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新书《失踪的总统》:小马拉大车

克林顿新书《失踪的总统》:小马拉大车

退休后出书“附庸风雅”已成为美国历任总统约定俗成的惯例,从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起就很少有人例外,公认“总统中的作家”、文笔优美的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如此,行伍出身、文笔平平的格兰特(Ulysses Simpson Grant)也不能免俗,而民主党籍前总统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则是“这一行”中公认的高手,他的《我的生活》(My Life)更是在腹稿阶段就拿到出版商1500万美元预付版税,仅靠一本书成为美国首位著述收入破千万的退休总统。

当然,绝大多数退休总统的著作都是回忆录(《我的生活》也不例外),或至少是写实类作品,一位法国退休总统或许会去写小说,出诗集,但在克林顿之前似乎很难想象一位美国退休总统也会去这样做,但克林顿破例了:他的新书《失踪的总统》(The President is missing)居然是一本如假包换的第一人称悬疑小说,不仅已面世,而且今年6月其中文版就将在中国大陆推出。

这本书篇幅并不太长,却包含了一个庞大、复杂的全球政治、军事架构,和一个恢弘的场景:国际恐怖组织在阿尔及利亚发起对美国的公开威胁,总统被传与该组织头目、世界头号通缉犯秘密联系,美国朝野内外人心惶惶,偏巧这时总统却“失联”;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此刻各路势力趁火打劫,有人制造了1400万人的水源危机,有野心家和军事寡头趁机在中美洲的洪都拉斯发难,还有“新型恐怖分子”趁机利用所谓“苏里曼病毒”发动全球“网络战”……而在这关键时刻他的副总统被政治对手“策反”(当然关键时刻又“醒悟”了),他本人差点被弹劾,美国权力中枢的府、院都发生了令人不安的异动。当然,英明神武的总统在其天才的战友——身为前总统的作者帮助下,最终力挽狂澜,转危为安。

正如许多书评家所言,这部书最大的看点和价值所在,是一位曾经的白宫主人以相对无拘束的笔触,去详细描写在他而言十分熟悉、在大多数读者而言神秘且陌生的“白宫生涯”,或换言之美国顶级政治生活的面貌。政府、“西翼”、国会和院外游说集团各自扮演的角色,它们间的平衡,日常运作,以及一旦平衡失衡,一切处于异常状态时会发生些什么,作为这套复杂平衡体系中最核心、最关键角色的美国总统又该如何应对,《失踪的总统》中都有形象、生动的表现。

由于这是一部虚构的小说,而非一本回忆录或印象记,身为前总统的克林顿可以一方面发挥自己“亲历者”的独特优势,把别人不易索解甚至并不知道的体系、细节一一剖析清楚,又可以不受拘束、相对轻松和放开地挥洒笔墨和放开想象,反正即便触犯某些禁忌,或部分细节被认为不符合真实,也可用“艺术虚构”为由理直气壮地回避。

然而新书的缺陷也是一目了然的:“小马拉大车”。

在《失踪的总统》虚构的世界里,整个世界仿佛同时与美国过不去,而美国总统则仿佛与除了“西翼”等一小套班子外的整个美国“犯冲”,以至于要不断采取“非常措施”力挽狂澜,这显然是为了吸引眼球,而采取的过分夸张和渲染。一个世界第一政治、经济、军事大国,在绝大多数时间、地点和场合,是依靠实力、联盟和惯性、惯例,一言以蔽之,依靠“常态”去维持自己的战略利益和地位,依靠体系去应对大多数危机与矛盾,“处突”只是非常态,是极其罕见的——而如此多的突发性内忧外患顷刻间喷涌而出的情况,大约只能出现在克林顿的小说里。

小说篇幅不长,却被鼓鼓囊囊地塞入这许多“突”,“包袱”一个接一个,说目不暇给已经远远不够,简直可以算“拥挤不堪”。情节和内容丰富是好事,过于丰富就有“消化不良”之嫌,如果再加上稍显拖沓的文笔和“容量不足”的篇幅,问题就更大了。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我的生活》被认为打破“总统退休出书找代笔”的传统,被许多人认为是克林顿本人的作品,但《失踪的总统》却是与“惊悚小说王”詹姆斯.帕特森(James Patterson)公开合撰的,而后者虽然名声煊赫,却素有“找代笔攒书”的负面指摘,或许《失踪的总统》也因此成为一本事实上的“拼盘”,而这也会让“小马拉大车”的问题更突出——毕竟薄薄一本书,承载不下两个公开作者和一大批幕后“代笔”的饱满情怀。

此外,这本书2017年5月8日公开动笔,不过一年时间就已高调发行,其速度堪比热门网络小说,这固然有望再次冲击退休总统著书“吸金榜”,却也容易令人产生“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