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一線城市房租普遍上漲,北京月均房租已經接近5000元,爲什麼北京房租上漲這麼快?

Mr_Dash


以北京位代表的一線城市房價現在已經漲了很多了(參考圖一),

圖一:

大貓財經之前也寫過一些房租上漲的文章,對於房租上漲有幾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1、經濟地位、租售比來講,北京房租相對是便宜的

北京是首都,大量的流動人口註定對住房需求居高不下,再加上現在房價高,很多外來務工人員和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能力輕易買房,所以租房需求高漲。目前北京租售比差不多是1:600,相對於高漲的房價,租房市場的價格相對低,租金回報率比較低,所以房租上漲是有空間的。

2、北京規範不合格住房

從去年開始,北京開始大量整頓不合格租房,清除了很多地下室、群租房、危險租房等價格相對低廉的住房,這樣就增加了租房需求,大量原來租住在這些廉價房源的租戶不得不去租住合格住所,所以原來小區的正規住租房自然價格會上漲。

3、資本進入租房市場,壟斷租房市場,進而抬高租價

這點大貓財經在8月10日寫過一篇關於中介搶房源(文章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Y5NjI2MQ==&mid=2649758983&idx=1&sn=30183cda1a845fe05a07b7a665290aa4&chksm=be446b2d8933e23bf25aa0c141373cba5f6afad9ee385ab3912a8c2f3476b3ca31ef5ae5f642#rd),抬高租價的(參考圖二)。中介這麼做主要是把目前市場上出租房源基本壟斷,然後自己就坐地漲價。

圖二:


大貓財經


我在北京租房已經三年多了。2015年,是在北京培訓機構學習,住的是閣樓,六個人一個房間,很狹小擁擠,是五百元一個月。後來自己租住了小區房,在北京五環上,是把一個居民住戶的六十多平的樓房分成四個租房戶來居住的,當時我住的是客廳的一半,客廳分成兩個租房戶,租金是800元一個月。2016年,我在北京郊區村裡蓋的簡易的三層高的樓房居住,樓房的設計就是用來出租的,一間房子的大小有二十多平方,帶衛生間和簡易的廚房,租金是1200元一個月,水費固定的每月70元,上網費是100元,再加上電費一個月得1500多元。2017年搬到五環邊上的一個小區樓房居住,和同事共同租住了一個六十多平方的第五層樓房居住,一個月我們共交住房租金是3800元,平攤到我們每一個人,1900元,加上水電費上網費物業費等,每個月至少也得2300多元。現在我還居住在這裡,房主已經告訴我們說,房租要漲價了,至於長多少,他還沒有說。

在北京租房的這幾年,我換過不同的地方居住,房租是每年都在升高的,當然在北京這三年多,我居住的條件也是逐漸的越來越好。我有一個同事,聽他說三年都是租住的同一個房,房租也是逐年在長,今年長的幅度比較大。

北京的房價在不斷的增長,我想房價不斷上漲的情況下,租金就會上漲。在國家限買限購的政策下,在提高首付提高貸款費率情況下,房價肯定上漲,如果繳納房屋稅,租金還會提高的。


平原春秋


每年暑期,實習生和畢業生湧入租房市場,城市房租通常會比往常高一些。這種上漲通常集中在低端的合租市場。今年北京租房市場迎來的是全線大漲,中高端房源的租金尤其漲得兇。

自如平臺的主流房源是5000到8000元的公寓。租這類房的多是年輕白領,他們為追求生活品質,才忍痛讓房租吃掉收入的一大塊。這類房源現在普漲,一漲就是五百一千,甚至漲租兩三千。這讓他們心疼不已。

媒體普遍把房租上漲歸罪到中介,尤其自如、蛋殼這類新興公司。今年年初,自如融資40億元人民幣,6月份,蛋殼也宣佈融資1.75億美元。有些人認為,大公司兵多糧足,在市面大規模「掃貨」,造成房源短缺,這是最近房租暴漲的原因。

恰好有房東曝出,租房公司出手闊綽,房東心理預期5000元的房子,加價到7000元,他們竟毫不猶豫拿走。市場價4000元的房子,稍加裝修,他們能出租到6000元。這不正是資本推動房租上漲的證據嗎?

