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之杭州篇

1.西湖醋魚
《舌尖上的中國》之杭州篇

西湖醋魚是杭州的一道名菜,其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宋朝。西湖草魚精選西湖草魚作為原料,烹製前先將草魚在魚池中餓養一天,使其排盡體內雜物,去除泥土。烹製時火候要求非常嚴格,必須要掌握得恰到好處。魚燒製好後,淋上一層火熱的糖醋,胸鰭豎起,魚肉鮮美,別具特色。

2.蝦爆鱔面
《舌尖上的中國》之杭州篇

蝦爆鱔面也是杭州奎元館的傳統名點。選用新鮮粗壯的黃鱔,切成鱔片,用素油爆,葷油炒,麻油澆,直至鱔片黃脆;再加上又大又嫩的河蝦和蛋清炒至白嫩;麵條入鍋後充分吸收了鱔片的味道,汁濃面鮮。

3.杭州小籠包
《舌尖上的中國》之杭州篇

杭州的風味小吃。主要選用鮮肉、蝦仁、雞肉、火腿末等作餡兒,加入肉皮凍,包好後放入特製小蒸籠用急火蒸制而成。種類繁多有鮮肉小籠、蝦肉小籠、雞火小籠,包子汁多香鮮,皮薄滑韌,口味各異。


4.定勝糕
《舌尖上的中國》之杭州篇

定勝糕是杭州著名的傳統小吃,傳說是南宋時百姓為韓家軍出征鼓舞將士而特製的,將配置好的米粉放進特製的印版裡,中間再放入紅豆沙,蒸少許時間就可以了。糕上有“定勝”兩字,後就被稱“定勝糕”。其味道微甜,顏色白裡透紅,鬆軟清香,入口甜糯。具有春季養生調理,術後調理的功效。

5.幹炸響鈴


《舌尖上的中國》之杭州篇

幹炸響鈴是用杭州地區著名特產泗鄉豆腐皮製成的,其中包裹著密制豬裡脊肉。以色澤黃亮、鮮香味美,脆如響鈴而被推為杭州特色風味名菜之列,受到食者的歡迎。幹炸響鈴腐皮薄如蟬翼,成菜食時脆如響鈴,故名。

6.東坡肉
《舌尖上的中國》之杭州篇

東坡肉可謂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相傳宋元年間,蘇東坡出任杭州做地方官,發動數萬民工疏浚西湖,築堤灌田,造福人民。大家紛紛給他送了許多肉和酒,他便將其一起烹製,沒想到竟味美無比。於是大家紛紛仿效,並流傳聞名至今。

7.龍井蝦仁
《舌尖上的中國》之杭州篇

龍井蝦仁是配以杭州特產西湖龍井的嫩芽和新鮮蝦仁製成的一道杭州地方特色名菜。龍井素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著稱。河蝦被古人譽為“饌品所珍”,不僅肉嫩鮮美,且營養豐富。這兩種極品食材放在一起烹製出來的龍井蝦仁,色如翡翠白玉,散發著淡淡清香,口感鮮嫩絲滑。


8.叫化童子雞
《舌尖上的中國》之杭州篇

叫化童子雞香氣四溢,肉質白嫩,酥不粘骨,食不嵌齒。相傳,古代有一個流落到江南的叫化子,飢寒交迫,難友為他偷來一隻小母雞卻又苦於缺鍋少灶,就用泥把雞飼包起來放入火堆中煨烤,剝開食時,竟意外地發現此雞香氣四溢,味道極好。

9.西湖蓴菜湯
《舌尖上的中國》之杭州篇

西湖蓴菜湯也叫“雞火蓴菜湯”,是由西湖蓴菜和雞肉作為原料烹製而成。蓴菜嫩莖、嫩芽、卷葉周圍都有白色透明的膠狀物,含有較高的膠質和其他成分,為珍貴蔬菜之一。蓴菜與雞絲、火腿同烹,碧翠鮮醇,雞肉嫩滑,清洌爽口,湯純味美,是當初乾隆下江南時到杭州的必嘗美食。

10.杭州醬鴨
《舌尖上的中國》之杭州篇

杭州醬鴨的製作工序並不簡單,選用一整隻鴨子,輔以姜、醬油、紹酒、桂皮、蔥段、白糖,經火硝、精鹽醃製36小時後,再用醬油浸泡48小時,然後將醃過的醬油兌50%的水放入鍋內煮沸,將鴨放入用手勺舀起滷水不斷地淋澆鴨身,至鴨表皮成醬紅色時撈出瀝乾,在日光下曬2-3天即成。


11.杭三鮮
《舌尖上的中國》之杭州篇

杭三鮮是杭州特有的傳統佳餚,以水發肉皮、魚茸、熟雞肉、熟豬肚為原料,放在一起烹製而成。此菜肉皮柔軟,丸子鮮嫩,味道鮮美,清香爽滑。可以在一道菜品裡品嚐到多種風味的不同菜餚。

12.貓耳朵
《舌尖上的中國》之杭州篇

浙江杭州的特色名小吃,它其實是一種麵條,因形似貓的耳朵,故名。貓耳朵外形可愛,口感Q彈,澆上魚蝦滷汁後湯汁濃郁,令人食慾大開。

杭州美食太多,寫不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