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成試驗田:原創綜藝的發力與試錯

文丨Mirror影視研究組

當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成為綜藝發掘的“製作動機”與創新突破口,“社會實驗”綜藝幾乎是在慢綜藝獲得熱捧的基礎上,漸漸發展並不斷壯大。

從關注“教育問題”“親情問題”,到關注“生育問題”“婚姻問題”,儘管這些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但表現在綜藝領域卻是近幾年才紛紛掀起的又一現象。作為“下飯菜”的實驗綜藝節目,正是在“寓教於樂”的基礎上漸漸開花。

“實驗”成試驗田:原創綜藝的發力與試錯

當現實題材作為劇作的主導訴求,關注現實問題的這一綜藝類型也漸漸嶄露頭角。近期熱播的《我家那小子》以及《妻子的浪漫旅行》等等,正是基於社會熱點問題的“親情代溝”“婚戀問題”出發,試圖從節目中窺探問題、引發思考。

既是通過“社會實驗”綜藝映射社會問題,也是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將人們忽視的社會現象拋在觀眾眼前。與以往的“搞笑”“競技”等等節目模式不同,社會實驗綜藝大多立足社會問題,訴諸於慢節奏的“理性”表達。

“實驗”成試驗田:原創綜藝的發力與試錯

家庭問題、教育問題、婚戀問題……一直是社會難以迴避的話題熱點,反映到綜藝節目之上,卻成為製作方與觀眾群體的“情感寄託”,以明星為角色擔當的人物設定,在吸引觀眾眼球的同時也帶有更多戲劇化的看點。

然而通過明星的“替代”角色映射社會問題,也只是實驗綜藝節目對於社會問題“試驗”的一次初探與試錯。畢竟拋開明星的人氣加持節目很難有熱度,而拋棄“實驗”這樣的試驗屬性,卻喪失了原創的創作初衷,最終就只能演變成創新與流量之間博弈的妥協。

綜藝30年變遷

從元祖級別的《綜藝大觀》,到現存至今的《快樂大本營》,以及花式各樣的綜藝類型分屏競演,綜藝節目已經走過近30年的長程。在這近30年的發展過程中,不僅迎來了綜藝的進一步人群細分、品類細化,也迎來了從“寓教於樂”到“純娛樂”再回歸“寓教於樂”的轉變。

“實驗”成試驗田:原創綜藝的發力與試錯

1990年,國內綜藝得以誕生,延續了央視一套聯歡晚會風格的《文藝天地》(後改名《綜藝大觀》),作為綜藝的元老級節目,最初也是建立在“寓教於樂”的初衷上。正如早期的電視劇一樣,節目單一得以更加火爆,較小的競爭性也承接了節目的“從一而終”。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綜藝節目漸漸受“消費、娛樂”的影響,開始轉變“寓教於樂”為“純娛樂”“泛娛樂”形式,而《快樂大本營》等節目的誕生正是這一類型的轉折點,奠定了綜藝節目的“娛樂化”轉型。

“實驗”成試驗田:原創綜藝的發力與試錯

“音樂競技”“武藝表演”“技能選秀”“偶像迭代”“文化傳承”……漸漸成為熒屏主流,綜藝節目的娛樂性質也越來越成為節目的創作本質。而取而代之的是節目類型的多樣化競爭,演變到近幾年的“垂直領域”細分,正是泛娛樂的“失力”。

電視綜藝在掙脫傳統意識形態、實現個性解放的同時,面對著競爭白熱化,以及節目類型扎堆,同質化日益嚴重的問題,尋求突破創新就成為綜藝節目的集體訴求。

“抄完歐美、買遍日韓”,一直是國內綜藝大受詬病的問題所在,國內綜藝一度在原創疲軟與引進熱潮中度過了幾十年。然而在政策管控、市場競爭激烈、觀眾呼籲之下,綜藝節目不得不尋求變革,摸索“本土文化”與創新發力。

然而除去已有的“經典傳承”類文化綜藝的發力外,國內綜藝的原創之路顯得並不好走。大部分綜藝節目在“極力效仿”與“引進熱議”之後,仍然處在“購進版權”的狹隘路上,原創綜藝節目顯得彌足珍貴。

“實驗”成試驗田:原創綜藝的發力與試錯

當音樂綜藝賺取觀眾好評與眼球之後,大量音樂綜藝湧入綜藝市場,在“換湯不換藥”中尋求同類競爭;而當慢綜藝成為熒屏新寵,也漸漸滋生各式各樣的新型慢節奏綜藝。繼承了“親子”基因的親子類真人秀也正是在節目“不變的初衷”中花式轉換賣點。

《爸爸去哪兒》火爆熒屏過後,親子主題的綜藝節目得以煥發新生,《媽媽是超人》《放開我北鼻》《了不起的孩子》等等節目不斷登上熒幕,儘管熱度不減,但在僅有的“受眾觀看時長”之爭下,已經演變成流量的分割,最終呈現出同質化扎堆的景象。

“實驗”成試驗田:原創綜藝的發力與試錯

被稱為選秀元年的2018,一檔以“男性向”的《偶像練習生》與“女性向”的《創造101》將“偶像選秀”打出天際,至今話題熱度不減。而有著“選秀”基因的《明日之子》同樣在選秀之上獲得更多關注。

在“音綜競技”“街舞元年”“選秀元年”的標籤之下,反映的正是同類型綜藝節目的扎堆湧現。一時間內一檔熱門節目往往能夠帶動整個節目類型的跟風,而表現在熒幕之上則是同質化嚴重下的原創堪憂。

“觀察”成新寵 “實驗”煥新生

在現實題材電視劇的呼籲下,綜藝節目如出一致,一批以關注社會問題為創作初衷的節目類型得以誕生,旨在通過綜藝節目映射當下的社會問題,從而回歸綜藝節目的原始本質——“寓教於樂”。

從《青春旅社》的陌生人探索新的共處方式,《幸福三重奏》裡展現的夫妻相處模式,到《放開我北鼻》裡面通過明星嘉賓與素人小孩相處,再到通過棚內觀察的《我家那小子》《妻子的浪漫旅行》等節目誕生,觀察秀、實驗綜藝漸漸成為原創綜藝的又一次探索。

“實驗”成試驗田:原創綜藝的發力與試錯

拋開了競技類節目的“進階屬性”與觀看時的“視覺刺激”,實驗綜藝考驗的是節目所呈現出的社會矛盾點是否能夠引人入勝,慢節奏碰撞出的火花是否能夠延續觀眾熱情。

以本身就已形成受眾認識的“社會問題”為節目的試驗田,在節目的話題熱度上的確已經佔有不少優勢,因此觀察類綜藝成為綜藝市場的新寵,以“社會試驗”為創作初衷的實驗綜藝也得以煥發新生。

“實驗”成試驗田:原創綜藝的發力與試錯

然而建立在社會問題之上的綜藝節目,想要通過“寓教於樂”的方式,通過節目呈現社會問題的矛盾點,從而引發人們的關注與深思,不僅需要放棄製造話題的“求生欲”,還需要更深入地瞭解社會,從而製作兼具現實、娛樂的綜藝節目。

—The End—

主編 | 韓英楠

校對 | 栗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