觀察到事實,卻得出錯誤結論,這種新聞報道很普遍。北京租房市場巨大,競爭激烈,即使鏈家這樣的老牌中介,也只能佔租房市場一小部分,沒有哪家公司能通吃。自如、蛋殼這樣的新平臺,他們主推的公寓更不是市場主流,談何壟斷。資本進入租房領域,砸下更多錢,是在挖掘更多房源,這將使房租下降,怎麼推動房租上漲呢?

租房公司大規模「掃貨」,賺的是兩方面的錢。

首先,他們判斷未來租金會漲得更兇,所以提前「掃貨」,擴張市場份額。中介公司不收房源,需求也不會減少,房租該租還是會漲。公司高價收房,恰恰是在刺激供給。短期之內,房租也許會隨市場情緒上漲,長期來看,卻在抑制暴漲。

當然,租房公司也可能預判錯誤。市場會有變化,「囤房」也有成本,租房公司手裡的房子遲早都要租出去,如果市場不景氣,房租漲不上,降低租金也要出手。這時,就是公司補貼租房者。從目前的情勢看,租房公司大舉進入,一簽就好幾年,他們應該是料定,房租上漲是大概率事件。租房市場的供需大局面,顯然不是中介所能左右。

另一方面,租房公司賺的是服務錢。除了傳統的信息中介服務,租房公司還提供生活服務。租房市場在升級,很多年輕人從小生活在優渥環境裡,即便租房,也希望住得舒適。由於工作忙碌,自理能力差,他們對家政服務十分依賴。租房市場的附加值在提升,這是新興租房平臺所擅長的。這些公司實際是半個家政公司,搶佔客源是正常的競爭行為。

大城市房租在漲,歸根結底看需求和供給。需求大趨勢沒有變,年輕人還在湧入城市,哪怕支付高額的租金,他們也不願離開;而市場上房源沒有增加,甚至是在減少。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最近一兩年對買賣市場的限制。

很多窮人歡迎限購,以為這樣有利於己。事實上,已經有房的人再買房,將刺激開發商多建房、多賣房,增加市場的供給。不是政府限制供給,富人買房越自由,窮人買房只會更容易。米塞斯曾說過,「雖然與我生活在同一個地方的其他人也都需要鞋子,但我並不因此更難以得到鞋子,反而是更容易。」這裡面的道理,並不難理解。

當許多家庭都擁有多套住房,租房也會變得容易。而在限購市場下,租房的房源在減少,需求也會增加,很多人有錢買不到房,就會轉向租房市場。最近兩年,北京中高端租房市場異常火爆,和限購升級,住房改善之路被堵死有很大關係。

2016年起,北京大量群租房、低端公寓,城中村加蓋、「工業大院」被拆除治理。拆除違章建築住房面積,已超過新增住房面積,而舊建築可居住租房人口,顯然多過新建住房人口。人口幾乎沒減少,住房面積卻在大量減少,受傷最深的是租房者。

很多人說,北京會大量建設公租房、廉租房,以此滿足市場需求啊。對此我不看好,拋開住房品質不說,房源數量可能也不樂觀。重要的資源由政府集中供給,這種事情在計劃時代就施行過。由於缺乏激勵機制,對需求缺乏瞭解,同時出於「控制城市人口」的目標,政府供應租房的總量,可能會很少。哪怕名義價格再低,也要搖號或者排隊。

今天的租房市場,價格雖然一漲再漲,有錢還是能租到房子的。當錢都不能解決問題,才是最大的麻煩。


菁城子


應該是上半年吧。很容易解釋,那麼多大學生畢業留在北京和找工作到北京的大學畢業生,光是預期,就足夠支撐漲價的依據啦!

中國一線城市房價這麼高了,到底還會不會漲?中國的房地產到底有泡沫嗎?為什麼房租價格今年也水漲船高?這是中國老百姓對房地產的幾個天問。


房子其實無非也就是個商品,它的價格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買房或者租房就是買或租的城市或者地段未來的發展潛力。那麼同為一線城市,北京的房價應該比紐約貴還是比紐約便宜?


