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 Hortons:新人新地新氣象?

當地時間7月30日,剛就任Tim Hortons首席公司官不到一個月的鄧肯.富爾頓(Dunan Fulton)接受CBC採訪,發表了躊躇滿志的樂觀基調聲明。面對名副其實的危急存亡之秋,這家曾被稱作“加拿大飯票”的著名公司能否實現“新人新地新氣象”?

Tim Hortons:新人新地新氣象?

Tim Hortons:新人新地新氣象?

Tim Hortons:新人新地新氣象?

新總裁的四分零七秒

鄧肯.富爾頓曾任Canadian Tire和SportChek兩大加拿大本土品牌高管,今年早些時候仍擔任Canadian Tire所屬FGL Sports Ltd.集團總裁,還曾是加拿大聯邦前任總理克雷蒂安的顧問和發言人。他是2018年7月9日剛剛被Tim Hortons的母公司、同樣擁有“漢堡王”品牌的美國公司RBI任命為首席公司官的。

這位以精力充沛、辯才無礙著稱的商界名人在僅為時四分零七秒的採訪中表示,自己有信心“重振品牌雄風”,恢復加拿大消費者對“加拿大飯票”的信任,修補母公司和公司特許經營者間的險惡關係。他還對Tim Hortons的國際化經營充滿期待,稱“中國市場將為我們帶來巨大收益”,針對“‘加拿大飯票’是否能迎合中國消費者口味”的質疑他表示,“毫無問題,我們完全能做到為中國市場量身定製、開發專門的產品”。

“加拿大飯票”的險惡處境

Tim Hortons對加拿大人而言可謂意義非凡:這家被暱稱為“加拿大飯票”(Meal Ticket)的連鎖咖啡店,是2004、2005連續兩年《加拿大商業》雜誌“全加最佳管理品牌”,也是加拿大認知度最高的商業品牌。在加拿大範圍內,它擁有多達4592間連鎖店,是麥當勞的兩倍,總營收佔加拿大連鎖快餐業總收入的1/5強,在咖啡店和焙烤食品領域更近乎獨孤求敗,分別佔據全加市場總量62%和76%,而在咖啡店領域排名第二的星巴克,其全加市場佔有率僅有7%。

自從1964年5月,在安大略省漢密爾頓開設第一間門店至今,“加拿大飯票”在整整半個世紀裡幾乎成了加拿大人心目中早餐、咖啡和甜甜圈的代名詞,上至總理、政要,下至剛踏入社會的年輕人,幾乎每個人每天早上出門,邁進的第一間店鋪。許多人曾在家門口、校門口的Tim Hortons打了自己人生第一份小時工,進行了平生第一次正經八百的約會,更有不少人的冰球夢,是從這家創始人就是前冰球明星的連鎖店贊助的青少年冰球比賽開始做起的,曾有人說,倘聽不懂double-double和Timbits究竟是何許物,那你就還算不上真正的加拿大人。

但自上世紀90年代起“加拿大飯票”就命運多舛:1992年為“國際化”和美國快餐連鎖品牌Windy合併,結果這次合併成了商業界“邯鄲學步”的典型:兩個大品牌“一加一小於二”,不得不一拍兩散,2006年兩家分手後Tim Hortons在加拿大重新上市,2009年總部遷回安大略省奧克維爾,當時曾轟動全加,引發時任聯邦總理哈珀(Stephen Harper)親臨門店“站臺”(要知道哈珀本人從來不喝咖啡),但好景不長,2014年8月26日,“加拿大飯票”因經營不善再度被以115億美元賣給RBI。

