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開西餐廳紅遍天津,袁世凱孫女的世紀人生

成都、重慶、大理、睦南、馬場……

在天津的中心市區,有五條街道,東西向並列。

300多座風格各異的歐式建築,散落其間,這裡有迄今為止中國保留最為完整的洋樓建築群。

——天津人把它稱作“五大道”。

70歲開西餐廳紅遍天津,袁世凱孫女的世紀人生

天津“五大道”夜景

“蘇易士西餐廳”,就坐落在天津“五大道”之一的成都道40號。

這一棟四層樓高的英式洋房,看似不太起眼,卻是如今袁氏家族在中國大陸唯一的房產。

70歲開西餐廳紅遍天津,袁世凱孫女的世紀人生

“蘇易士西餐廳”外景

它的經營者則是袁世凱的親孫女——

現已94歲高齡的袁家倜女士。

70歲開西餐廳紅遍天津,袁世凱孫女的世紀人生

袁家倜女士在“蘇易士西餐廳”(張健偉 攝)

出門有保鏢的千金大小姐

袁世凱生前正式娶進門的,共有一妻九妾,為他生了17個兒子、15個女兒、22個孫子和25個孫女。

袁家三代兒孫共計79人,是出了名的妻妾成群、子孫滿堂。

袁世凱去世後,他的那些金銀細軟、瑪瑙玉器、綢緞裘皮財被分割成17股,平均分給每個兒子。

每個兒子分得一股,有12萬銀元之多。每個女兒,也都分到8000銀元,算是嫁妝錢。


袁家倜是袁世凱的親孫女,是袁世凱四子袁克端之女。

1924年,袁家倜出生在天津勝利路大營門。

大營門原有一個大院,六座大樓。解放前,袁世凱的大部分姨太太和子孫們,都擠在這個大院裡。

70歲開西餐廳紅遍天津,袁世凱孫女的世紀人生

袁世凱

作為大總統的兒子,袁家倜的父親袁克瑞,從小便養成了吃喝揮霍的惡習。袁家倜的母親,則是當時天津最有名的大鹽商何仲瑾的女兒。夫妻二人都是煙鬼,有很重的煙癮。

全家人靠著典當袁世凱的遺產和出售股票為生,家境十分窘迫。

袁家倜4歲那年,家裡實在窮得揭不開鍋。於是,她被暫時寄養到無錫的二姑媽家中,到江南生活。

“二姑媽家是一個新式家庭,二姑父曾留學美國,是中國較早接受實業救國思潮的民族工業家。他在無錫辦有絲綢廠,是當地的首富。”

在新式家庭氛圍的薰陶下,袁家倜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並考取上海中西女子高中,開始學習外文和商科。

當時,在教會學校裡,袁家倜最害怕的就是歷史課。學校老師總是在全班同學的面前提到祖父袁世凱的名字,讓她感覺無地自容。

“那時我進學校,汽車的窗簾都拉著。8點上課,我7點50分進校,汽車要一直開到學校裡面。他們怕我被綁架,給我帶一個保姆,一個男保鏢,一個司機,3個人送我上學。我上課的時候,保鏢要在外面守著,司機回去,到點再來接我們。”

——後來回憶起這段日子時,袁家倜說:“你說這樣的生活叫什麼?叫幸福?我覺得不是。就好像是沒有自由的行屍走肉,你和社會根本沒有聯繫。”

儘管如此,在無錫姑媽家的這段時光,依然是袁家倜曲折童年中最美好的一段記憶。

17歲那年,由於二姑媽出國定居,袁家倜被送回了天津的父母身邊。

70歲開西餐廳紅遍天津,袁世凱孫女的世紀人生

1904年袁世凱和部分子女合影

舊家庭的死氣沉沉,與二姑媽家開明的新式家庭氛圍,形成了異常鮮明的對比。

接受過西式教育的袁家倜,內心感到無比壓抑。在家裡,她被要求必須“早晚請安”,遵循封建禮數。因為念的大學是男女同校,她還被家裡人勒令不許上學。

“袁家封建殘餘到了後期,青年人有點正義感的,都接受不了。”

千金小姐淪為鄉間村婦

成年後不久,袁家倜嫁給了“元豐五金行”的老闆丁竹波,在當時天津的民族工商界頗有名望。

原以為能開始過上好日子,結果1956年,國家開始“公私合營”。丁竹波不再是民營老闆,一家人的生活水平直線下滑。

“我還記得第一次數錢的時候,非常困難,覺得那麼髒,總不想數。我從坐四輪汽車改坐三輪人力車,又從三輪車變為擠公共汽車……”

命運也絲毫不給她喘息的機會。六十年代末,“文革”接踵而至。

袁家倜接到最後通牒,全家被髮配到農村,到天津西郊大寺王莊村落戶,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

當時,袁家倜已育有三兒一女,大女兒已經下鄉插隊。她和丈夫只好帶著三個兒子,告別生活了幾十年的小洋樓,到農村去生活。

走的時候,全家人風塵僕僕。袁家倜一手卷著枕頭鋪蓋,一手抱著孩子,不復昔日千金大小姐的風光。

在農村,這一呆,就是八年。

70歲開西餐廳紅遍天津,袁世凱孫女的世紀人生

袁家倜女士

艱苦的農村生活,讓袁家倜體會到什麼是“真正的末路”。

“沒有吃的,只能把捏不攏的散窩窩頭和著野菜吃。經過鍛鍊,40斤的土豆我背起來就走。”