從需求來看。北京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資源是高度集聚的,而紐約是美國的經濟中心,美國的政治中心是華盛頓,文化中心是波士頓,所以紐約是一箇中心,北京是三個中心。紐約聚集了經濟中心的資源,而北京聚集了政治、文化、經濟中心的資源。城市聚集的資源多,那麼房子的附加資源也要更多,再考慮到中國的總人口是美國的四倍,可見北京的房價還是比紐約便宜,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雖然現在已經基數較大了。


從供給看,北京住房的有效供給比紐約少,美國是發達的市場經濟,房地產市場的效率高,流動性好,出租率高,閒置的房子少。北京很多房子的利用效率低,閒置率高,很多房子買了就是空著,加上很多事業單位和國家機關的房子都是不賣的,這些都降低了房屋的有效供應,所以北京的供應相對發達國家來說還是不夠充足的。


我們國家現在仍然處於中高速增長的時期,大約在2023年到2024年,我們會邁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大概率事件是在2030年會成為全球的第一大經濟體,房價是一個國家經濟增長,一個城市綜合競爭力的反映。目前我國的人均收入只有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1/5,還有很大很大的增長空間,而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率在80%,我們國家大約在57%左右的水平,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所以從經濟增長和城市化這兩個維度看,中國還有很大的空間。


在中國投資房地產還是很穩健的資產保值手段,但是很多人不具備購房能力,所以很多人選擇租房,以為租房很便宜,比如認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房子租售比達到60多倍,也就是房價是租價的60倍還要多,而且我國的房屋產權只有70年,那麼租一輩子房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買不起的時候租,等有條件再買,這個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有能力貸款買房卻還一直租,認為租比買便宜,並非是理想的選擇。因為大城市的房租是增長很快的,今天看起來便宜,未來會很貴,而房價裡包含了未來的所有租金,能夠幫助對抗通貨膨脹,而租房要承受通脹風險。


租金的快速上漲,不僅僅是我國的現象,國外也一樣的。根據統計,戰後這70年,發達國家大城市的房租增速每年都在6%以上。如果一種商品的需求很旺,但是供給增加又很慢,則價格上漲就會很快。大城市的租房市場,它的需求是剛性的,供給也是剛性的,是一個“雙重剛性”的市場。因為很多人不停地湧入大城市,沒房子的只能租房住,所以租房的需求是剛性的,而給定地段的房子就這麼多,增加非常慢,所以房租的供給也是剛性的,所以房租的增速一定是很快的。


對於“租”和“買”這兩種選擇,二三十年裡的租金總額和房貸總額其實差不多,但是如果買房而非租房的話,數後就多了一套房子,就完全是個人的淨資產了,而房子是不斷升值的,如果選擇轉手將會有較大收益。所以在知道了一線城市還有無限發展空間的時候,考慮買房而非租房才是正確之道。


思想一派


北京的房租暴漲這兩天成了熱門話題,其中比較關鍵的就是,一些原本價格並不高的房子,在中介租過來裝修和改造之後,房租上漲了兩三倍還不止。

但房租上漲是多方面的原因促成的結果,並不能完全怪中介炒作。

一線城市的核心區仍然是就業機會最為集中的地方,住房仍然是稀缺資源,這個基本條件並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雖然部分區域進行了一些改造和拆遷重建,但供不應求的整體局面沒有改變。而這些區域的房租是每次房價上漲的時候最先啟動的。

這次被爆出來的北京以前存在大量的地下室、群租房、城中村,這些實際上達不到相關規定的標準的房子,一直處在灰色地帶,為大量收入相對比較低的外來人口提供了住宿,相對來說,房租也是比較低的。

關於地下室的生活,和房東催租的情況,這些年火起來的很多喜劇演員都在作品裡反映過。比如《愛笑會議室》的很多作品中,就都是以懷揣明星夢在北京住地下室,當北漂的生活為基礎創作的。

但是,北京近兩年一直在進行城市改造,拆除了大量所謂的違章建築,清理了一些達不到安全標準要求的出租房,比如地下室、群租房和一些城中村,都被有關部門強制趕走了。2017年11月在北京發生的事情,現在想必很多人都還有印象。