進入2018年,Tim Hortons可謂風雨飄搖:這一年安大略省將最低工資標準從11.60加元/小時提升至14加元/小時,零售業不堪重負,Tim Hortons也不例外,為應付驟然上升的成本,RBI表示計劃削減員工福利、減少僱員數量,結果引發安省員工紛紛罷工抗議。宣稱代表Tim Hortons一半以上特許經營商的“大白北聯盟”(GWNFA)自年初起不斷向加拿大聯邦有關部門投訴,指控RBI“涉嫌不當使用國家廣告基金”、“未履行2014年有關《加拿大投資法》的相關承諾”,自3月起更聯絡美國境內特許經營商在美國邁阿密等地申訴,宣稱Tim Hortons“假借加拿大公司名目逃避美國稅賦”,並要求“相關案件在邁阿密審理”。這一連串的麻煩官司不僅令RBI進退兩難(應訴則不勝其擾,妥協則不堪重負),更嚴重影響公司和品牌收益:今年4月,研究機構Leger“加拿大十大品牌”排名,去年仍高居第四位的Tim Hortons跌出“TOP10”,一下摔到第50位;5月23日Reputation Institute“在加拿大知名度最高的250個品牌”(不限於加拿大品牌)排名中,Tim Hortons從去年的第13位暴跌至第67位,不僅已無法望谷歌、樂高、勞力士這“老三甲”項背,也被進入TOP20的MEC,Jean Coutu、Canadian Tire,進入TOP50的Shoppers Drug Mart,Home Hardware,Cineplex,Roots和Sleep Country等拋在身後。

“新人新地新氣象”?

危機迫使“加拿大飯票”迅速採取應對措施,這些措施包括變更總部(2018年4月將總部遷至多倫多市中心)、更換高管,以及開拓海外市場。

2018年7月11日, Tim Hortons和私募公司笛卡爾資本集團(Cartesian Capital Group)簽署獨家特許經營合資協議,後者承諾將在未來10年內,在中國內地開設至少1500家Tim Hortons“專營店。

Tim Hortons總裁馬賽多(Alex Macedo)表示,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充滿活力的經濟“將為Tim Hortons提供極好的增長機會”;7月30日,剛剛走馬上任的富爾頓進一步表明了Tim Hortons對中國市場的寄望。

但“國際化”對Tim Hortons而言似乎從來步履艱難:和Wendy那次“雙輸聯姻”且不去說,根據最新統計,Tim Hortons全球特許經營店總數不到4400家,其中3500多家在加拿大,美國僅817家且“正在不斷萎縮”,加美以外的市場則更可憐——自2011年開始經營的中東六國市場(和阿聯酋迪拜服裝集團合作),至今只有33家門店(最多時有38間);2016年開拓的英國市場至今不過17間門店;2017年12月開始的西班牙市場,至今加盟店僅3間;經營多年的愛爾蘭市場只有都柏林動物園一間門店;2013年就宣稱要“大力開拓”的印度市場因當地管理部門的扯皮至今連一間門店都沒有;阿富汗坎大哈門店其實不過是加拿大駐軍的“福利”;2017年2月28日高調開拓的菲律賓市場倒是發展迅猛,但畢竟是“小碼頭”,至今也只開了11家門店,另有23家門店待開,而這34家門店中竟有33家擠在大馬尼拉都會區。

由此不難看出Tim Hortons對中國市場的期待之高:如果真的實現1500間門店藍圖,中國市場將躍居Tim Hortons全球門店數第二。

問題是,做得到麼?

不能僅看到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尤其和Tim Hortons定位最為接近的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成功,也必須看到另一些國際快餐連鎖品牌(如Wendy和加拿大人家喻戶曉的賽百味)在中國的“水土不服”,和前述成功者先後遭遇的發展瓶頸。以double-double和Timbits這類“暖食物”著稱的“加拿大飯票”真能重演星巴克在中國“本土化”的好戲?

儘管馬賽多和富爾頓躊躇滿志,但必須看到,同屬RBI旗下的“漢堡王”自2012年便試圖打開中國市場,如今6年過去,雖不能說一無所獲,但至少可以說“和期望值相差甚遠”。對此,一再表示“將充分借鑑漢堡王經驗”的RBI和“笛卡爾”作何感想?

圖1、Tim Hortons的咖啡和甜甜圈(加通社);

圖2、Reputation Institute“在加拿大知名度最高的250個品牌”排名,Tim Hortons跌出TOP25(赫芬頓郵報);

圖3、榮譽等身的鄧肯.富爾頓(CM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