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行車(美文)

臨近年關,家裡打掃衛生是我們這的習慣。除了打掃房間,還要把家裡不能用的陳舊東西能賣的賣,不能賣的扔掉。

我的自行車(美文)

收廢品的是老熟人,就自己動手了。收拾完臨走時,他盯住了後院牆角那輛破舊自行車,又返回把自行車推了出來,放到他車上。

車走了,我的目光隨車而行,像是目送一位久別的老朋友,依依不捨而有無可奈何。

自行車是我上高中時父親給我買的。家裡離學校三十多里,每次回家或上學都是步行,父親為我方便,借了二十塊錢在集市上與人討價還價,買下了家裡唯一的交通工具。自行車雖然破舊不堪,但對當時的我們已經是奢侈品了,每次騎車都覺得有種優越感,悠哉悠哉,甚是喜歡。

我的自行車(美文)

有一次上學路上,碰到了一位穿著講究的老大娘,她提著“洋包包”,一臉疑惑站在路口,好像在等待去耽子村的客車,事實上這裡是不通客車的,她好像搭錯了車,來錯了了地方。看大娘著急的樣子,我主動向她說明了情況,大娘東張西望後,盯住了我那破舊自行車。

順路帶上大娘,伴隨著自行車發出的噠噠聲和道路兩旁楊樹的嘩嘩作響,好像一老一少邊走邊唱著古老的歌謠。

到村口後,大娘不讓我走,硬是從她的“洋包包”裡掏出了一封點心給我,並告訴我她是運城蒲劇團裴慶蓮的母親,女兒正在這裡唱戲,讓我去看。到校後我給同宿舍的同學講這個事,沒人聽,只是拿了點心就吃,現在回想起來才知道,我希望的並不是他們所關心的。

我的自行車(美文)

我的自行車伴我三年,在家與校的往返中,幫過老人、孩子和一起同學的發小,它使我比別的孩子更早懂得了給予比接受更能讓人快樂。

自行車和上學路上的那些人和事已成過往,但幫助他人,內心充盈,幸福滿滿的道理早已刻骨銘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