誰的無奈?

啃老可恥,不啃可悲

在我看來,這封信的三觀很正,沒毛病。

尤其是信中那句:“你終歸要自己飛翔的,而我和你爸爸只是你堅強的後盾,而不是永遠頂在前面的那個”,讓人不禁看得眼角有些發酸。

但是在網上的一些評論,卻看得讓人不得不感慨,甚至有些心寒。

掛在評論第一位的是這麼回覆:“這個媽很好,她好就好在,不是我媽。”

更可怕的是點贊數竟然超過了2000,達到了2560亮。

還有高讚的評論如下:“這媽媽太秀了,沒錢就沒錢,站在道德制高點寫一封信來教育兒子有點過了,搞不好適得其反!”

第三高贊:“劣質父母,經常掛在嘴邊就是兒孫自有兒孫福。”

高房價是事實,也的確是壓垮了一批年輕人的脊樑,我們也知道這個現狀,十之八九的年輕人在畢業後5-10年都未必能夠攢夠幾十上百萬的房款。但是,這位媽媽又有什麼錯呢?一個健康的社會生態,難道不應該如此嗎?

房子與理想,還有未來,都是很遙遠的東西,需要自己獨立去爭取。父母可以是你的避風港,但是絕對不是你該利用的墊腳石。

高房價,造就這種現狀!到底是誰的無奈?

但是要說信中的兒子,也沒錯。大多數人都會有這樣的困境和疑惑,這不過是一個典型的囚徒困境,也是大多數人的牢籠。

客觀來說,一部分人啃老買房並非主動“啃老”,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工作、去生活,但由於現實生活中就業難、社會競爭大、房價偏高等社會環境因素客觀上促使年輕一代“傍老”與“啃老”。

因為這個世道就是如此,20%的人掌握著社會80%的財富,其餘80%都只能平庸的生活。

有興趣的人,可以搜索北京市首次購房平均年齡與東京市首次購房平均年齡。

一旦中國的父母掏出幾個錢包支援兒女買房,是可以將首次購房的平均年齡,哄抬到二十七歲。而一個不啃老的普通人,大概率只能在三十七歲購房,再加上獨特的丈母孃經濟,買不起房的男子,在二十七的時候,大概率無法結婚,甚至想在一起都很難。

而中國樓市戲劇性的上漲,也造就了賺錢能力相同的男青年,往往更敢於啃老,早買房的人佔了大便宜,不啃老遲買房的人吃了大虧。

當然,此處的啃老特指父母本身也不太富裕的家庭,掏多少都掏得起的有錢人不在討論範圍內,那不叫啃老。

2018年上半年,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均價8585元/平方米,同比上漲8.7%,很快全國新房均價破萬。於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們的平均收入。

2017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5974元,每月是2164.5元,平均情況下,一個人不吃不喝買一套60平米的商品房需要19.83年。

對於90後的年輕人而言,依靠自己的工資買房、結婚、生孩子,似乎成了痴人說夢。

養兒防老傳承數千年的道德倫理,在房價的重壓之下,似乎也顯得無足輕重。更可悲的是,當年堅持不啃老的那些人,現在已經無力養老。

而當年那批掏空父母一生積蓄,啃老的混蛋,現在依靠一二線城市有房的底氣,可以給父母更好的生活。當年堅持不啃老的人,現在腸子都悔青了。

世道艱難,生活不易。似乎看起來,連老天爺都懲罰不啃老的人呢!這本末倒置的價值觀,卻被現在的很多年輕人所認可,效仿。這該是誰的悲哀?

房價永遠不會讓你滿意

這裡的似乎,核心問題是90後買房難,依照如今的收入和房價,一個人不吃不喝買套60平的房平均需要將近20年,問題是僅僅只是90後難嗎?

但這些理直氣壯的啃老族,大概還沒有認清一個事實。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度量衡,包括房價,千萬別用平行空間的眼光來看房價!

我就問一句:大家覺得哪一年的房價,是不高的?

高房價,造就這種現狀!到底是誰的無奈?

從官方統計的數據來看,中國一直到1987年才開始全國性的統計房價。

而30年前的1988年,當年全國的房價均價為408元!數字看起來貌不驚人吧?事實上,對於當年你的父母來說,日工資是1塊2塊,甚至幾毛,月薪只有三、四十塊錢來說,算起來差不多一年不吃不喝不用才能買一平米。

20年前的1998年,是中國房地產歷史上的一個分水嶺。在連續兩年的北戴河會議之後,停止了住房實物分配,實現貨幣化,從此,中國的房價躍上了一個新臺階,很多地方突破了2000元。

以當時的收入水平和房價來說,近乎是1:10。

所以說,無論你生於哪個年代,除開那些開掛的人,作為任何一個普通人都要經歷這樣的困境,因為房價與收入永遠都維持在一個度上,哪怕你一年的收入不吃不喝不用,也就夠你買當地一平米的房。

有人說,經濟與房價是一對親戚,雖然不是曹丕與曹植那般的同根生,但是也有血緣關係。

經濟發展在某種程度上講,房價與物價才是孿生兄弟,人的工資越來越多,但物價也越來越高,自然房價也就居高不下了,這有點像希臘神話西西佛斯那個永無止境的往山上推石頭故事。

父母沒有義務讓你啃老

這本來就是房價逼良為娼的世道,啃老也沒什麼不對,但請別啃得如此理直氣壯!

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奇葩,沒事兒扔出來兩個讓我目瞪口呆的觀點:

1,買房是最好的投資渠道,我讓爹媽拿錢給我買房,也算是增加家庭財富啊,你看這幾年,房價漲得多讓人心花怒放。

2,我爹媽的錢就是我的錢,不為我用為誰用?反正死後所有的財產都是我的,我現在不過拿出來投資,早給晚給遲早要給,早投資房產早賺錢,而且一套房子賺的錢,夠大多數人拼命一輩子的了。

從財富增長的角度來講,其實這兩個觀點也都並沒有錯,但反過來用另外一個角度去想想:

父母的一切財產死後都歸你,但是如果爹孃有養老的錢,為什麼不能讓他們自己舒舒服服地花掉去享受晚年生活,培養些自己的興趣,去到處旅旅遊,而是不是要摳摳縮縮地生活,把攢下來的錢再留給你?欠你的?

你生活在如夢似幻的理想生活中,爹媽就活該省吃儉用給你當存錢罐?應該是這樣嗎?

高房價,造就這種現狀!到底是誰的無奈?

很多普通收入的人,這輩子生活的軌跡,大概就是依靠著上一輩或者上兩輩的積蓄安家立業,讓家族的血脈繼續延續下去,把自己積攢的家業再傳給下一代。

這很正常,也很符合中國式家族的傳統觀念。

但是,父母有撫養你長大培養你成人的義務,難道你就沒有讓他們安享晚年的義務了?

要明白,他們不是能賺得比你多很多的錢,也不是趕上了好時候,而是比你多活了三十來年,比你生活的更節儉。

他們能幫你是這三十年都是省吃儉用攢下的血汗錢,不是大風吹來的。

對於大多數90後來說,沒有辦法反哺父母是無可奈何的,向父母伸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當今的普遍現象,世道如此,不必過分譴責。

但是,拿了父母的得有感恩的心。

父母也是人,他們也有享受生活的權利。

啃老不是錯,但是對那種啃老還啃得洋洋得意,厚著臉皮立牌坊,甚至反過來嘲諷不啃老者的,當真是無法理解。只能送上兩個字,自己想吧~~

來源:深悅會、鳳凰網、焦作房信網等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