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焦慮抑鬱的第一步:接納不完美和錯誤

走出焦慮抑鬱的第一步:接納不完美和錯誤

接納是在自我覺醒的基礎上進行的。所謂自我覺醒,就是意識到自己正處於什麼樣的情緒之中。所以,接納並不是逆來順受,停滯不前;它會讓變化自然而然地翩然而至。

01

射向自己的箭

“傷痛”是不可避免的,但“痛苦”卻是可以選擇的。我們在情感上對傷痛的反抗越強烈,由煩擾、自責和內疚所帶來的痛苦也就越強烈。很多時候,傷痛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對於傷痛的過度反應。

實際上,人們常常遭受到兩支箭的攻擊:

第一支箭是傷痛,

第二隻箭是對傷痛產生的抗拒。

比如,工作失敗了,這是傷痛,是第一支箭,這支箭給我們造成的傷害並不大,但是,如果我們對此耿耿於懷,這就是射向我們的第二支箭。

又比如,被女朋友甩掉了,這是傷痛,是第一支箭,但因為被甩掉而心生怨恨,甚至怨恨所有女性,認為女人沒有一個是好東西,則是射向我們的第二隻箭。

第一支箭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們自己射向自己的第二支箭。我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大部分痛苦,都是第二支箭帶來的,也就是抗拒“傷痛”的結果。

如果著手“接納”這些傷痛,順其自然,傷痛就會減輕。因為傷痛在接納時變輕,在抗拒中變重。同時,我們會發現傷痛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由傷痛產生的怨恨。

沒有人能傷害我們,除了我們自己

有一道簡單的公式清晰地描述了我們對於傷痛的本能反應:

傷痛 × 抗拒 =痛苦

“傷痛”是由生活中那些“不幸”造成的,比如事故、疾病,或者某個我們深愛的人去世,有可能只是我們和周圍的人,比如愛人、孩子、父母、同事之間的衝突。

“抗拒”指的是為了擊退傷痛而做出的所有努力,比如讓身體繃緊,或者想方設法趕走傷痛。

“痛苦”是指我們在自己的傷痛之上增添的肉體或情感上的壓力,一層接著一層。在這道公式中,我們如何與“傷痛”相處決定了我們將承受多少“痛苦”。

如果我們對於傷痛的抗拒降低到零,我們承受的痛苦也就降到了最低。

傷痛 × 零 = 零

這是不是很難以置信?生活中的傷痛確實在那裡,但是我們不需要對它們做多餘的發揮,我們不需要到哪裡都將它們帶在身上。

有許多關於痛苦的例子,比如一連幾個小時,甚至幾天,都在後悔股市崩潰之前沒有將股票賣出;或者在重要事情來臨之前,總是擔心是否會生病。

當然,為了早做準備或者避免出現問題,適當的考慮是有必要的,但問題是,我們卻常常陷入對過去的悔恨或對未來的擔憂之中而不能自拔。下面我們以很多人會經歷的失眠和親密關係中的衝突為例,來看看對抗和接納的力量:

02

與失眠對抗,你就會徹夜難眠

我們大部分人都會在生活中的某些時候受到失眠的困擾。調查顯示,每年都會有多達一半的美國成年人有失眠問題。很多原因都可以引起失眠,包括一個打鼾的配偶、睡前攝取了咖啡因、白天不小心睡得太多、運動太少、枕頭不合適、服用了一些藥物等。

不過,除了上面所說的這些,我們發現:與失眠對抗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很多時候,我們越是努力嘗試入睡,反而會讓情況變得越糟糕。

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有過這樣的夜晚:第二天,你將出席一個重要的會議,你希望自己能夠儘快入睡,好好休息,這樣明天就能精力充沛地出現在會場,表現出自己最好的一面。由於這個會議對你來說太重要了,所以你必須睡個好覺。

但當你躺在床上的時候,總是忍不住在想,如果自己晚睡一分鐘,第二天的精力就會減少一分。於是,你努力控制自己,拼命讓自己入睡,結果越想入睡,卻越不能入睡。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你變得越來越惱怒。每一次抬眼看鬧鐘,你都會從心窩裡冒出一股無名火,最後使你在這個夜晚徹底失去了正常入睡的能力,只能睜眼躺在床上,沮喪地等待黎明。

這是為什麼呢?問題的原因在於,當你在跟失眠作鬥爭時,神經系統進入了“戰鬥或逃跑” (fight or flight)的模式,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努力進入睡眠反而強迫身體變得更清醒。我們需要通過放棄“戰鬥”來打破循環。

