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借走老農家傳聖旨26年,耍賴不還,法院出頭幫老農做主

文物局借走老農家傳聖旨26年,耍賴不還,法院出頭幫老農做主

在我國的歷史上有過許許多多的王朝這些王朝的統治者在當時的時代擁有無比強大的權利,而他們所下發的旨意也就是聖旨,便是他們權利的重要象徵,所以聖旨在現在的古玩收藏者心目中擁有崇高的收藏價值,其價格也是價值不菲。在我國的河南省曾經就發生了一件奇事,一名老農家裡的家傳聖旨被文物局一位專家借走研究26年,耍賴不還,最後還是當地的法院做主代替老農將聖旨討要回來。

文物局借走老農家傳聖旨26年,耍賴不還,法院出頭幫老農做主

在我國古代派發聖旨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所以派發聖旨有著很多很多的規矩,就拿距我們最近的清王朝來說,清朝的皇帝發給五品以上的高官基本上都是用多彩聖旨;其中一品玉軸,二品黑犀牛角軸,三品貼金軸,四品黑牛角軸,而發給五品和五品以下一般官員的聖旨就比較簡單,大部分都是純白綾。

文物局借走老農家傳聖旨26年,耍賴不還,法院出頭幫老農做主

本次事件的主人公這名老農民,姓蔡,他家的聖旨是清朝的貼金軸聖旨,據他說他的祖上在道光年間是一名三品高官,但是後來家門衰敗就只剩下了這一張聖旨。因此這件聖旨就被老農視為傳家寶,這個聖旨是用滿文和漢文兩種不一樣的文字寫的,這個聖旨的絲綢底料是用上好的蠶絲組成的,雖然已經經過了150餘年的風雨歲月但是看上去依舊顯得很精美。

文物局借走老農家傳聖旨26年,耍賴不還,法院出頭幫老農做主

後來蔡先生家裡有清朝傳下來的聖旨這件事被當地文物專家得知,於是當地的文物專家便多次向蔡先生請求想要“暫時借用”聖旨去做研究,只是一名農民的蔡先生便將聖旨借給了專家做研究。再後來聖旨借給專家很長時間專家也沒來歸還,蔡先生便尋到專家請求歸還聖旨,專家卻以“研究尚未完成”來回復蔡先生,並且對蔡先生說這個聖旨有很大的歷史價值,希望蔡先生能夠將這份聖旨上交給政府,但是蔡先生出於這是傳家寶的原因拒絕了。

文物局借走老農家傳聖旨26年,耍賴不還,法院出頭幫老農做主

歸還聖旨的事便一直拖著,這一拖就是26年,這26年蔡先生從一名正是壯年的小夥成了一名垂垂老矣的老農,多年索要未果後蔡先生向法院尋求幫助,最後在當地法院的幫助下,專家最終歸還了蔡先生的聖旨。

文物局借走老農家傳聖旨26年,耍賴不還,法院出頭幫老農做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