這就意味著,一些原本住在這種比較低廉的房子裡的人,如果沒有離開北京,還繼續在北京工作和生活,那麼他們就只能轉而硬著頭皮去租住那些他們達到標準的房子,即便暫時他們承擔這個成本有些費勁,也只能如此。

在目前的調控政策出臺之前,一些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之後,有能力買房的人會自動退出租房市場,而在目前的調控政策之下,即使已經有能力買房的人,也因為限購政策不能買,只能繼續租房,這等於人為抑制了需求側的流動速度。流入的速度不變,流出的速度大幅放緩,自然是需求進一步增加。

從供求平衡的角度來看,這就是說,一方面是供應減少了,另一方面是需求雖然有所減少,但相比供應減少的幅度來說還是太小了,供需之間的不平衡就增加了。供應減少,需求增加,價格自然會上漲。——是不是在這裡看到了供給側改革的真相?

房租價格上漲空間出現了,當然也就有了更大的利潤空間。對市場環境變化最為敏感的當然是資本。資本嗅到了血腥,當然會毫不猶豫的衝進去。這就有了媒體上正在批評的那種現象,中介大量掃貨租賃出租房,進行改造後再以高價出租,價格遠高於原房東的出租價格。

也就是說,資本和中介的介入,只是在現有的市場空間內,加劇了這種矛盾,並不是說中介和資本人為製造出了這個矛盾。如果沒有如此嚴厲的限購政策,沒有大量拆除違建,強制關閉那些地下室和城中村,人為改變供求平衡,中介和資本也不可能如此大幅度的介入出租市場。


蕭武


一切事物都有等待,妥衝,和過度期。更有兩面性,和多重性。至於大多數一二,三四線城市的效果,能不能在短時間內顯現,還有待於效應的反應。速度,力度就如何,要看事態發展情況,以及各方面調控的節奏,和市場反應的熱度,效率快慢而決定,是否能在一定條件下,能快速反應到底層和小城市。要取決於很多條件,才有結果。

對百姓來說,這是不是好事,結論是肯定的,前段經濟有些疲弱,在下滑中求生存,很多企業,個人生意效益下滑,不好做,不賺錢,甚至關門休業,走之大吉,陪了錢。都希望經濟有個向好勢頭,才減輕經濟壓力帶的困境,使經濟有個更大的發展,百姓安居樂業,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且隨已心從0做起點


小盟的一個朋友最近正好吐槽房租一漲漲了一千住不下去了要找新的房子。說起來最近房租上漲的趨勢很是可怕啊。

來大城市打拼,房買不起就算了

現在連房租都上漲,無立足之地,怎麼呆下去?

有相關報道調查顯示,今年前7個月,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房租總體漲幅超過兩位數,局部地區甚至出現了50%~100%的非正常上漲。

房租為什麼會上漲呢?可能有兩個原因:

一是大城市房子限購,二是大城市租房需求不斷增加。


其實二房東(中介)們的介入,從某些方面來說對租房者是好處的。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身邊人開始追求租房品質,而不是為了找個落腳地。

剛畢業出來打拼的大學生,或者剛到一個陌生環境,都希望能有一個滿意的住所,

“房子是租來的,但是生活不是。”

而長租公寓這時候恰恰順勢而生,簡單舒適的風格,拎包入住,吸引了大部分年輕人。

試問誰不想選擇這種看起來溫馨有生活氣息還拎包入住的房子呢?

而且長租公寓公司用專業的精神解決了房東和房客難以解決,或者不願解決的問題


據相關調查可知,,北京近年確實將城鄉結合部的城中村、出租大院、工業區公寓拆除,這些地區曾承載了大量外來人口,是外來農村務工人員、剛畢業大學生、低收入人群住房的首要選擇。

房租上漲原因,最核心的還是供需問題。

比如說,畢業季,大學生畢業租房需求旺盛


三四五六線城市已經不適合新人類生存。現在全國90後,95後很多都希望去大城市生活。他們到了大城市,就面臨激烈的競爭。從工作到租房,沒有一件事是輕鬆的。

最後

到底是誰造成了房租上漲?也許是專業的長租公寓還不夠多,也許是湧入大城市的外地人太多,也許是因為限購造成了可租房源減少,也許是因為政府濫發貨幣造成了名義價格上升。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必須相信:市場是解決供應問題最好的方法。