村裡的生活十分窘迫,村民們一天勞動下來,只能算一個工分,一個公分只值1毛5分錢。

時間一長,袁家倜發現,單純的勞動無法改善在農村的生活。於是,早年受過的商科教育的她開始動起經商的念頭,提出要在村裡開辦一個五金小工廠,幫助村民們富起來。

很快,袁家倜辦起了當地第一個鍍鋅廠。在廠裡,丈夫當廠長,她做會計。

夫妻倆的苦心經營,讓小工廠的生意越來越紅火。開張的第一年,村裡的工分就提高到8毛5分錢。

70歲開西餐廳紅遍天津,袁世凱孫女的世紀人生

袁家倜(右二)與家人合照

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到1973年,她的堂哥袁家騮,受周恩來總理邀請回國。

袁家騮是袁世凱二子袁克文的兒子,可謂是袁世凱孫輩中最傑出的一個。

袁家騮當時已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學家,參與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臺高能質子加速器,曾獲全美華人協會傑出成就獎。1973年回國時,周總理親自接見了他。

他的妻子吳健雄博士,則是世界一流的實驗物理學家,是世界上首顆原子彈研製團隊中唯一的女性,素有“東方居里夫人”之稱。

70歲開西餐廳紅遍天津,袁世凱孫女的世紀人生

1973年,袁家騮夫婦回國訪問,受到周總理的親切接待。

袁家騮與吳健雄的研究方向對中國當時的國家戰略意義不言自明。堂哥袁家騮的回國,可謂是撐起了整個家族的門楣,也再次改寫了袁家後人的命運。

隨著文革逐漸進入尾聲,在周總理的批示下,袁世凱的第三代後人逐漸掙脫了枷鎖,開始了新生活。

1978年,袁家倜離開農村,回到天津,住進了闊別已久的天津成都道40號。

“8年的改造,我認識到什麼?並不是錢的重要,而是一個人生存的本領,你要在什麼狀態下都能活,這是一種能力。”

70歲開西餐廳紅遍天津,袁世凱孫女的世紀人生

袁家倜(右)與袁家騮(左)

古稀之年回津再創業

1987年初,袁家倜來到深圳,參與了當時國內最大的度假村建設項目,成為深圳第一批“拓荒者”。

這一年,她已經63歲。

在深圳的六年間,袁家倜再次展現了她的商業智慧,買了一些原始股,最終賺得70多萬元。

當時的銀行業匯兌系統尚不發達,所以1992年返回天津時,她就把這70萬現金裝在行李箱裡,親手提回了家。

一個老人,懷揣著70萬元的養老金,本可以安心地頤養天年。此時已年近古稀的袁家倜,卻決心要在天津再幹一番事業。

袁家騮建議她:

“你歲數也不小了,還是別幹房地產公司了,那個行業太辛苦了。照我看,天津人做西餐、吃西餐的歷史很長,但西餐廳太少了,我建議你開一家西餐廳,生意肯定好。”

袁家倜一聽,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於是決定在天津開一間西餐廳。

她直接改建了自己家在成都道上的小洋樓,裝修了一層和二層,作為餐廳的營業區域,還請袁家騮給餐廳題寫牌匾。

本來餐廳的名字想叫“蘇伊士”,取蘇伊士運河連通歐亞之意。但是袁家騮覺得,這個“伊”字書法上寫出來不好看,就給改成了“容易”的“易”,所以就成了“蘇易士”餐廳。

70歲開西餐廳紅遍天津,袁世凱孫女的世紀人生

開辦之初,袁家騮給餐廳定了三條規矩。

一是保持高度衛生,二是價格一定要公道,三是對顧客要熱情,誠實守信,不以次充好。

開業後,袁家倜給餐廳請了當時天津能找到的最好的廚師,自己則親自擔任餐廳經理。她的後代也一直嚴格遵守著這三條店規。

“蘇易士”營業至今,長盛不衰。

70歲開西餐廳紅遍天津,袁世凱孫女的世紀人生

“蘇易士西餐廳”外景

“人家都說大餐廳火5年,小餐廳火3年,我的餐廳一下開了15年。”袁家倜心裡明白,如何才能經營好一家餐廳。

“特殊之處是沒有外債。房產是我的,資金是我和兒子湊的,就我一個獨號,不開分號。有多少大企業想和我合作,我都不。為什麼,一變味就完了,開分店多是好,但只要一家出事了,說倒全部倒……”

70歲開西餐廳紅遍天津,袁世凱孫女的世紀人生

袁家倜坐在自家的餐廳裡

如今,袁家倜已是袁世凱在世的孫輩中年齡最大的一個。

談起過往,她並不埋怨自己的出身,反而感激命運對她的錘鍊:

“這對我是極大地改造和歷練。半個世紀的鉅變反而救了我,刺激了我的求生欲,讓我學會自力更生。否則我早像袁家大多數子孫一樣,養尊處優,靠遺產寄生,然後抽大煙,找樂子,窮困潦倒而亡。”

70歲開西餐廳紅遍天津,袁世凱孫女的世紀人生

袁家倜女士(左)在“蘇易士西餐廳”

她本是舊時的大家閨秀,卻活成了當代女性獨立的楷模:

“我現在很獨立,無論是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這在以前老袁家的女人裡,是沒有的。現在的生活讓我很快樂。”

70歲開西餐廳紅遍天津,袁世凱孫女的世紀人生

“蘇易士西餐廳”牆上的照片(右為袁家倜)

“女同志越老越要爭取經濟獨立,越老越要爭取政治地位。

我現在體會很深,女人老了,要是沒有地位,那就是被人遺忘的角落;

要是沒有經濟基礎,問兒女要錢,不是很可憐?

女人半邊天,我既有政治上的榮譽又有經濟上的獨立,我是雙贏戶了。”

——這是“袁大總統”孫女,袁家倜九十四年的人生信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