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柱」擎起邢台品牌——邢台市工商局力助企業發展商標戰略紀實

“藍鳥”“今麥郎”“鉅鹿金銀花”“威縣三白西瓜”……翻開中國馳名商標和地理標誌商標花名冊,邢臺市經濟發展的“含金量”躍然其上,一件件“金字招牌”樹起展示了企業形象,彰顯了經濟實力,助推邢臺商品走出河北、走向全國。這得益於邢臺市工商局實施的“開放式調研、階梯式培育、顧問式服務、課題式監管”四個商標工作模式,正是這“四個支柱”在邢襄大地上擎起了邢臺品牌新天地,締造了商標興市新傳奇。

一、“開放式調研”,打通商標品牌發展“新泉眼”

十九大以來,邢臺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品牌興市、品牌興企、品牌興農”的戰略部署,作為政府職能部門,邢臺市工商局黨組一班人經過反覆研究一致認為,商標品牌發展事關市委、市政府商標戰略和企業的現實需求,工商部門必須謀站位、盡職能、打先鋒、當主力,必須大力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助力企業走自主創新、轉型升級的發展道路,實現全市商標品牌發展的新跨越。

該局組織全市2251名工商幹部走進企業“聽取諍言”,深入商戶“上門納諫”,設立意見箱、開通內外網郵箱、召開座談會、發放意見表,廣泛開展“走千家、訪萬戶、送政策、問需求”調研活動,連續不斷地向企業和商戶徵求商標品牌發展的意見和建議,累計收集涉及商標品牌發展的意見、建議400多條。他們還連年組織全市商標品牌戰略研討會,聘請國內、省內知名專家、教授、學者講解商標戰略的意義、商標發展前景,分析全市商標現狀,請專家到企業現場“把脈會診”。

“商標是什麼,是商品身份證、是市場通行證,是收益‘軟黃金’,商標能使企業效益大幅增長。”邢臺工商人喜歡這樣描述他們苦心經營的商標品牌戰略。一系列開放式調研、廣泛徵求意見,向專家問計問策,市局一班人找準定位、理清思路,打通了商標品牌發展的“新泉眼”,積極向市委、市政府建言把推進商標戰略全面納入政府工作框架內,並連續在全市工商系統進行了商標品牌戰略的培訓教育,進行了商標戰略的理念教育,從而調動廣大幹部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掀起了“謀商標、抓品牌、優服務”的熱潮。

二、“階梯式培育”,儲備商標品牌發展“新動能”

為了把對商標品牌建設的“熱能”轉化為“動能”,邢臺工商人吹響了助推企業品牌發展的號角,組織展開了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地理標誌商標的“攻堅戰”。該局將發展註冊商標,培育中國馳名商標、地理標誌商標、馬德里國際註冊商標作為一項系統工程,既抓“戰略”又抓“戰術”,既“謀局”又“布篇”。出臺了《邢臺市註冊商標發展規劃》《邢臺市馳名商標培育發展規劃》《邢臺市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分解了註冊商標發展任務,制訂了爭創中國馳名商標工作方案,設立了商標品牌指導站,建立了商標信息數據臺賬。

註冊商標、農產品商標、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服務業商標、馬德里註冊商標、商標品牌培育……一個個發展規劃擺上邢臺工商人桌面;力爭全邢臺市每年爭創1至2件馳名商標和地理標誌商標,一個個商標品牌發展目標催動邢臺工商人奮進不止;“商標規範使用指南”“地理標誌商標註冊服務”“馬德里國際商標註冊服務”“申報馳名商標服務指南”3萬餘份宣傳資料向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林行業協會發放;79個商標品牌指導站在全市基層分局設立,200個商標品牌服務站在全市大型規模企業建成,面對面、手把手地幫助企業申報馳名商標、地理標誌商標和馬德里國際商標;建立了商標信息動態數據庫,按照“申報一批、儲備一批、培育一批”的原則,排列了梯次縱向佈局。先後推薦柏鄉白山藥、南和金米、清河山楂、沙河四匹繒成功註冊地理標誌商標,幫助龍玻、奧丁成為中國馳名商標,將隆堯大蔥、邢臺酸棗、隆堯周張梨等9件和河北宇騰、誠信閥門等2家企業納入地理標誌商標和馳名商標發展“儲備庫”。

一場場爭奪商標“制高點”的戰役捷報頻傳,一件件“金字招牌”不斷誕生,商標品牌發展新“動能”源源不斷。短短几年間,邢臺市註冊商標數量呈幾何倍增,由2012年的1.6303萬件,到目前的4.6699萬件,增長了186.44%;中國馳名商標數量增長了20件,達到了39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由6件增長到14件。如今,一批響噹噹的商標輻射帶動行業能量充分釋放,商標品牌發展步入了“快車道”,已經成為邢臺市經濟發展轉方式、調結構的一柄嶄新“利器”。

