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噪一時的「帝國雙壁」,怎麼是這個下場

封常清(?-756年1月27日),唐朝名將。安西都護,御史大夫,安西、北庭節度使。

名噪一時的“帝國雙壁”,怎麼是這個下場

高仙芝(?—756年1月24日),唐朝中期名將,安西都護,河西節度使。

名噪一時的“帝國雙壁”,怎麼是這個下場

封常清與高仙芝二人並稱當時的“帝國雙壁”。

安史之亂爆發,當時封常清來京述職,玄宗便向他詢問平賊的方略。封常清為了激勵士氣只好說到:“祿山領兇徒十萬,徑犯中原,太平斯久,人不知戰。然事有逆順,勢有奇變,臣請走馬赴東京,開府庫,募驍勇,挑馬垂渡河,計日取逆胡之首懸於闕下。”雖然,封說的太絕對,但是確實起到了激勵士氣的作用,玄宗大喜,命他前去退兵。

名噪一時的“帝國雙壁”,怎麼是這個下場

封常清來到洛陽募兵,不久便募兵六萬,但由於時間緊迫,無法訓練。叛軍鋒芒正盛,洛陽只守了3天。封常清逃奔陝郡。

名噪一時的“帝國雙壁”,怎麼是這個下場

在陝郡,封常清碰上了前來增援的高仙芝,便強烈建議高仙芝回軍潼關,堅守待援。玄宗的命令是收復洛陽。封常清官職被削。

名噪一時的“帝國雙壁”,怎麼是這個下場

就在固守潼關的日子裡,高仙芝、封常清與監軍邊令誠發生了嚴重的衝突。邊令誠時時想將軍隊財物貪汙,封、高二人不從。邊令誠便向上奏誣陷二人,玄宗當時已經是賞罰無度了。下令將二人斬首。

名噪一時的“帝國雙壁”,怎麼是這個下場

封常清被斬前,呈現《謝死表》,希望玄宗不要輕視叛軍。高仙芝被斬前,對軍士說,你們要是覺得我冤枉,就大喊冤枉。全軍皆呼冤枉,振聾發聵。

名噪一時的“帝國雙壁”,怎麼是這個下場

而後,哥舒翰守潼關,玄宗命之與敵決戰。翰出,唐軍大敗,潼關失守。這也證明了封、高二人固守潼關的策略是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