什麼是“戰鬥或逃跑”的模式呢?大家知道,幾千年前,人們為了生存必須面對各種野獸的攻擊,在老虎的面前,人們只有兩種選擇:要麼戰鬥,要麼逃跑。

戰鬥可以趕走老虎,使自己存活下來;逃跑也可以虎口逃生。在這兩種選擇中,不管選擇其中的哪一種,都需要我們的神經系統興奮起來,從而調動出全身的力量去應對威脅。因此,人們的意識只要向身體輸入對抗的指令,身體就會立刻進入“戰鬥或逃跑”的模式,讓全身的每一根神經都緊張起來。

“戰鬥或逃跑”模式是人類應對外來威脅最有效的舉動,但遺憾的是,它並不適用於對待自己的情感和情緒。如果我們把自己的情感和情緒當做外來威脅,採取“戰鬥或逃跑”的模式:或與之對抗,或拼命逃避。

那麼,在神經高度緊張的狀態下,我們無疑會越陷越深,甚至瘋狂。所以,對待內心的痛苦、悲傷、恐懼和焦慮,我們不應該把它們視為老虎,與之對抗,而是應該接納。任何與自己對抗的行為都會讓人陷入無邊的苦海。

在老虎的威脅下,我們既不戰鬥,也不逃避,就會命喪黃泉。但是內心的負面情感卻不是老虎,你永遠無法戰勝它,也永遠無法逃避它,只能與之和平共處。這就像失眠一樣,你越想控制自己,自己就越不受控制。與失眠對抗,你註定會徹夜不眠。

很多人面對失眠常常採取這樣一種方式:數羊,還有高大上點的,默數呼吸次數!但是,任何失眠者都會告訴你,這些把戲到時候並不怎麼管用。為什麼?因為你不能欺騙自己的意識,它知道你做這些事情是為了入睡。

例如,在“數你的呼吸次數”和“為了入睡數你的呼吸次數”之間就有很大的區別。在某個很微妙的水平上,

當你的計劃是要入睡時,一旦你意識到自己還醒著,你會不由自主地變得心煩意亂。

流逝的每一分鐘都會讓你更加絕望和迷茫。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你必須轉變自己跟失眠之間的“關係”。一旦你開始真正地、誠實地“接納”了失眠,最後你的身體就有機會開始休息。

03

婚姻幸福的秘密:接納婚姻中的不幸

在14年裡,心理學家古德曼跟蹤了650對夫婦,來研究能夠使婚姻成功的因素。他宣稱自己能夠以91%的精確率,預測哪對夫婦將會走向離婚。他們是那些互相之間總是充滿責備、狡辯、輕視以及妨礙的家庭。

古德曼還觀察到,婚姻中69%的糾紛永遠不能得到解決,特別是關於核心的個性問題和價值觀的分歧。雖然夫妻之間不可能解決他們大部分的個人差異,但成功的夫婦則能夠學會以某種方式接受它們。幸福的夫妻“能夠深入地瞭解對方,而且對對方的一切都非常熟悉——喜好、厭惡、個性上的怪癖、希望以及夢想”。

心理學家雅各布發明了一套基於“接納”的夫妻關係療法:夫妻綜合療法。這種方法利用行為療法來處理那些可以改變的問題,利用“接納”來解決那些不可改變的問題。

其中,“接納”就是為了使夫妻關係更加親密而接納彼此存在的問題,並放棄改變對方的打算。他們發現:通過接納彼此的差異,有三分之二的夫妻擺脫了長期的困擾,獲得了幸福的婚姻。

“接納”覆蓋了一系列的經歷,包括反感、好奇、容忍、放任和友好。“接納”的反面是“抗拒”。抗拒會產生痛苦,而接納會使之舒緩。

接納並不意味著容忍錯誤的行為,而是讓你在感情上對內心此時此刻發生的事情完全敞開。如果你的婚姻正處於艱難時期,接納並不是要你對整個痛苦的婚姻說“好”。恰恰相反,它的意思是要你承認自己正在遭受痛苦。

不管是在婚姻中,還是在飲食習慣上,抑或是工作時,我見過許多這樣的人,當他們意識到自己眼下的境況有多麼糟糕時,便毅然做出了改變。值得注意的是,接納是在自我覺醒的基礎上進行的。

所謂自我覺醒,就是意識到自己正處於什麼樣的情緒之中。所以,接納並不是逆來順受,停滯不前;它會讓變化自然而然地翩然而至。

但是,我們需要弄明白自己接納的是什麼。如果自我沒有覺醒,我們會在接納中容納多餘的東西,就像是投票選舉一位我們知之甚少的候選人。盲目地接納還可能會滑進情緒化的境地——用糖衣掩飾現實。這些都不是真正的接納,而且最終會帶來更多的痛苦。

在這裡,所謂的“接納”指的是,有意識地去體驗我們的感覺、情緒和想法,時時刻刻,原原本本。

本文編輯整理:身心靈(shenxinlingdao)


來源 | 微信公眾號:525心理網( ID:psy525_cn)一個有營養的心理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