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日本版的尋夢環遊記啊!

去年年底看完《CoCo》之後我大哭了一場:媽的華語電影什麼時候能出這種類型的作品啊!

今年看完《鎌倉物語》之後,我更悲傷了:日本也有自己的《尋夢環遊記》了啊!媽的華語電影什麼時候能有這種類型的作品啊!

雅人叔作為一個天秤座,在挑片品味上還是蠻像水瓶座的。

出生在妖、人共存的鎌倉,有一個日俄戰爭時代的管家婆婆,是作家的同時也是警方的顧問,對自己是不是私生子而充滿了懷疑,又像是未經思考般和剛見面的小編輯一見鍾情,結為夫妻。片子從一開始就充滿了奇妙的色彩。

因為誤食了妖怪市場買來的松茸,為了給現實逃避的丈夫傳達有人來約稿的好消息,亞紀子摔了一跤後不小心靈魂出了竅,身體被妖怪搶走,不得不前往黃泉,離開人世。而一直有現實逃避傾向的丈夫終於不再退縮,毅然決然搭乘開往黃泉的江之電,要將妻子帶回人世間。

是尋夢環遊記?還是希臘神話?

玩笑歸玩笑,其實拿《鎌倉物語》和《尋夢》比,既貼切也不貼切。

因為從故事主線上來說,《鎌倉物語》更多的還是和希臘神話故事的不謀而合——妻子因為意外誤入地獄,丈夫披荊斬棘勇闖黃泉救回妻子。略有不同的是,希臘神話中的俄耳浦斯憑藉音樂天才過關斬將,而《鎌倉物語》中的一色正和靠的是作家無與倫比的想象力。

這和希臘神話中俄耳浦斯的故事實在太相似。然而,為什麼仍舊覺得它是日本版《尋夢》呢?因為無論是《尋夢》還是《鎌倉物語》,這兩部都在”步調輕鬆聊生死“。對於日本這個國家,或者更具體來說,是孕育武士道文化的幕府曾在地鎌倉,“死亡”在他們心中是近乎壯麗的、令人迷戀的。這種刻畫,在《入殮師》《失樂園》中非常典型。但《鎌倉物語》卻像《尋夢環遊記》一樣,藉助神話故事來闡釋自己文化中的生死哲學,成功擺脫了過去談及生死時的那份沉重,用玄幻的方式來解構生與死的意義。

當然片子還有許多的支線故事,同樣萌點淚點兼具。亞紀子每日看到的婆婆,原來已經離世,她為了照顧病重的丈夫,申請變成鬼魂一直等到丈夫善終,最終相互攙扶著踏上開往黃泉的列車;而一色正和的朋友本田因重病離世,因為捨不得妻女,於是申請成為青蛙頭妖怪,繼續想辦法照顧他們,初初看到有另外的男人來照顧他的妻女,生出嫉妒之心,而看到這個人真的有決心給她們二人幸福後,最終又決定放手,安心地繼續做一隻在公園派發氣球的青蛙……

這是日本版的尋夢環遊記啊!

人間的羈絆與不捨啊,既然在生活中已經不能毫無心痛地講述,那麼就用電影微微笑著說吧。

劇情太拖沓?拜託,哈利波特不也是這麼拍的嗎?

剛看完電影,打開豆瓣,一水兒評論:前面的劇情太拖沓,好多都毫無意義。高潮來得太遲。

EXO ME?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把爆米花一些的電影當做愛情動作片來看。如果第二幕還沒有切入正題,就是渣劇情了?仔細想想,如果不是看過哈利波特的原著,哈利不也是談戀愛、讀書、泡妞,最後才打大boss嗎?那麼《鎌倉物語》的敘事順序不是和《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差不多嗎?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延遲滿足“,簡單來說就是你是否能將到手的糖留到之後再吃,而不是立即打開。在我看來,好的電影、小說,甚至遊戲都在考驗著受眾的延遲滿足。每一個小情節都有它的意義,每一個人物都有它必然的作用,而直到臨近結局時,這些細小的情節都會爆發出無窮的力量,為電影的結局蓄力。

這是日本版的尋夢環遊記啊!

說起來抽象,舉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所有最初看上去讓人摸不到頭腦的情節,都在為最後小四動刀子殺人蓄力。這也是一部出奇挑觀眾的電影,4小時的時長,幾百個出場的任務,無數細小的事件推動著故事的前進,唯有忍住不快進,才能體會到情節的精密與美妙。

所以,仔細拉了一下劇情,我覺得《鎌倉物語》在情節設計和世界觀構建上並沒有問題。無論是妖精市集、魔屆松茸,還是窮神附體,這一些都不是無意義的拖沓(當然堺雅人就算拖沓,我也願意多看幾眼)。而一色大師和亞紀子的人物形象以及情感深度,是順著情節的推進,在不斷強化著的。

我們的鎌倉是蘇州還是敦煌?

這是日本版的尋夢環遊記啊!

雖然早就去過鎌倉,原因卻是奔著《海街日記》而去的。走過了長谷寺,在麻心吃了下午茶,一整天便以看海作為結點。若是惡俗一些,還要穿著JK制服,在江之電那裡假想流川楓的出現。

但是鎌倉才不是一個只值得拍照打卡的地方,而在歷史文化上,也有著極豐富的內涵和重要地位,甚至也不輸京都和奈良。作為曾經日本幕府政權的發源地,鎌倉更是衍生的武士道文化的地方,而武士道文化也在後世非常深刻影響和塑造了日本的精神和氣質。

墨西哥有亡靈節,鎌倉有開往黃泉的江之電,我們也有清明節啊。如果這樣一個故事要發生在中國,你覺得會是在哪個城市呢?

朋友說,應該在蘇州。畢竟”清明時節雨紛紛“,講得就是江南的事兒吧。而且曾也是金陵城周邊的城市,典籍裡小鬼的故事應該不會少。

我倒是也有一個答案,在敦煌。莫高窟裡的生與死,沙漠星空下的輪迴,應該都不錯。

燦爛的文明裡,應該也值得擁有一個美好的關於生與死的故事的,不是嗎?

媽的,我們什麼時候能有自己的《尋夢環遊記》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