聚財者聯盟


房租為什麼會上漲?很簡單,供需+通脹。

通脹很好理解,貨幣超發,購買力下降,表現就是商品或者服務的貨幣價格上漲。

北京這次是短時間內租金全線上漲,所以通脹推高租金的作用力還是有限的,大頭還是在供需。

這一輪樓市調控使得購房門檻不斷提高,無論是剛需還是改善住房,也不管是本地居民還是外地人口,亦或者是有錢人的投資需求,在強大的調控之下,這些正常的購房需求通通被扼殺在了搖籃裡。這就導致了一個結果,那就是租房市場的供給受阻,需求增加,而供需失衡必然推高租金。

此話怎講?

投資需求購置的房產大部分是會拿出來出租的,本地的剛需和外地人口在京購房是能夠減少租房需求的。

被限購、限貸擋在門外的改善住房需求,無望之下想要改善居住環境就唯有殺進租房市場去爭搶中高端出租房源。

再加上正值畢業&就業的租房需求旺季,租金應聲上漲就不足為怪了。

而各種治理和拆除,卻導致了可租面積的直線下降,進一步加劇了供需失衡。

在這種種情況之下,房租怎麼可能不漲?

而所謂的“黑中介”不過是對市場做出了準確的把握,順勢而為而已。真正推高租金的,恰恰是調控的後遺症。這也再一次證明了,市場從來都不會失靈。當你廢了九牛二虎之力想要摁下去一個葫蘆的時侯,市場之力卻托起了無數個瓢。

唯一能降低價格的,是充分的競爭!

競爭越激烈,價格越低!所以,想要降房租,就該讓人敞開了買房,敞開了供應!


音樂大獅


在目前國家大力發展租房市場的背景下租金上漲是正常的現象,因為目前來看不管是一線城市還是二三線城市的租金回報率都太低了,這不利於調動房東出租房產的積極性,所以想要發展租房市場那麼就要提高租金回報率,這也是為什麼最近一段時間房租上漲的原因。

事實上在今年上半年的時候,因為北京大量的清除群租房、危險公寓,導致北京租房市場上的租賃房源出現了下降,在這樣的情況下隨著房源的減少北京的租金價格就會出現上漲,這也是為什麼北京現在的月租金接近5000元的原因。

但問題是,租金水平如果過高的話,那麼這將不利於租房市場的發展,畢竟租房是大家最後的選擇,如果房租太貴了那麼大家可能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了,所以未來一段時間裡就算房租還會繼續上漲也會適當的考慮居民的收入水平,在居民能承受的範圍內進行上漲。

房租還要繼續上漲,而房價卻在政策的作用下逐漸平穩,這樣一來筆者覺得如果有能力的話,那麼未來剛需買房比租房更加的划算,畢竟買房之後房子是自己的,而租房的話房子永遠是別人的。


樓盤網


如題主所指,小編也感受到了身邊的房租在不斷上漲,而且就是最近一年房租上漲速度有點離譜。


房租上漲和控制房子買賣交易不無關係。

郭嘉提倡房子是用來住的,然後購房受到了各種限制,購房資格的身份限制(個稅、社保),首套房和二套房及以上的差異限制,貸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浮動的限制,等等,無一不是為了控制需求,避免因需求增加推動房價上漲。

現在來看,房價確實沒有明顯上漲,甚至有個別地方還下降了。但是,需要住房的人的需求也被限制了。就是所謂剛需也並沒有因為房價沒漲而享受實惠。

房子還是要住,要獲得房子居住的功能,只有兩種途徑,一是買,二是租。

買不了,就只能租,於是乎,租房需求持續增加,租金上漲,幾乎每天價格都在變。

租金上漲,又更加刺激了很多持有房子的人,不會賣房子。如此循環,房價動不動無所謂,房租的確見漲了。

估計這也是調控意想不到的副產物。


關注不迷路。如果您覺得不錯,麻煩您點個贊,謝謝!

更有豐厚獎品不定期回饋,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