三、“顧問式服務”,釋放商標品牌發展“新活力”

邢臺市工商局有一項在全國工商系統叫得響、令企業稱道的服務機制——工商顧問制。這項服務機制的載體之一就是在全市工商系統開展“縣縣有馳名商標、鄉鄉有著名商標、村村有註冊商標”活動,形式就是採取事前引導、事中指導、事後督導的方法助推品牌發展,目標就是實現“一件商標激活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搞活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百姓”。

邢臺市、縣兩級工商機關組建起360人的工商顧問團,工商圍繞企業轉,顧問專找難題辦。專門輯印了《邢臺市工商顧問商標服務手冊》,由工商機關指定專人進行商標發展跟進,通過建議、輔導、提醒、規勸等非強制性方式,對企業在商標註冊、使用、管理、保護、品牌建設等方面進行指導,幫助企業實現“無牌變有牌,有牌變名牌”戰略。專門邀請省商標協會在邢臺設立工作站,發展商標代理機構3家;在全市200家重點企業設立商標品牌服務站,設立商標工作聯絡員;在20個縣(市、區)局的79個基層分局設立商標品牌指導站,在市局成立爭創馳名商標工作小組,對照馳名商標參評條件,面對面幫助企業逐項完善,手把手協助填寫申報材料。同時,邀請省局商廣處、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的專家、領導多次蒞臨邢臺,到企業送計送策。據統計,邢臺市工商局近年來先後幫助企業整理、修改初次上報馳名商標參評資料就達7000餘頁,修改申報材料160份次,補充完善相關材料80份次。

顧問式服務折射的是工商人員服務理念、服務意識的變化,檢驗的是工商人員服務水平、服務質量的提高,其更大的意義在於換來了企業發展的累累碩果,釋放出了品牌發展“新活力”,商標效應為群眾帶來了新實惠、新幸福。

河北富崗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原來是內丘縣西部小山村的一個普通企業,縣工商部門主動登門拜訪,引導其申報了註冊商標。有了自己的品牌,富崗蘋果開始昂首闊步走出內丘、走進省會、邁入人民大會堂。2011年5月,經推薦,“富崗”商標被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成為農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企業發展更是如虎添翼。“別人的蘋果論斤賣,富崗蘋果論個賣”,品牌效應也給農民紮上了致富的翅膀。2016年,全村人均收入3.5萬多元,僅蘋果一項就達3萬元。目前,富崗公司通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已帶動太行山區周圍種植蘋果5.8萬畝,輻射石家莊、邢臺、邯鄲、承德等市14個鄉鎮369個行政村,優質果產量達9000萬公斤,使2萬多果農人均年增收2700元以上。

在邢臺威旺蔬菜種植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之初,縣工商局就幫助其註冊了“果蔬奇緣”商標,隨後幾年不斷關注、不斷指導,公司經濟效益不斷提升,規模不斷壯大。目前,邢臺威旺蔬菜種植有限責任公司是威縣一家佔地1000餘畝、規模化高端大型蔬菜研發種植企業,年產綠色蔬菜1200萬公斤,帶動3個貧困村實現穩定增收,成功實現了商標促致富、品牌帶脫貧的目標。

四、“課題式監管”,構築品牌發展“新防護”

“商標保護,加大監管力度是保障。”邢臺市工商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群如是說。為此,該局將行業性、地域性商標發展問題變成具體課題進行解題破題,在商標註冊、使用、許可、轉讓、質押、商標權保護等方面認真查找並研究問題的形成原因、影響範圍、危害程度和破解措施,提高了商標監管的前瞻性、科學性、長效性,真正達到“查處一起案件、規範一個企業、淨化一個行業”的效果,共梳理彙總清河羊絨、平鄉自行車、威縣農資、臨西軸承等行業性、區域性商標問題26個進行“課題式”監管,有針對性地引導、推動企業不斷建立完善以確權、用權、維權為核心的商標管理制度和商標保護機制,提高企業商標運用和應對競爭的能力。 在強化“課題式”監管的同時,該局還與有關部門加強合作,建立商標行政執法與司法保護相結合的維權體系,依法懲處侵犯商標專用權的違法行為。在全市系統積極開展“雙打”專項行動,專門制訂了《全市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方案》,明確整治重點,遏制規模性侵犯知識產權行為,有重點地開展了對侵犯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專用權,涉外商標侵權,涉農商標侵權,食品、藥品、保健品、化妝品等領域商標侵權,商標印製企業侵權等違法行為進行查處,2017年,全市系統共查處商標侵權和假冒偽劣案件367件,案值近2000萬元。(張新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