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出台防控指南 實施百餘個重點項目

福建出臺防控指南 實施百餘個重點項目

8月,福建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全省上下正在開展的“臭氧防控”熱度也很高。

率先出臺臭氧防控指南,推動120個省級重點減排項目,夯實治汙減排基礎……福建從頂層設計著手,打出組合拳,對症下藥治臭氧,讓藍天保衛戰朝著科學化、精細化的方向發展。

強化頂層設計注重標本兼治

福建空氣質量長期保持優良,位居全國前列,臭氧濃度總體保持優良,優於全國平均水平,為何還要盯緊臭氧不放?“不能掉以輕心,或心存僥倖,必須未雨綢繆,精準施策,像抓霧霾治理一樣抓臭氧防治。”福建省環保廳相關負責人坦言。

這位負責人的擔憂並非多慮。2014年~2016年,福建省臭氧特定百分位濃度均值分別為115μg/m3、111μg/m3、115μg/m3,總體保持優良,優於全國平均水平。但在2017年,在PM2.5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受不利氣象條件等多種因素影響,福建省臭氧濃度明顯升高,尤其是4月~11月,是福建省臭氧濃度高值時段,成為拖累空氣質量的突出因素。

福建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各地臭氧汙染治理不夠有力、措施不到位,涉VOCs企業廢氣收集處理水平還較低,無組織排放較嚴重,同時各地存在一定數量的“散亂汙”企業,生產工藝落後,治汙設施簡陋,也是造成大氣環境汙染的重要因素。

《福建省臭氧汙染防控指南(試行)》在全國率先出臺,根據各地氣候、地形和產業結構等特點,強調因地制宜、對症下藥,提出從源頭預防、過程控制到末端治理的全過程精細化管理要求。

福建省環保廳、發改委、經信委等12部門聯合印發《福建省臭氧汙染防治工作方案》,構建完善職責明晰、分工負責、齊抓共管的臭氧汙染防治工作機制,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以改善環境空氣質量為核心的臭氧汙染防治管理體系,力爭VOCs排放總量下降10%以上。

為補齊臭氧前體物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欠缺的短板,福建省制訂了印刷行業、工業塗裝工序、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3項強制性地方標準,已經省政府同意,近日將印發實施。

同時,福建省還把臭氧整治列入“三合一”督察的重點,即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省級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和黨政領導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考核通報問題督察,對存在推進不力、整改進度嚴重滯後、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敷衍整改的問題依法依規予以問責追責,夯實地方黨委政府臭氧汙染防治責任。

實施120個重點減排項目推動精準治理

福建省石油、化工、塗裝、製鞋等VOCs排放量大的企業,以及火電(含熱電、自備電站)、鋼鐵、平板玻璃等NOx排放量大的企業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區,這也是福建省臭氧汙染比較嚴重的地區。

靶向防治,對症下藥。福建省各地針對重點汙染源協同管控VOCs和NOx,盯緊重點行業,盯牢重點企業,推動臭氧防控做精、做準、做實。

“截至目前,已完成精準治理項目50個,完成減排比例38%。”指著大氣環境精準治理減排項目調度表,福建省環保廳大氣處負責人說,在各地上報的基礎上,省環保廳篩選出120個省級重點精準治理減排項目,實行定期調度、通報、預警、督辦、約談等制度。據初步統計,這些重點項目可形成VOCs年減排量近萬噸、NOx年減排量3000餘噸。

福建省還開展全省重點區域強化督查,強化對漳州市、泉州市、莆田市等重點區域廢氣排放企業的執法檢查,營造執法監管的強大攻勢和高壓態勢,共檢查涉VOCs排放企業2000餘家,依法依規嚴厲查處企業環境違法行為。

各地緊扣實際對重點行業實施整治

福州市優化產業佈局,嚴禁引進汙染嚴重的項目。對福清江陰工業區化工、製藥、合成革等行業及閩侯汽車城VOCs進行綜合治理;深化環羅源灣鋼鐵行業整治,減少NOx排放量。

廈門市實施分行業分階段整治,目前已開啟第三階段對船舶製造維修、橡膠製品、製鞋和工藝品4個行業的整治。

泉州嚴格新改擴建項目准入,VOCs排放實行等量或倍量替代。同時推進石化化工、工業塗裝、包裝印刷、製鞋、紡織印染等重點行業VOCs治理,進一步提升泉港、泉惠石化園區洩漏檢測與修復(LDAR)水平,推進工業鍋窯爐環保升級改造。

莆田深化對市區製鞋、包裝印刷、塗料、橡膠、化纖、傢俱等重點行業的VOCs治理;推進工業鍋窯爐等環保升級改造,減少NOx排放量。

自7月中旬起,漳州以涉VOCs傢俱行業企業規範化管理為突破口,鐵腕執法,推動傢俱行業企業涉VOCs工段密閉操作實現有機廢氣全收集全處理,定期更換廢活性炭,並嚴格落實廢油漆桶、廢漆渣、廢活性炭等危廢規範化暫存、處置。

寧德以漳灣區域為重點實施防控,強化漳灣工業區電池製造、工業塗裝、包裝印刷等重點行業VOCs治理,確保治理設施穩定運行;推進垃圾焚燒發電、鋼鐵環保升級改造,削減VOCs、NOx排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